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汗如雨。
而与之相比,他们身后三四部由两人一起操作的耕田机,烧着柴油却效率奇高。
“突突突”的,一会就翻完一垄田。
这场面顿时使得林书记油然而生一种熟悉的亲近感。
他可是经历过无数次这样劳动的干部,也曾因此得享荣誉。
想当年修十三陵水库他还是“带头模范标兵”呢。
只不过后来经过浮夸的洗礼,这样的劳动才变为了一种表演和形式。
但眼前的情景显然不是,这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于是,他便感情涌现,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啊,没想到我还能看见这么令人鼓舞的场面。”
跟着又问,“这些农机具我已经很少看见了,有句话叫‘包产到人,农机关门’自从包产到户,咱们老百姓就用不起这些东西了。宁可自己苦干,也不……你们……怎么会?”
这话安书记可不知该如何回答,有点瞠目结舌。
好在兆庆够水平,恰如其分地接上了话,而且一下说进了林书记的心里。
“具体情况不同,当然应该区别对待。我们龙口村,地理情况复杂,平整的土地不多。分开种地,村里人既用不起机器,又用不起化肥、农药。这样每天光靠自己爬山耕田、沤肥,就得累死。”
“早几年,我们也试了‘大包干’,可就我们而言,打出的粮食还不如过去‘人民公社’的时候多呢。显然事实证明,这个对我们不合适。那穷则思变,就又办回来了。”
“我们现在想的是,厂子和农业都要抓。不如用办企业赚到的资金替农业垫付资金缺口,把粮食产量先提上去再说。这样就有了两条腿,只要能实现良性发展,一样是替国家做贡献,或许就能实现今后不吃返销粮的目标了。”
“反正吧,坚持集体化道路也未必就是错,毕竟是为了共同富裕嘛,还是得看实际效果。我们办企业也是集体制,要真是跟大包干似的分到个人名下,那也就干不好了。”
“而且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还就是农业现代化耕种才是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哪怕是‘大包干’呢,等农民有了钱,最后也仍然回放弃传统农具。否则我们的农业就会止步不前……”
这番话阐述了的道理和依据,似乎为林书记的过去,找到了某些不容否定的意义和价值。
让他听得眼睛一亮,立刻忙不迭的赞成起来。
“对对对。说的太好了,集体化也不一定是错,都是为了共同富裕。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跟着为了验证这种好不容易抓住的理论支持,他又迫不及待地走向山坡上那些干活的人,询问起他们的意见来。
“你们愿不愿意分田到户?”
得到的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应。“不愿意!”
林书记追问。
“为什么?”
而下面的回答就散了。
有人说,“都是这样的破地,怎么分啊?分开种,不被累死也得饿死。还是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好啊。”
又有人说,“对,就是集体好,我们种地也算工资的,村里厂子给钱。这叫企业补农业。谁也别亏了谁。”
还有人说,“什么事分着单干都会两极分化,穷的穷,富的富,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下,林书记真的不能不兴奋了。
他忙转头对身边尾随而来的秘书下指示。
“听见了吗?这是群众的呼声。快,快记下来。像这样的典型,就应该大力宣传。扶植一个能带动一片。不扶植他们扶植谁啊?”
跟着抬头又望向了遥远的山峦,颇带情绪地感慨着。
“好啊好啊,龙口村还真是一个龙头村。这样的村子太难得了。不贪图荣华富贵,不畏艰难险阻,还不忘互相扶助。在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这样的精神。”
阳光照耀下,竟然获得了县领导如此肯定,在场的龙口村村民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嘹亮的掌声伴着杂乱的欢呼好不热闹。
而且不得不说,林书记的表态还真不是空的,人家也是金口玉言。
叫他“大尾巴鹰”确实是冤枉他了。
等到回去之后,林书记好不耽搁,马上就让秘书写了一份名为《重现金光大道》的稿子。
然后不但在政府内部做了专题报告,还让县内的刊物《青峰》报做了专版转载。
内文不但详细介绍了他亲眼目睹龙口村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成绩。
还点名表扬了安书记领导下的村委会和兆庆这个厂长,介绍他们从实际出发,没有分田、分地,万众一心,大干苦干,艰苦创业,以工补农,不怕探索的事迹和经验。
文章最后还重点加上了林书记的指示,“在新的形式下,必须大力宣传这样的先进典型,各级领导都应该扎扎实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而最终龙口村因此落下的最大实惠就是,工商税按20%不变,区别于其他乡镇企业。
另外就是农村信用社还遵照上级指示,为他们主动提供为期三年的二十万元的无抵押贷款。
有了这笔钱,那兆庆真是可以大踏步前进,全力招工买马,扩大生产规模了。
于是1983年反倒成了龙口村借东风,顺利大发展的一年。
很快,他们生产能力朝着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长。
此时正好赶上了旅游旺季,利润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样,不但安书记和兆庆在村里的威望猛增,说话越来越管用。
林书记也成了龙口村的护身符,全村最感激、最亲近的好领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