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时地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不但口味诱人,酸甜缠绵,有利健康,老少皆宜,而且历史悠久。

    据说其来历与御医以炒红果治愈宋光宗的黄贵妃积食有关。

    至于得其名,是因为最初的糖葫芦每串只有大、小两个果儿。

    大个儿的在下面,小个儿的在上面,中间用根竹签儿穿起,像个葫芦似的,故名糖葫芦。

    这个说法儿,在《晚清宫廷见闻》中有,大概是可靠的。

    而这东西真正开始在民间盛行,并且演变成近代糖葫芦的模样。

    其实是始于清末,是由京城老号“不老泉”、“九龙斋”和“信远斋”,按宫廷做法,把这玩意改良之后推广在民间的。

    也正因为制作方法不难,简单易学。

    再之后,民间的穷苦人也开始自己制作贩卖,来靠这玩意在冬天挣几个小钱。

    于是每逢入冬,京津街头便会有小贩或担着挑子,或扛着稻草桩子。

    上面插着用山里红、海棠果、山药、核桃仁等原料穿成的冰糖葫芦,走街串巷叫卖。

    一到隆冬时节,更是卖冰糖葫芦的旺季。

    想想看,眼下卖这东西那不是正应季吗?

    再加上如今没有国营单位卖这玩意,竞争对象只是零散小商小贩。

    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空间无限啊。

    这就是天时。

    另外,干这个也占着地利呢。

    这可不是指洪衍武和故宫景点已经搭上了关系,已经有自己的兄弟成了驻扎在那儿的先头部队。

    那算什么呀。

    这话真正的意思,是指服务公司背靠“北极熊”这棵大树。

    在进货渠道、生产资料乃至经营权上,都有超人一等的先天优势。

    别忘了,“北极熊”本身就是京城食品大厂。

    其生产的各类水果罐头,尤其是“山楂罐头”,在京城长期居于垄断地位。

    所以要说制作糖葫芦的原料,无论是主料还是辅料,服务公司只要有需要,一点都不带发愁的。

    因为有了杨厂长首肯,服务公司可以直接从厂里车间写条子调拨原料,按进货价算。

    不但价廉,而且质优。

    甚至假如跟车间负责人关系好,还可以直接提取冲洗处理好的原材料。

    是又干净又卫生,还省事了呢。

    至于做糖葫芦所需的空房子、熬糖锅和水板儿,那也全都是现成的。

    小食堂就有个二十平米的空屋子,搁着没用的一些杂物,收拾出来马上能用。

    锅和板儿直接从大食堂拿,庞师傅回头再写个单子,自己从厂里再要新的,等于就是白给。

    其实就连给卖货的三轮车进行改造,在车上加个密封的玻璃罩子,基本上都是靠的人情,占了厂里的便宜。

    因为洪衍武大食堂里弄了两盒鸡块,又用公款买了两条好烟,厂里的木匠就欣欣然帮忙了。

    这能不省钱吗?

    说到服务公司真正花在生产资料上的费用,其实也就是买几辆三轮车罢了。

    还有,执照问题也很关键。

    卖糖葫芦的主力其实是郊区农民,他们可都没执照,属于无照经营。

    因为就为了这俩仨月的买卖不值得,不说去申请执照麻烦,而且还得交税,总得被工商税务为难。

    所以这帮人就不敢在大街上露面,大部分靠游走在胡同里做买卖。

    真要是有胆肥的,敢去热闹地儿卖东西,那就得防着被工商抄没。

    没赶上是挣得多,跑了也没事儿,可逮着那就得挨罚蚀本了。

    相比之下,作为“北极熊”厂属企业的服务公司可就没这方面顾虑了。

    他们什么手续都不用办,只凭厂子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就可以安安全全在全城街头做买卖而无虞工商查处。

    而且还能美其名曰落个“便民”的好名声。

    根本不会像游商小贩那样,跟耗子躲猫似的,一见工商就狼狈逃窜。

    也不会在天安门、故宫门口被景点负责人嫌弃、驱赶。

    就连物价局都不会跟他们太较劲。

    因为说到底都是公家单位,一家人啊,那谁跟谁啊。

    想想看,这样里外里差了多少?

    当然,最后还得说一说人和。

    这个年头,大部分人还真是有着“国营不坑人,干净卫生”的印象。

    这就让服务公司的买**私人的好干。

    至少是两相比较,价格哪怕有点差距,老百姓也愿意买公家的东西。

    但洪衍武拥有的优势可不止这一点。

    因为他压根而都没想到,“张大勺”这么大一名厨,御厨世家,专门做大菜的主儿。

    居然在制作糖葫芦方面也琢磨过、钻过,竟是个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