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九章 “准生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剧本远赴“西影厂”。

    却没想到,那个因支持艺术片为“第五代导演”们集体感念的西影厂厂长,甚至都懒得出来见他们。

    只派一个副厂长很随便的翻了翻剧本,就明确的做了回绝。

    “这类电影我们不做。”

    再往后,陈培斯和“红叶”无一例外都撞上了这样敷衍的软钉子。

    于是回去之后他们疲惫不堪的一商量,只能迫于无奈地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

    那就是去外面想办法拉来投资,靠自己的力量先拍摄电影再说。

    他们把美好希望寄予在了未来的运气上。

    认为或许拍完了电影,“名额”问题就解决了呢?

    没准人家也是怕给了“名额”,他们再提出资金和演员的要求,这才借口推脱的。

    也正是因此,随后才有了“红叶”和陈培斯借着洪衍武婚礼卖人情,然后请客吃饭找他拉赞助的事儿。

    可谁能想到啊,等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吧,剧组也凭着四处求人攒起来了。

    他们甚至在年初的时候,还凭借《吃面条》拥有了名气,让他们的电影前景变得更有保障了。

    但偏偏到了现在,电影开拍过半,却飞来横祸,他们居然被人举报到了电影局那里。

    上面马上勒令停止,不许他们再拍了。

    这一下陈氏父子可是着了大急了。

    他们四处寻求门路啊,想要疏通关系,取消这个限令。

    可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主儿,却耍上了官僚主义那一套。

    咬死了政策,口口声声说任何电影必须挂靠电影厂才能拍,否则就是拍出来也不予发行。

    还说看在陈老爷子是个老同志的面子上,才没有严肃追究摄制组所有人员的责任。

    这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呢。

    眼瞅着就要“师出未捷身先死”。可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啊。

    说句实在话,身为父母的,就没人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往往牵扯到自己的事儿或许能忍,可看见孩子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当爹妈的是忍不了的。

    所以陈老爷子得到这个不讲情面的反馈,也是真动了肝火了。

    老头儿索性豁出去了,直接跑到电影局拍了桌子。

    没想到这看似不顾身份的莽撞之举,却奏了奇效。

    敢情老爷子别看是靠反派成名的,但现实生活里人缘好啊。

    这事儿一闹大吧,让不少影坛的老同志都看不过去了,有过问的,有求情的。

    让电影局碍于情面,反倒不能不放这部电影一马了。

    这样最终,电影局就决定让“中影公司”收了这“没娘的孩子”。

    也就造就了我国有史以来唯一没有厂标的电影。

    可即使如此,陈培斯也高兴不起来啊。

    因为首先,这么折腾了一个溜够,停演了个把月,人都散了。

    道具、设备还得重找,经济损失实在不小啊。

    真要想再组织起班子把电影拍完,资金又不够了。

    其次,是电影局这次收购《父与子》纯属无奈,同时还下了“下不为例”的警告。

    这样陈培斯已经创作出来的第二部续集的剧本,肯定就没法再用这样的办法拍摄了。

    所以他还得再去求人,给他的第二部电影要“准生证”。

    而参与一同创作的编剧,专为此事找到了“长影厂”那边。

    “长影厂”倒是觉得剧本有潜力,表示同意接拍。

    但却又否定了父子搭档的这种喜剧模式。

    他们要求电影必须展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说不能以喜剧人物为主角,一定要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因此决定要把剧本改成政宣剧,连电影也要改名叫《嘿,哥们》。

    这样,陈培斯便面临着一个怎么都窝心的艰难选择。

    到底是要让自己的心血彻底白费?还是把“孩子”送给别人,由着人家去任意打扮?

    最后,就连“八一厂”都开始给陈培斯施加压力。

    说今后不许他在外面折腾了,要求他好好专注本职工作。

    而陈培斯的处理方式正如他所扮演的“二子”似的,特别直截了当。

    居然主动扔了铁饭碗,连授衔和分房的名额都不要了,毅然决然从“八一厂”转业。

    为了坚持喜剧的理想,就连当初录取他的“田阿姨”劝他回心转意,他都没动摇。

    只是父亲虽然理解他,可家里的媳妇却不干呢。

    老婆哭了好几天了,说他是“名满天下,却身无片瓦”,很为今后的日子发愁。

    这下陈培斯倒是有点含糊了。

    因为虽说他眼下能靠着“走穴”捞钱,可毕竟不稳定。

    而且一直负责组织演出的“大猫”(刘晓芩)都出事了,似乎就要因为“走穴”被严惩了。

    那这事儿今后还能不能干,能干多久也就说不准了。

    他也怕有个万一,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啊。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