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是清苓脸皮薄,而是工业券花完了,只能等下次了,嘤嘤嘤……
回到码头,下午的头班船正要开,两人赶紧买票上船。
同船遇到几个同大队的社员,虽不知道盖着破布的竹筐里有什么,但看到了木桶里两条大的喜人的鱼,带着点讨好的意味问:“刚子,你手上还有鱼票啊,还有的多不?这不你嫂子刚生完孩子,接生婆说鱼汤催奶,可咱大队的鱼得秋收后才分,上菜场买又需要票,没门路根本搞不到……”
向刚认识这人,虽说平时跟其他社员一样――见面避着自己走,但李爷爷去世那会儿,这人还是出了一把大力的,和建军叔、向二叔他们一起,吭哧吭哧地将李爷爷的棺材、墓碑抬上山,一人一把铁锹挖坑下葬。
所以这会儿向刚也给面子:“这鱼是张大爷托我买了明儿办席面用的,不过叔你这么说了,回头我跟大爷说一声,杀鱼的时候给你留半只鱼头,鱼头肉虽不多,但炖出来的汤奶白奶白的,比鱼身更鲜美。”
那人原本也就顺嘴一说,要是向刚真有多的鱼票,琢磨着拿口粮问他换一张,没想到能白得半个鱼头,欢喜得直搓手:“那就谢谢刚子了。”
“没什么。”向刚淡笑着摆摆手,“张大哥以前不也帮过我么。李爷爷过世时,得亏大哥你和建军叔几个,不然我一个半大孩子,哪有办法安葬他。”
说得那人感慨又羞愧。感慨向刚是个感恩的;羞愧自己曾经待他的态度――不说修屋去帮忙,村道上迎面遇见不打招呼还绕道走。再看人家的态度――不计前嫌,过去七八年的一点小忙,一直记到现在,惭愧啊惭愧……
这不,一下船就风风火火往家赶,迫切地想要和媳妇分享这个好消息,另外,还要扳正她不正确的思想:刚子那小伙儿哪是什么霉星、扫把星,人的福报好着咧,瞧,他一来,媳妇生下个大胖小子,他一来,还有鲜香美味的江鱼汤催奶……
跑了一阵,后知后觉地想起向刚几个还在后头,忙又折回来:“刚子,你嫂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我不放心,先走一步了,赶明你和你对象上我家吃顿便饭,就这么说定了啊。”
说完,这次是真跑了,眨眼工夫就不见了影。
“走吧,咱也回家。”向刚对清苓说,“直接去师傅那吧,这鱼得马上换大盆。”
清苓自然没意见。
另几个社员看着两道并肩的身影渐行渐远,吁了口气说:“老张头时来转运咯,收了个俏丽的小徒儿,得了个能干的徒女婿。话说回来,你们真信那鱼票是老张头的?别不是向刚从部队带回来、白送张家的吧?”
“是又咋样。人家不说了,那是老张头托他买了明儿办席面用的。”
“老张头那儿子不是在省城吗?年年都会往家寄票,没准就是他儿子寄来的。”
“你傻啊,他儿子在省城那么多年了,啥时候寄来鱼票过,我看肯定是向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