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同考官,称之为十八房。
两名总裁和十八名同考官除了要监考之外还得批阅考卷。大概流程是先由十八房阅卷,挑选出一部分满意的交给总裁复审。总裁有权力从落选的考卷里再挑选一遍,找出没被发现的合格者。
会试的地点为贡院,位于城东明时坊,与司天台南北相望。大概位置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中国社会科学院附近。在后世依旧有贡院东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等地名。
贡院的面积很大,光围墙就有三层。前院设置了公堂、衙署供考官办公,后院则是考生答卷的场地,叫做考棚,总数9000多间。
考棚是啥样呢?顾名思义,就是个简陋的棚子。一面有墙一面敞开,长百米,内有墙隔开,每间四尺见方,不足2平米。
一排又一排的考棚连绵不绝,站在用于监视的望楼上看过去像极了后世的养鸡场的鸡舍,人在里面只能坐靠,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
会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举子们想完成考试,得在考棚中连续待足三天两夜,基本就是进了贡院到每场考试结束就不能再出来了。
设想一下,农历2月初,差不多就是公历的3月中,京城的暖气刚停,白天如果有太阳最高气温大概在15度左右,穿羽绒服有点热,不穿又有点凉。
到了夜里气温会下降到5度左右,甚至零度,即便穿着羽绒服羽绒裤,在没有门窗半露天、不能躺卧还没有铺盖的考棚里熬一宿是个啥滋味?监狱里的禁闭室,条件也没这么恶劣。
先不说学问有多高,光是身体就得把体弱多病的淘汰出局,至少得达到随随便便风餐露宿一周还活蹦乱跳的水平,否则连考场都出不去。
实际上因为感冒发烧影响考试的举子并不多,最大的病患是跑肚拉稀。三天两夜时间不能离开考棚,吃喝拉撒都只能在不足2平米内完成。
贡院只提供饮水不提供食物,想不饿死就得自己带饭。什么饭菜能在平均温度十度左右的环境里保持三天不变质呢?这是个大学问,既不能天天啃煎饼吃炒米,又要尽可能吃饱吃好。
二月初九是第一场考试,举子们要在三天时间里用八股文写三篇“四书”文章、四篇“五经”文章,所谓四书五经也。第三天中午交卷之后可以离开贡院,回到住处换衣服、笔墨、准备食物烛台。
二月十二是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论”“诏诰表”和“判语”。“论”可以理解为议论文,题目从四书五经上取,解题时不用局限八股文,可以自由发挥。
“诏诰表”,即“诏”、“诰”、“表”的合称,一般指“汉诏”、“唐诰”“宋表”,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要求考生模仿做官之后的言行,写出相应的朝廷文书。
二月十五日是第三场考试,考的是“策问”,即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让考生阅读后阐述理解。通常来讲策问属于锦上添花的附加题,对最终成绩的影响没有第一场和第二场重要。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