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黄河已经结冰,但并不是整条黄河随便选个地方渡过就能到达河东。
黄河北岸横着一道东西向的狭长山脉,东起箕关所在的王屋山,西至蒲坂,绵延三四百里,名唤襄山。即后世的中条山。
该山中间略靠东处,有一山谷,北通安邑,南至大阳。
大阳南临黄河,周围地势相对其他地方略平缓。黄河南岸也相对平坦。
此处便成了一处渡口,称为茅津。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交通要道。
除了此处,黄河两岸或为悬崖峭壁,或崎岖难行。
如李通等从东垣之壶亭南渡黄河,南岸皆山,轻装还可,刘备带有大量辎重、攻城器械,万难通过。
即便能过,从东垣至安邑,还有北段轵关陉要走,路程也远了十倍不止。
西上潼关,再经蒲坂渡河,一样要多了八九倍路程。
南岸较为宽阔,陈兵两万毫无问题。
北岸可登陆之处,主要集中在茅津渡口。
再往两侧扩展,就比较陡峭,勉强可以攀爬,但须双手。
若为敌人居高临下攻击,则白白送死。
正当茅津渡口处,可投入兵力,一次最多两三千人。
这种关键时刻,非惜兵之时。刘备命典韦先渡。
摧锋军左盾右戟,甲具精良,行至河中,曹军箭如雨下。
摧锋军荷盾冒着箭雨而行。
太史慈率射声军紧跟其后,发弩反击。
典韦将两柄大戟背在身后,双手握着一面巨盾,当先而行。
他一双铁戟八十斤,就算汉斤相当于后代市斤一半,也有近四十斤。
加上全身铁甲,手中大盾,腰间十柄短戟,还有两百多斤的体重,总重三百多斤。
典韦在辎重兵铺了防滑干草的冰面上大步疾行,嗵嗵作响,宛如巨象冲锋。
刘备要不是早就派人试过冰层厚度,足以支撑,还真担心典韦踩裂冰面陷进去。若是陷入黄河冰窟,即便是典韦,恐怕也难逃一个死字。
冰面与渡口地面原不过一尺落差,曹军又加了一道简易胸墙,无数长矛从墙头伸出,向摧锋军猛烈攒刺。
摧锋军左手举盾,右手执长戟,奋起反击。
虽然地形不利,但摧锋军将士在寒风中高呼酣斗,战意高昂。
射声军冒着箭雨,抵近射击,掩护典韦。
太史慈手执强弓,双目如鹰,弯弓如满月,弦声如霹雳,专门瞄准曹兵弩手射击。
射声军已全军换装匠器营所研制的强弩,向曹兵营垒内采取三段式射击,箭雨连绵不绝,很快将曹军弩兵压制下去。
摧锋军与曹兵隔着低矮的胸墙互相攒刺,前仆后继。
典韦虽然目标明显,引得曹军集火攻击,但他一身武技,天生神力,实在骇人,就算是隔着胸墙仰攻,大戟挥下,也是槊断人亡,难以抵挡。
典韦大戟轰然砸在简陋的胸墙上,土块飞溅,胸墙倒塌。
曹兵皆骇然。一戟之威,而至于斯乎?
曹操在城头望见,叹息道:“张孟卓当真不识英雄,竟然一语便将此人送于刘玄德!”
身边诸将皆默然。
曹仁、夏侯渊、朱灵、牛金等勇将已尽皆凋零。
乐进在渡口血战,夏侯惇在城中整兵,准备接应乐进。
曹操身边诸将望着典韦之威,竟然无一人敢出声请战。
曹操心中大怒,转又一阵气短,随即大笑道:“刘玄德勇将再多,当此险地,又有何能为?
且我军亦有英雄。文谦何在?”
最后一声长啸而出。
乐进一直伏在胸墙之下,寻机给予典韦致命一击,听到曹操呼喊,又见典韦毁墙、己方士气大落,虽未至最佳时机,仍闻声怒吼一声:“乐进在此!”
自碎裂土墙边扑击而出。
疾如风,猛如虎。
手中宝刀爆出夺目光芒。
飞射典韦咽喉。
典韦骤出不意,吃了一惊。
刘备在对岸望见典韦大显神威,正自欢喜,突见敌兵中一道身影突然爆起,一刀映着日光,割向典韦脖子,也捏了一把冷汗,不由自主握紧手中铁槊。
典韦冷哼一声,不退反进,对砍过来的一刀恍如未见,铁戟重重砸向乐进。
即便你劈开我的颈甲,割开我的脖子,我这一戟也要将你砸成肉泥!
刀短,戟长!
看是戟先到,还是刀先至!
乐进眼神漠然,身子在空中突然抱成一团,将典韦铁戟险之又险地避过,手中宝刀改横割为下劈。
叮!
嗤!
宝刀劈开典韦肩甲,斩入典韦肩头半寸,鲜血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