相先走!”
苏贵渊低下头,掩藏住一切情绪。
“话说苏院使从提举上来之后,还未曾拜见过本相,宝钞提举司虽然改制,但现在依旧在中书省之下。”
“苏院使从此往后,院内有任何大事,还是向本相禀报吧。”
说完,其缓和一笑,转身离去。
走出午门。
两人一左一右,苏贵渊径直朝着家里走去。
……
“所以说,圣上从送完两位亲王,就直接把们叫去,现在才放回来?差点都回不来了?”
苏贵渊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
新家还没有搬过去,得选一个良辰吉日。
还是在杏花巷。
熟悉的一家三口依旧如往常,吃完晚饭后,苏贵渊才说起了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而苏闲在听到文华殿内,胡惟庸还屡次给自己扣黑锅的时候,当即就忍不住了。
“你先别着急。”苏贵渊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尽快平息这风波。”
“至于这幕后真凶,总能查到的。”
苏闲却想的不是这些。
大明这局势稍有不慎,就跟今天一样,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差点就扛了一口黑锅。
从始至终,苏闲自己从来都是想要远离中书省,既不想参与胡惟庸案里,也不想在最后给其踩上一脚。
因为他非常清楚,胡惟庸案可不是一个猛药,直接杀完就结束了。
其蔓延时间之长,从洪武十三年开始,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蓝玉案。
其所作所为,把涉及到的,只要能牵扯进去,那是装不进去也能硬装,就有人以后专门用胡惟庸党羽,给你扣黑锅!
就跟今天一样!
“谁这么大胆以后再谈。”
“但像今日这事情,可得杜绝了。”
苏闲起身,“我可不想什么都没干,就突然给别人背黑锅。”
他走来走去,仿佛在心里下着什么决定。
他曾经数次想过,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时候,想要废除丞相位置的。
还想借此机会,安安稳稳的长大,以后就算没丞相,也有首辅。
但现在看来……
有些事情不是你安安稳稳的等,就能等下去的。
“爹,胡惟庸是怎么起来的?”
苏闲忽然看向苏贵渊。
后者明显一愣,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但还是思索片刻说道:
“胡惟庸虽是开国功臣,但其功绩最多只能说沾一点边,其出自淮西,之所以能到如今位置,是因为前丞相李善长的推荐。其也和李善长是姻亲。”
“但这些关系,并不足以让其从当初一个办事小吏,成为如今权倾朝野的丞相。”
“起因,还是洪武三年,由山西行省给朝廷进谏,再由他正式负责的国朝开边,养边的耕战之法――开中法!”
苏闲表情一动。
开中法,他倒是清楚。
实际上,这些年来有好些大明商户,就是靠这个发家。
晋商便是其中,获利最大的一支!
起因,便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的“官盐售卖”。
但虽为官卖,盐,作为大明百姓日常所需,必不可少的一种。
盐也不可能真的由官府,去售卖千家万户,要知道这时候皇权最多到县一级。
而盐引,也就如此而出。
商户可以在官府这里获取盐引,然后有了盐引,就能卖盐。
开中法!
此法源自于前宋,但这个方法被宋朝官员认为,利弊皆有,所以并没有大规模推行。
而到了大明,才真正一度成为大明开边、拓边、稳边的国策支柱!
而这也是胡惟庸之所以,能稳稳的坐在丞相位置上的原因之一!
其勒令商户,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担负起,给边疆运送粮食的义务。
他们可以雇佣民夫,甚至可以自己亲自运送,根据运送的粮食多少,来换取盐引的多少。
只是,这个方案下,运送粮草,毕竟路途遥远。
所以有很多富商,就雇佣边境的百姓,甚至是大明境内的百姓,在边疆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些粮食也算作是商户提供的粮食,随后换取盐引,售卖官盐。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开中法,所以大大的缓解了大明边境粮草的压力。
而随着此国策的越发巩固,胡惟庸才能步步掌控朝堂,以至于如今的权倾朝野!
但也正是因为此,丞相的权利太大,大到了超乎朱元璋的底线!
且在三番五次,他物色好的人选,去制衡胡惟庸时。
要么是无缘无故的死亡,要么如同今日的汪广洋,沉迷声色。
所以,朱元璋才有了最后,亲自下场的想法。
他甚至联系起了,从古至今所有祸乱皇权的“宰相”!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全废!
“呼!”
苏闲想到了这些,也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胡相都出手了,我岂能逆来顺受?”
开中法?
此在大明前期为善政,就和卫所军户制一样,只能延缓大明前期的问题。
但到了后面,却也成了恶政!
特别是施行的过程中,有好些地方都可以借此做法。
胡惟庸能在很快时间权倾朝野,可不仅仅是权力大,最重要的是能借此,培养起一批很快崛起的官员。
既然如此,苏闲眼中思绪闪烁。
格物院刚成,调料算什么,先给胡相一个大礼!
苏闲想着,忽然猛地看向苏贵渊,问出了一个谁都不敢想的问题。
“爹,你想不想做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