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郡之地,总人口两百八十八万。
我隋国地域远比魏国辽阔的多,人口也不比魏国少多少,怎么极限扩军的兵力,却差魏国这么多?”
听到杨素此言,高颖却苦笑道:“大将军,这可不能这么算啊。
魏国地处中原地带,哪怕经历国战争摧残,人口六十过半,但也依旧属于膏腴之地,不像我大隋诸郡大多荒凉。
也就是这两年,王上大力发展内政,开垦荒地,鼓励商业,并与西域地区通商,才使得我大隋国力提高了不少,但也只能负担的起二十五万大军的消耗。”
这对隋国来说也是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隋国虽割让给了大秦半个武威郡,但彻底占据海州七郡,并且设西域三郡,如今总人口也有将近三百人,全国青壮有六七十万人,自然也可以征召更多的士兵。
可你把既然百姓征召入军,就必须要负责他们的军饷、伙食等等一切开销,以及兵器、铠甲、马匹等作战装备。
但隋国的地域虽广,比魏国大上七八倍,大多却都是贫瘠之地,财政收入只有魏国的三分之二。
以隋国目前的国力,供养二十五万大军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财政将会彻底崩溃。
所以,并不是杨广不想继续扩军,而是他养不起啊。
“可大秦还未扩军之前,在雍凉的兵力就不只二十万,扩军之后最少也该有三十万众。
我大隋若只有二十五大军的话,一旦秦军真的打了过来,又该如何抵挡?”高昂一脸不甘的说道。
杨广、高颖却都陷入了沉默。
大秦确实太强了,一旦真的出兵西北的话,那对于隋国来说就是亡国之战。
杨广很想说我们还有吐蕃这个盟友,但经过这两年的交流,他也基本摸清到了吐蕃的底细。
吐蕃虽有三百万人口,三十万大军,但真的太落后了。
战法战术方面的就先不说了,单单是装备方面,你敢相信两年前吐蕃军队中,竟然还有用部分人用的是青铜器。
吐蕃才从青铜器时代过度到了铁器时代,而中原却都已经不满足于钢制武器,而是在研究更轻更硬的百炼特种钢。
两者这武器装备上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在大隋全力支持下,吐蕃也建起了炼钢厂,开始向钢器时代过度,但是发展的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
在这两年的时间,吐蕃虽大力发展炼钢产业,但受限于经验和资源,也只让半数军队完成了换装,淘汰了铁器换上了威力更强的钢制武器,另外半数军队用的依旧是铁器装备。
大秦扩军就是个明确的信号,留给隋国和吐蕃发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想要彻
其实吐蕃军的进步已经堪称神速了,可杨广眼中却还是差得很远,跟列国军队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就更别说是和秦军相比了。
这样的弱军,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秦军来说,人数再多也只是送人头罢了,又如何能够帮到大隋呢?
若是无法打退秦军的话,吐蕃军还能退回高原,苟延残喘一阵子,而隋国却只有亡国这一个下场啊。
杨广知道隋国所面领的情况有多严峻,但隋国国力弱小,养不起更多的军队,继续扩军这条路已经被堵死,那就只有帮助吐蕃军增强战斗力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大隋在西北孤立无援,一旦和大秦开战,蜀国根本指望不上,唯有吐蕃能作为盟军,可吐蕃军的战力又太弱了。
之前本王应吐蕃王松赞干布之邀,派高长恭率领五百骁果军,进入藏地充当教官营,来帮助吐蕃军训练军队,本以为已经不在少数了,可如今看来还是派的太少了。”
言罢,杨广看向下方的杨爽,下令道:“杨爽,你再带两千五百骁果军入藏,并且全权负责吐蕃军的训练事宜,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升吐蕃军的战斗力。
现在只有吐蕃能帮我大隋度过这场亡国危机了。”
“诺。”杨爽正色道。
杨广之所以派杨爽去,自然是因为他是隋国最擅长练兵的将领,其一手打造的青海军和骁果军堪称隋军战力之最,哪怕是大将军杨素在练兵方面的才能也不如杨爽。
吐蕃王松赞干布,得知杨广派来高长恭之后,竟然又把海州都督杨爽,派过来帮助吐蕃练兵之时,心中既激动又感动。
这两年来,隋国对于吐蕃的帮助实在太大了,炼钢、挖矿、制盐、造纸等各行各业,都都得到了隋国的帮助。
毫不客气别的说,吐蕃数百年来所发生的变化,都没有隋国介入的这两年大。
松赞干布也知道隋国对吐蕃的帮助有多大,所以直接表明要和隋国结成兄弟国,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绝不负隋。
而他的这番表态,自然也让杨爽十分满意,毕竟这样就算不依靠各行业的影响,也能让隋国与吐蕃的关系也更加牢固。
隋国帮了吐蕃这么多,可不是白白帮忙,也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反馈到本国的发展当中来。
同时,隋国还学习大秦控制魏国的方式,还向吐蕃的各行各业插入人手。
这样虽不太可能彻底控制吐蕃,但在帮助其发展的同时,却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全吐蕃境内施加着隋国的影响力。
松赞干布只以为隋国是好心帮他,却不直杨广打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
杨广只想让吐蕃来替自己给大秦挡刀罢了,若不是时机实在不合适的话,说不定都会生出彻底吞并吐蕃的心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