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庚子年感言(长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那是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现象,不是中医的常态。

    开药的医生必须对病人的情况了如指掌,自身水平过硬,可以准确判断短时间内气候变化以及病人的身体变化。在十分有必要,且条件不允许每周视诊开药的情况下,使用膏方。

    换言之,市面上的膏方不可信。

    吃得好的,那是运气好,正好适合你。吃得不好的居多,普遍会上火,还有的更糟糕。这个就跟买彩票一样,看各人吧,不深入讨论。

    方子开完就结束了么?

    并没有。

    医生还得告诉你这个方子怎么煎,怎么吃。

    首先,代煎是不提倡的。比如川芎、黄连,轻用和重用药性不同。每付药必须单独煎才能保证方剂的正确性。如果六天的药都混在一起,原本轻用的药材变成重用的剂量,方子就破坏了。

    煎的时间长短同样重要。

    短煎药有五分钟十分钟(尤见于呼吸道急症)到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的;中等的煎三十分钟;长的煎四十分钟。

    不同的时长决定汤药的作用位置。

    短煎取其气,走上焦;三十分钟的取气味,入脾经转运;长煎的取其味,入下焦。

    不是说随心所欲煎开了都一样,就跟坐地铁一样不能随心所欲是条线路就上。

    服药有空腹有饭后之别。

    空腹可以是食后两小时且饭前一小时;饭后服用就是饭后一小时。如果饭后一小时忘了服药,那吃点东西,过个二三十分钟也行。

    之所以要区分,一是保护肠胃,二是控制汤药的走向,仍旧是升降出入的问题。

    该空腹服用的不小心饭后服,可能药效基本就没了。

    该饭后服用的空腹服,可能会胃痛、呕吐、心慌心悸。

    汤药都必须热服。

    有先煎、后下药必须如医嘱先煎或者后下。理由基本如上,问就是“四气五味”、“升降出入”。

    还有忌口。

    服药期间,人的脾胃会受到影响,高蛋白如水产类,生冷的包括饮料和水果,这些都要戒掉。因为药物作用,平常可以吃的水果,在服药期间都可能造成身体不适,尤其是在吃补药的时候。

    等医生交代完了煎服法,忌口,最后说:好好休息早点睡。

    这才算是结束。

    个别病人服药三天之后还要联系一下,看看反应。

    写到这里做个总结:

    -医生不看人;扣分!

    -医生不详细问诊;扣分!

    -医生摸脉草率,脉案模糊不精确;扣分!

    (到这里如果扣得分太多,应该就可以告辞了。搭脉一两分钟装装样子的,直接告辞。)

    -询问病情,医生有义务给你解释,不予解释的,扣分!

    -方子超过十二味,不能解释清楚的,出局!

    (一开二三十味的,肯定是卖药的,直接告辞。)

    -不告知煎服法、忌口的,扣分!

    -一个方子一般吃3天和6天。3天是急症或者轻症,一般6天。因为七日来复,第七天不吃药,让身体自己变化,第八天就要换方子了。

    一开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药,直接告辞吧。

    中医是辨证施治,以上流程一步都没法省。细究起来,对症下药绝不是个褒义词。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觉得跟常识中的不一样?

    如果不一样,那就去找做得到的中医看。要么就去看西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中医的爱护和倒逼。

    我看到很多病人年纪一大把,背着大包大包的中药,回家甚至要用铁锅煮……真心觉得难过。

    还有的癌症术后病人,一个方子吃半年,甚至吃一年。

    让人心痛且无语。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其一,中医辨证施治,服药6天之后如果身体没有变化,那说明方子有问题呀。方子既然有问题,为什么还要继续吃?

    其二,服药后6天,身体产生了变化。既然身体产生了变化,那接下去的疗程就要根据变化改变方子。身体变而方子不变,这样说得通么?

    说完医生,我们再说说病人自己。

    首先是谨遵医嘱,包括煎服法、饮食忌口。

    这个是临床上最痛苦的地方,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老阿姨觉得人生经验丰富了,根本不按煎服法来。

    至于忌口,那更是呵呵哒。

    为了自己的健康,多少还是听点吧。

    其次看中医需要坚持。

    这里不是说中医慢,实际上很多西医要终身服药的疾病,中医都可以根治。拿出一年时间吃中药,得以根治,相比终身服药,仍旧还算是快的。

    诚如上文所说,七日来复,到了七天要换方子,所以必须去看病。不能说自己的症状没了就不去了,很多病都是先解决了症状才开始真正治疗。

    什么时候结束,应该由医生判断。他用药收尾,这个病才算解决。否则年年复发,反过来怪医生水平不行,那就不讲道理了。

    最后,跟医生要多沟通,信任医生。

    医生就跟侦探一样在探寻疾病的真相,多说点线索总是没错的。

    而且在医行,医德往往跟医术成正比。能做到流程上一丝不苟,态度上和善可亲的医生,他们的医术往往不会差到哪里去。医德同样不会差,绝不会为了诊费故意拖延病程,请信任他们。

    小说都是假的,以上这些都是真的。

    相信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看出来中医并不适合应对大规模疫情了。

    在没有现代医学,尤其是传染病学、检疫防疫之前,中医医生都是硬着头皮上,基本手段就是隔离,石灰,用套方。

    作用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们可以查证的:

    59年蒲辅周蒲老抗击石家庄乙型脑炎,那时候西医力量薄弱,还是在靠中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刘仕昌刘老在03年非典时出的诊断和方子也是大功一件。虽然邓老功劳也不小,但是上阵诊断开方的是时年89岁的刘老。后来刘老被授予三等功和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但是时至今日,在大规模消杀病毒、大规模隔离收容诊治方面,强调个性化治疗的中医并不擅长,而且并没有在这个领域点技能点,理所应当让给擅长公共医疗的医生。

    中医在现下的责任是打好辅助,没必要去抢ADC的人头,这并不丢人。

    我觉得与其出效果不明的方子让社会哄抢板蓝根,不如为一线的医护人员针对性开些调养、恢复体能的方子,减轻他们的身体负担,哪怕改善睡眠质量都是好的。

    只要有利于病人,功成何必在我。

    以上这些已经脱离了“如何看中医”这个题目,但是有些话早就想写,实在没空,今天一并倾诉,还请诸君参详。

    最后要说说徐小乐。

    这本书,开始是想写世情流的,并不打算真正写中医。照我最初的想法,徐小乐这样的“土著”,可能终其一生也就是个“地方名医”,跟“大国医”相差甚远。

    后来被教育了,说这样肯定会扑街扑死。

    我也慌了,结果就糟了。

    本来我还想每年写一点,把这个故事交代清楚,但是这两年事情太多,总是顾不上,停下来也想不出该怎么写,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说多了都是泪。

    总而言之徐小乐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会在广西行医,然后遇到师叔祖,升级之后被徐有贞找到,带回北京给两位皇帝治病。

    在给景泰帝治病的时候,他与这位贿赂大臣的皇帝成了朋友。

    再接下去就是夺门之变。

    他因为与英宗本就有交情,所以替景泰帝求情——符合他讲义气的人设。

    结果证明政治家是不讲友情和义气的。

    景泰帝被软禁,后来早逝。

    英宗不忍心伤害小乐,给了他一大笔钱,革除官身,回乡潜心医学,成为一方名医。

    徐小乐本身没有什么著述,但是他继承发展了八纲辨证,找到了温病的脉络,主持了江南医生行会,教了许多学生,为后来出现的医学高峰做了许多工作。

    徐小乐的感情生活无法概括,反正他哥一直都没回来。至于跟谁成亲了,是否跟嫂子分居,就交给大家脑补吧。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在庚子年这个糟糕的年份里,好好保重,来日再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