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那便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本性不是人类诞生之际便有的,而是在长久的社会生活之中锻炼出来的,因为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坏人。
江流对此理解,不过这并意味着江流就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原谅他们。
假如他们有什么事情需要求到江流的头上,江流不会不帮,但帮忙之前,肯定是要经过一番考量和测试的,让他们尝点苦头。
这倒不是江流故意作态,而是这般行为,能够让对方的三观修正,是有益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若是一个人作恶多端,遇上了困难,求人帮忙,其他的人还很轻松的便答应,也将忙给帮了,那么这个作恶多端的人是否会悔过?
很难,只有极少极少本性不坏的人才能够如此。
而假如这人是经过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考验,才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度过难关,那他会不会悔过?很显然,他悔过的几率将会比前者大上很多。
当然了,这是力所能及的忙,力不能及的,江流也会知难而退,不会强行帮忙。
“砰!”
一个头颅猛的磕在了江流的面前,抬起头,正是之前想要打江流面门的中年男子。
“法师大人,我不是人,我错怪你了,你救活了我的兄弟,你是真正的大师,之前的事情是我不对,我在这里给你磕头认错了。”
随即,又是三个响头落地。
江流将这汉子扶起,道:“算了,不知者无罪,你是无心之失,不过就是太心急了些,这对你也是教训,日后行事,且不能心急。”
“凡事,三思而后行。”
“谢法师大人!”中年汉子又磕了一个响头。
之后,那年轻女子和中毒的男子纷纷上前谢过。
门前站着不动的老婆婆上前了几步,道:“两位道长,你们可算是回来了!”
说着,老婆婆将门口的道观大门打开。
江流抬眼看去,却什么都没有看到。
“法师大人,我们在这里。”
听到声音,江流低头,人群散开,江流才看见了两个穿着道衣的小道童,小道童的身后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道童上前了一步,道:“法师大人,我们便是金银道观的观主,我是金观主,他是银观主。”小道童指了指身后的那个道童。
这时候江流才注意到,两个小道童身上的衣服有一定差别,那自称金观主的小道童身上穿着的道衣大部分都是金色,另外一位身上的道衣则大部分都是银色。
江流觉得有点奇怪。
原著之中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竟是变成了两个小道童,占山为王的事情没有了,只建了一座道观。
而且从刚才村民的讨论之中,这两个小道童似乎还算个好人。
这顿时让江流有点闷闷的。
原本,江流都已经做好准备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报给给抢了,然后好好的坑上一把之后遇上的妖怪,有了那两件宝贝,西行之路要方便不少。
可现在面对这样的两个小道童,江流倒有些不好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