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87章不太一样的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如此不知道理,便是去莠存良,又是有何不可?』

    刘晔坦然说道:『山东之辈,此时此刻,多类六博也。若言良莠,则是未必。六博六筹,博筹可分良莠乎?颍川之士,于丞相之下,谋于丞相,归骠骑之所,策献骠骑,谋策可言上下,然以此行论良莠,岂不谬哉?』

    任何一个阶层满足温饱之后,必然会寻求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权柄。

    这是一种必然。

    因为人类社会只要还有剥削的存在,还有榨取剩余价值的体制,那么必然就会有这种问题。

    士族世家,豪强门阀,从大汉的骨血当中成长起来,并且品尝到了垄断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甜美滋味,又怎么可能轻言放弃?

    刘晔的意思很简单,能和骠骑协作的那些士族子弟,不是因为他们就完全百分百的支持骠骑的制度,而是他们的家族在分散押注,就像是六博上的筹码。

    门阀豪强之间也竞争激烈,比如之前将宝押在了袁氏身上的那些家族……

    压中了,盆满钵满,压不中,倾家荡产。

    这是士族子弟和诸侯利益一致的地方,所以刘晔表示现在骠骑军中政治和谐,各派系相互合作,那是因为正是在收益高的时候,就像是当年袁绍不也是天下楷模?

    『丞相如今之颓,非丞相之不能,乃丞相之所能也。』刘晔微微摇了摇头,『若丞相之不能,分权于郡县,便是天下颂赞!而丞相如今恶于山东,便是欲集山东之力抗关中也!山东之所恶,并非关中,乃「集」之一字尔!敢问将军,骠骑若得中原,是能,还是不能?是恶,还是不恶?』

    士族门阀希望能辅佐一个『明君』,然后实现价值最大化,可是在辅佐明君之后,就必然会产生出利益冲突。地方上的豪强,希望出现的是宛如汉文帝,光武帝那样的,裁军简政,休养生息,注重农桑的君主,那么地主阶级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极大的保证。

    简单来说,地方上的这些士族,希望是一个『明君』,但是同时又要是一个『弱皇』!

    因为门阀的经济基础,是靠兼并大量的土地,而产生出来的庄园经济体。他们兼并的对象,是自耕农,而自耕农又是中央皇室的根本经济基础,中央政府的赋税和兵役都需要自耕农来承担,这就使得门阀的庄园经济,跟中央政府的经济,完全是互相冲突的。

    所以当历史上曹魏开始打击豪强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门阀大族就开始不满了,后来司马氏跳出来,这些士族豪强一个个或是帮司马打掩护,要么就是干脆暗中支持。真以为司马振臂一呼,就是死士云集?养死士也是要钱的,要时间,要场所的,猜猜看曹氏那么提防,三番几次的检查司马家,为什么就查不到这些死士藏身的地方?

    而在骠骑军中,现在属于小型豪强,小地主阶级,寒士代表,旁支子弟,这些人不像世家门阀是大官僚与大家族的结合,对权力要求度暂时并不高,现阶段的诉求是更务实的,因为小地主出身的精英们变得没有出路,上升通道被堵死,他们渴望机会,希望有明君能够提拔他们,希望突破大士族大豪强对官场的垄断,获得成就功业的机会。

    『幽州之民,今日无温饱而求温饱,明日有温饱又求家业,』刘晔说道,『幽州如此,天下何不如是?骠骑之所能,可足关中,可足幽州,然可足天下否?』

    刘晔说的是『民』,但是实际上所有的这些『民』,并不是指平民。

    虽然历史其实是由人民创造的,但是当下不管是刘晔还是赵云,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赵云和其他小部分精英民众一样,最开始推着他们加入汉末混战的原因,并不是多么远大的理想,而多半都是渴望能够『耕者有其田』而已,能安心劳作,安心的过小日子就足够了……

    可是现在赵云有没有想过要更进一步呢?

    有的。

    那么其他的人呢?

    『孝灵帝,置西园八校尉,何也?』刘晔说道,『不外上欲掌军而制地方是也。后西园废,又是何故?乃上所托非人乎?此因不过是十之一二罢了!西园之疲废,乃兵也!西园欲立,兵从何来?乃地方之人也。地方欲上立西园乎?孝灵之不立,丞相之不能,盖骠骑之所立,所能乎?』

    赵云眉头紧皱。

    刘晔表面上只是在说汉灵帝,但是赵云知道刘晔其实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历朝历代中央皇室的根本,都在于军权在握,到了东汉末期,汉室不是没有想重掌军权,但是实际上很快就门阀反弹,计划流局,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刘晔所说的后半部分,却是赵云所没想到的。

    汉灵帝之所以失败,不仅仅因为自身能力上的问题,也不是让一个宦官去管理军队,而更为重要失败因素,是汉灵帝想要重建一支军队,就需要有能服役的兵源和支持起这支部队的粮草物资。简单一点,就是要有足够自耕农纳税服役,但此时乡野间的自耕农因为门阀的兼并,分割凌乱,负责税收的州郡吏和部队的基层官吏也都是门阀的门生故吏,忠于门阀大过朝廷,又怎么可能支持汉灵帝顺利招募兵卒?

    所以西园八校尉,从根子上就是断的!

    那么曹操和斐潜呢?

    曹操的根和斐潜的根,也就是兵源是来自于哪里?

    很显然,曹操的根基,就是三十万青州黄巾。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曹操控制了这些青州兵,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这些青州黄巾也实现了他们最初获得生产资料,可以有序生活的愿望?是不是这些青州兵在曹操之下,打破了原本由地方大族世家豪强的土地控制锁链?

    骠骑之处,也是类似。

    斐潜第一波的人口红利,吃的是河洛流民,是白波军,然后是黑山贼,这些人奠定了斐潜基础的军事力量,而后面接纳的西凉军和并州老卒等,不过是在这些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所以刘晔认为,斐潜和曹操的兵卒架构,其实相差不多。

    曹操现如今在山东之地遇到的问题,斐潜来了也是一样会遇到,到时候斐潜对于山东的兵是收还是不收?

    收,肯定会出问题。

    不收,同样也会出问题。

    刘晔说了这些,便是停了下来,不再多说。

    就像是刘晔之前的习惯一样,他只是将问题『点』出来……

    这其实也是『山东名士』的一个习惯,他们会说出问题,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要解决问题的话,或是他们也解决不了,或者就是需要额外付出相应的代价。毕竟在山东之处,知识都是相当昂贵的东西。

    赵云皱眉思索,片刻之后忽然展眉而笑,摇了摇头说道:『先生所言,确实切中要害……不过,先生倒是疏忽了一处……』

    刘晔愣了一下,不由得问道:『疏漏何处?』

    赵云伸出手来,先是从上往下按了一下,然后又是从下往上扬起,『山东之地,多由上而下,选兵择民,而在关中,则是由下而上,选军择吏!此乃大不同!』

    这一次换成了刘晔愣住了。

    他原本来见赵云,虽说是没有带诏令,但是实际上也想要用言辞来动摇赵云的心志,所以他说的话七真三假,原想着赵云就算能找到其中破绽,也是后面的事情了,刘晔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寻找更多的破绽,这样就可以成为他的筹码,不论是继续在山东押注,还是挪移到骠骑之处,都可以有更高的位置……

    可是刘晔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个看起来相貌普通,手脚粗壮,一点都不像是文士的将军,竟然思维这么敏捷,有这么强的洞察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