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国庆之后,还没等李福回来呢。

    洪衍武切身感受到的两件事,就足以证明洪禄承的眼光之准,老爷子预料的事儿正在发生。

    首先最明显的,是京城于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不少弹棉花的。

    这些人大多是从东北而来的农民。

    他们瞅准了寒冬之前,京城人需要弹棉被套的市场,专门游走在胡同里。

    果不其然,不但活儿多得忙不过来。

    渴了,累了,他们进院里找碗水喝也很方便。

    于是“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的情景,开始出现在京城的老胡同里。

    “噔”……“哒哒嗒嗒”……“噔”……

    这样周而复始的弦乐也成了京城日常能听到的一种生活伴奏。

    其次是兆庆特意给洪衍武打了个电话,想跟他聊一聊自己身边的新情况。

    敢情今年因为化肥跟得上,农药打得足,龙口村第一次迎来了粮食大丰收。

    不但自给自足够了,还终于有了两卡车的余粮可以去卖了。

    岂料随后发生的事儿宛如叶圣陶的短篇《多收了三五斗》。

    安太阳和安月亮开着卡车兴冲冲拉着粮食到了乡里。

    却发现收粮部门因为粮库满了,已经暂停收粮了。

    各村来卖粮的人,正围堵着乡政府门口,讨要说法呢。

    这哥俩没辙了,赶紧打电话跟村里汇报。

    安书记跟兆庆一合计,为了不给乡里添麻烦,干脆就把人都叫回来了。

    随后又过了两天,安书记和兆庆耳闻收粮的事儿越闹越大。

    干脆就给乡政府打去电话,请示这批粮食能否由他们自己内部消化。

    结果这样的表态不但得到了乡里领导表扬,很快还引来了县里林书记的问询电话。

    要说就是形势比人强,这通电话,林书记就换了口风了。

    虽然表扬了龙口村,为他们的农业成绩而惊叹,可他不再坚持以农为本了。

    反倒问起龙口村怎么打算处理手里积存的粮食。

    有没有实际困难,会不会让农民们产生失望和不满。

    兆庆这么一听就明白了,恐怕就是因为全县都面临这种问题,林书记是唯恐他亲自抓的先进典型也出事,特意来加以关照的。

    于是为了回报林书记一直以来的提携和帮助,就很坦白的回复。

    说因为龙口村的农业形式还保留了集体制,不卖粮,村民们没人会有意见。

    至于消化办法,龙口村有工艺品厂并不缺钱,所以他们想开烧锅自己酿土酒喝。

    还建议县里不如开办酒厂,来化解收粮难题。

    别说,这个主意出的好啊。

    这一下提醒了林书记,解了他的愁事。

    甚至要是干好了,兴许还多个创收项目呢。

    电话里,林书记当场就开怀大笑起来。

    然后没两天,好事儿就来了。

    在乡政府的努力争取下,林书记力排众议下。

    县里终于正式批准了龙口通过乡里递交上去很久的请示报告。

    不但同意“龙口村”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允许他们在“石花洞”景区开放后,在景区设销售点和餐饮服务点。

    还把“龙口村工艺品厂”定为了为“石花洞”生产专项旅游工艺品的定点儿厂家。

    这大概就是林书记和乡政府对龙口村的回报吧。

    不过,天下肯定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么一来,也相应的给工艺品厂加码了。

    县里和乡里还有个相应要求,那就是希望兆庆能帮着化解一下附近几个村儿的剩余劳动力。

    兆庆没法推却,只能答应。

    结果没想到一来,就给安排来了一百多口子啊。

    这还亏得兆庆提前留了个心眼儿,一开始就宣称工艺品还是技术活得搞培训,只能接受年轻人呢。

    否则男女老幼都给弄来,那更受不了了。

    不过这仍旧够兆庆犯愁的了,一下养这么多闲人,增加了经济负担不说。

    教他们技术也需要人手,真是耽误生产创收啊。

    后来他一琢磨,洪衍武不是用他的名字注册了一个古建公司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