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打垮了袁绍的主力,也缴获了不少粮草。但是缴获的粮草不过是晋军大营四十万晋军的十日口粮,至于晋军的屯粮后营,却是第一时间被蒋奇等晋军大将转移了粮草。
这一次仓亭之战,袁绍吸取了官渡之战的教训和经验,把大军的屯粮之地选在了距离战场更远的地方。也不像乌巢那样只设一个主要的囤粮大营,而分立了虚虚实实十余座屯粮之地。把守粮草的主将也选了没有不良嗜好的大将蒋奇蒋义渠;河北号称四庭一柱之一柱韩猛负责从屯粮之地往仓亭大营运送粮草,袁绍二子袁熙兼管后方诸事。
其中蒋奇和袁熙都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之人,将后方托付给其比当初交给和袁绍有亲故之旧的淳于琼不知道靠谱多少倍。
而韩猛在官渡和仓亭因为轻敌自大没少被曹操教做人,这才由一员仅次于文丑颜良勇武的晋军战将被贬为运粮官。这一回一听仓亭大营被魏军攻破,韩猛吓得赶紧老老实实听从蒋奇和袁熙的命令去转移粮草了。
于是曹操现在手上仅有四十万人马的十日口粮,却要养活三十万降俘和麾下近十万魏军,先别说回到许都后怎么办,十天时间都不够走回许昌的。就算走回了许昌,此时已快到深冬时节,而魏国剩下的粮食供应来年的播种都不够了,这四十万人要喝西北风过活?
就带着这十日的口粮,继续向北攻打袁绍以夺取冀州之粮供用?袁绍的确败了,但是其手下还保全了数万名精锐战兵,再收拢一下仓亭之战中往北溃逃的败兵,加上邺城的守军,短时间凑出二十万兵马不成问题。
而按照袁绍的脾性,接下来只会坚守城池稳扎死守。如此情况下,曹操用八九万疲惫至极的魏军和三十万随时会哗变的降俘在十天内攻下邺城的可能性有几成?
驱使着河北人去为自己作战,在河北人的家乡去抢掠河北的粮食?曹操脑子虽然有头风的毛病,可却不是脑残。前车之鉴就已切切实实发生在曹操身上,张绣之叛才过去没几年呢,现在的曹操不会轻易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带不回去这三十万降俘,又短时间不能驱使他们为自己攻打河北,还不能将这些降俘释放——袁绍那里可从来不缺粮食,放这些降俘逃回河北,来年就又是袁绍数十万大军中的一员。
那既然各路不通,就只剩下杀俘这一个法子了。
曹操办事决不拖泥带水,想好了的事情立马就执行。还没统计完降俘的具体数字和情况,曹操便是召见了张郃高览等部分晋军降将,对其言明缺粮杀俘之事。
张郃高览降曹之前自然没想到过曹操最后还要坑杀降俘。但是魏军缺粮的情况张郃高览等人已是了解到了有多严重,曹操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祭出杀俘这个缺德之法。而自己也不可能再回到河北为袁绍效命,只能接受这一现实,俯首听命于曹操。
于是当夜,除了张郃高览的部卒屯兵于别营,全副武装的魏军一声令下便突袭杀入降俘营中,将二十多万手无寸铁的晋军降俘当场杀掉了一半。另一半在魏军逼迫下,挖掘了数十个深十余米长宽数十米的大坑,先将所有尸体扔至坑中。随后魏军也将这剩下的一半降俘悉数赶至坑中,魏军弓弩手与骑兵警备巡视,步卒掘土填埋土坑。【注释1】
坑杀降俘之后次日,曹操便率军回师许都。而世人将曹操此次坑杀降俘之举,与此前在徐州的屠城之举以及张绣对江东的屠杀并称为当世三屠。
袁氏晋国经此之败,损兵折将为前所未有。原本宁静的河北之地也因此叛乱四起匪寇作乱,汉末之后最强大诸侯国的位置则为横据南方的楚国取代。
曹操经此两屠,坐实了屠民杀俘的骂名。在接下来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各地征战中,皆是遭遇了强烈的抵抗。而张绣因为在淮南江东等地对世族豪强的大肆屠杀流放,也使其置身于天下所有世家豪族的对立面,以至于长达数十年之后楚国才兼并了诸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注释一:官渡之战时袁曹真实对比兵力为三万对十万,战后曹操坑杀袁军降俘约七万。本文兵马士卒数量皆为小说渲染需要而按比例夸大虚构。小说不比正史,看着乐呵就好。若要细究,本文前传中有文字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