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2章 招摇撞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伏于陆浑山庄。

    ……

    薛白还在看着天空,王繇走了出来,再次致谢道:“多谢薛郎。”

    “不必谢,是右相让我押人过来,往后我们可能会因此有些麻烦。”

    王繇一愣。

    薛白道:“不介意我检查一下?”

    他这才转进牢中,只见王准已经被挂在一间牢房里了,与韦会死的场景别无二致。

    再拿火把凑近看王鉷的尸体,这位权倾朝野的重臣已经被毒死了大半天了,眼神中还带着不甘,像是在等圣人收回成命。

    毕竟他身兼二十余职,极得圣人宠信,连兄弟谋反,圣人都想要原谅他。

    当今圣人,最念旧情了。

    ~~

    兴庆宫,南薰殿。

    “圣人。”

    范女轻唤了一声,因披帛被脱下而羞赧地低下头。

    她很会穿衣服,披帛内是一件漂亮的裹胸,双臂紧紧夹着,抱在身前,身子因紧张而摇晃。

    “都陪朕这么久了,怎还如此紧张?打开,朕闻闻。”

    “奴家不好意思。”

    相比于宫中别的嫔妃,范女出身低贱,长年在教坊被欺负,若非薛白整顿她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因此格外楚楚可怜。

    偏是可怜中又带着狐媚,想来比起清冷的江采萍、悍妒的杨玉环,她更能彰显君王的强大。

    李隆基将脸埋下,深深吸了一口气,范女颤抖起来,像是一个凡人被仙人吸走了魂魄。

    “圣人,我不行了……”

    李隆基如今挂兴阳蜈蚣袋还未满二十一日,此时并不打算采战,不过是稍稍温情。此时殿外便有脚步声传来,之后是细碎的说话声。

    “何事?”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入了殿,禀道:“圣人,吴怀实回来了。”

    “李道长到了?请他到勤政楼。”

    “圣人恕罪,出了一些事。”

    高力士不知该如何解释,干脆招吴怀实上前,命他将事情经过仔细说来。

    待听到李遐周留下的最后四句谶语,李隆基忽然发怒,叱道:“够了!”

    “圣人恕罪。”

    “当朕看不出吗?!”

    李隆基是英睿天子,不需要凭证,仅凭直觉便能猜到事情真相,冷声道:“李遐周果然是招摇撞骗,眼看败露,寻一理由遁去罢了,世人看不顺眼胡儿,多有诋毁,李遐周便以他为借口。”

    “圣人英明,老奴竟被李遐周这障眼法哄住。”

    殿内也无旁人,都是贴身侍候的宦官,李隆基遂解掉胯下的兴阳蜈蚣袋,狠狠掷在地上。

    这一刻,他料事清醒、决择果断、取舍分明,仿佛回到了年轻之时。

    高力士问道:“李遐周如此欺君罔上,是否缉捕?”

    “传朕……不。”

    李隆基很快就犹豫了。

    他一世英明,不希望到老了成为一个笑柄。一旦缉捕李遐周,所有人都会想到王焊那些言语,知道圣人挂了兴阳蜈蚣袋,知道兴阳蜈蚣袋没用。

    “不。”

    不能缉捕李遐周,反而该把消息压住。

    李隆基忽然恼火起来,他早在王焊案发生之时就叮嘱李林甫了,务必平息事态,不可声张。结果呢?有人于牢中灭口邢縡,今日还起了波澜。

    显然,有人在与圣意对着干,一定要把谋反罪落到安禄山头上,不惜搅动舆情。

    谁?

    李亨?

    永远都是先怀疑过太子,他才开始思忖着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薛白就一直死咬安禄山,但那只是个意气用事、心直口快的少年,没有实力布局。

    没思忖多久,对李亨、王忠嗣的忌惮再次浮起来,他竟是后悔没有完全罢了王忠嗣的兵权……

    高力士目光瞥去,见李隆基眼神中阴晴不定,不知是在想什么。

    近年来,连他都觉得圣心难测,渐渐猜不透这位帝王的心思。

    “圣人?圣人?”

    李隆基回过神来,淡淡点了点头,道:“李遐周,走了便走了。朕堂堂天子,岂与一介术士追究?此事不得声张,都退下。”

    “遵旨。”

    李隆基闭上眼,消解着心中的失望,对那阴谋诡谲的朝政愈发感到厌烦。

    他转过屏风,只见范女正抱着被子坐在那,很乖巧的模样,而他却颓然在御榻上坐了下来。

    “圣人又在为国事烦忧了吗?”范女问道。

    “是啊。”李隆基问道:“你觉得,朕老了吗?”

    范女有些呆,应道:“奴家不知圣人多大年岁了,看着比我阿爷年轻许多。”

    她是平民出身,果然不太会说话,李隆基有些不悦,道:“你阿爷多大了?”

    “他若在世,该有四十了。”范女实话实说。

    李隆基不由心情好了许多,笑道:“朕也该赏你一个名份了。”

    “奴家……不敢要名份,奴家想……”

    “想要什么,只管提。”

    “那……奴家是独女,圣人能否……赐奴家一个孩子?”范女怯生生地问道。

    李隆基竟是愣住了,许久,搂过范女,聊了些真心话,沉吟道:“朕六十又六了,你实话与朕说,你觉得朕还能生?”

    “嗯。”

    “……”

    说着话,到最后,李隆基笑了笑,拍了拍范女的背,道:“替朕去把外面的那个锦囊捡回来。”

    “是。”

    范女光脚走在厚厚的地毯上,绕到屏风后,捂着心口,俯身将那锦囊捡起。

    没有人能看到,她眼睛里的单纯神色褪去,目光中满是野心,嘴唇扬起的笑容则是带着狡黠与自得。

    ~~

    “你觉得这有用?”

    杨国忠将手里的兴阳蜈蚣袋甩在地上,向妻子裴柔喝道:“是你说有用,我才献给圣人的!”

    “奴家又没骗你。”裴柔上前,抚摸着杨国忠的紫色官袍,道:“你自己不知道吗?”

    “那是我本钱雄厚,可圣人都六十六了。”

    杨国忠颓然坐下,挠着头皮,道:“我怕是完了,逼反王焊,李遐周还落在薛白手上,我的命根子被人握住了。”

    “怕什么?他们握不住你的。”裴柔道:“圣人又不是不知道你没有才能,能对你有多生气。只要薛白不把李遐周交出去就好,不然你请他到家中来,我替你劝劝他。”

    “妇人之见。”

    杨国忠懒得再与家中蠢妇多说,自转回大堂上。

    他已派人打听李遐周的去向,此时正在等消息,以确定薛白不是诓他的。

    眼下他有两个选择,若李遐周在薛白手里,薛白可能置他于死地,那他就只能任薛白拿捏着,攻讦安禄山,与李林甫也正式翻脸;但若李遐周已经远走高飞了,向李林甫伏低作小,学陈希烈一般慢慢熬,才是更稳当的。

    好一会儿,才有仆役赶了回来,禀道:“阿郎,打听到了,如今崇业坊里全都在传。李真人分明是自己离开的,还留下了一首诗……”

    “自己走的?”

    杨国忠不由犹疑起来,怀疑薛白是在诈他,否则完全可以证明给他看。

    “去,去右相府……不。”

    走了几步,杨国忠却又停下了脚步,眼神闪烁。

    他忽然想起来,他背叛了薛白一次,万一这次是薛白的考验,那一步踏错,可就万劫不复。

    “再把那首破诗给我念一遍……”

    ~~

    崇业坊,丰味楼,一间暗室里,李遐周见有人进来,不由抚须叹道:“薛郎作诗的水准,让贫道大为失望啊。”

    “我觉得在谶语里算不错了。”

    “谶语。”李遐周喃喃道,“薛郎是确信安禄山会造反,还是出于某种原因要陷害他?”

    “道长觉得呢?”

    李遐周掐指一算,缓缓道:“不错,安禄山定然是要造反,就在右相死后三年之内。”

    “道长算到的?还是信口胡说的?”

    “信或不信,薛郎自便。”

    薛白道:“我在等消息,若杨国忠不听我的话,我便要毁了他,道长可愿意为我作证?”

    “薛郎何必执着?”李遐周道:“贫道方才已然算过了,安禄山必然叛乱,‘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此谶语确实会应验,此为天命,天命不可违。”

    薛白竟是被他逗笑了。

    “道长用我写的诗,说是天命,劝我罢手?”

    “不错。”

    “道长是妙人。”

    李遐周抚须道:“安知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薛白摇摇头,懒得再与这招摇撞骗的家伙一般见识。

    他前世在潼关做事,偶尔也到西安来,因此听说过一些小故事,比如含光路那一带就有解说讲唐代有个道士预言了安史之乱,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好像是“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之类。

    薛白不信这些,知道是后人写了诗,套用在天宝年间的道士身上,以此来表现唐玄宗的不听劝罢了。哪有真的预言?

    但这小故事却让他灵机一动,在决定拿下李遐周来控制杨国忠之时,又多布置了一点。他逼李遐周在铜钟上写了一首诗,给整件事添了神话色色彩,并让人穿上李遐周的衣服,配合着在屋檐上装神弄鬼吸引视线。

    全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岂还能被这骗子骗了?

    李遐周看着薛白笃定的眼,竟还在笑。

    “薛郎一定是在想‘我写的诗,当然不可能是这臭老道的谶语’,但那诗也许冥冥之中真是贫道要作的谶语呢?”

    “我算是明白了,装神弄鬼最大的技巧就是脸皮厚。”

    “天命难违啊。”

    此时,消息也回来了,薛白不再与李遐周多言,起身,出了这间密室。

    只见是达奚盈盈亲自过来了。

    “阿郎,杨国忠入宫了。”

    “他做了对的选择。”

    果然不出薛白所料,如此一来,朝堂上新的格局也就形成了,一个更像薛党的新杨党,以及一个腐朽的右相府。

    “可以放出风声给陈玄礼了,这是为他儿子报仇的机会。”

    “喏。”

    “把李遐周送到洛阳,这里暂时不需要他了。”

    薛白如此吩咐道,不再理会这个招摇撞骗的假道士。

    他不信天命,只信事在人为……

    这章有个小彩蛋,查到的话我觉得蛮有意思,但不管它的话,也不影响故事情节~~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