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欲佐君天下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匠的原北海相孔融孔文举又派了回来,任命为徐州牧。

    孔融这一年在长安上与杨彪等三公并力,下与荀攸钟繇等近臣交接,多次与李傕郭汜等当面争锋,以大义责之。李郭欲杀之,为贾诩劝住,言孔融有大名,杀之则失士人之心。李傕忍耐孔融已久,因田豫为刘备求督徐州,灵机一动,把孔融派了过来。

    孔融被刘备举荐而走时,虽未与刘备明着翻脸,心中已有成见,认为刘备跋扈自雄,恐非朝廷之福。朝廷任命第五巡为北海相,来与孔融交接,孔融曾私下对他道:“刘玄德雄武杰出,不为能臣,必为奸雄。文休兄须得常加劝谏,为朝廷全一柱石。”

    前几日孔融到了徐州上任,高调接见州里士人大姓,并计划巡视各郡国,召见郡国守相,阐述大义,激动官民忠君之心,为天子高张声势,以胁李傕郭汜。孔融的举动让刘备头疼不已。

    孔融与第五巡、徐璆皆名士出身,孔融成名更早,深得众士人敬重。孔融武功不行,并不被众人视为缺点,文治德育,才是士人最为推崇之行。孔融入主徐州,非但徐州运转为之一滞,就连豫州、青州都有些滞涩,让刘备大为头疼,不然也不会亲自坐镇徐州迟迟不能回去。有刘备在,孔融还百无禁忌,刘备不在,孔融岂不是要翻了天?

    张昭一席话正说到刘备痛处。

    刘备表荐徐璆,是用其名,刘备当时身兼二牧过于引人注目;表荐第五巡,则是因第五巡向他投靠,正好来个千金买马骨。可以说这两步棋都走对了。但现在来了个孔融搅和,刘备对徐、第五两人,便有些不放心起来。孔融成事不足,败事还是有余的。

    刘备也曾仔细分析孔融为何不受待见。孔融为圣人之后,少有异才,能诗善文,“融四岁,能让梨”,十三岁时藏匿张俭,事泄后与兄长孔褒争死,因此名动天下,可能是因为这些经历,便目空四海、骄傲自负。

    孔融先与大将军何进结怨,又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合,又当面顶撞董卓,才被董卓举荐到黄巾最为肆虐的北海国担任北海相,准备借刀杀人,让黄巾害他性命。

    刘备渡河南下,雄起青州,击破北海黄巾,救了孔融。孔融并不以刘备雄武,就有所畏惧,常与刘备争执。刘备只得派费通贿赂李傕郭汜,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如今李傕郭汜感觉自己被坑,又把孔融扔回给刘备。

    孔融确实正直,确实是忠臣,但却正如后世苏轼所说,有“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的不合时宜是自嘲,孔融确确实实是迂腐。

    张昭从容道:“将军既以左将军都督三州军事,可将诸郡国守相兼任军职,即可直领之,何须事事经过州牧。郡国民事,事关重要,虽在乱世,将军亦绝不可忽之。”

    刘备早有所觉,听了张昭之言,体会更深,对张昭道:“非先生之言,我几不悟。我曾读一古书,记载上古有一钟山国,有城郭氏与巩义氏并肩作战,城郭氏掌兵,巩义氏主政,民心多归于巩义氏,城郭氏不怿,欲诛杀巩义氏,巩义氏遂叛之,败而复起,始终不灭。钟山国耽于内斗,遂为他国所灭。凡事预则立,防患于未然,何至于兵戈相见乎?”

    张昭赞道:“将军得之矣!天欲兴汉室,所以赐将军于世间乎?”

    张昭非阿谀奉承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其志向与荀彧、郭嘉等士人并无不同,都是希望平天下、致太平。历史上,曹操屠张昭家乡彭城,张昭南渡,孙策得之,敬之如师。张昭看中孙策,便就任其长史,后佐孙权,曹操表现出吞并天下之气度后,张昭又放下私人恩怨,说孙权降曹操,若孙权真降,将无三国,天下提前一统。

    如今刘备起于青州,曹操方屠徐州,刘备辄悉军猛攻曹操,张昭便驻足广陵以观形势变化。刘备若有定天下之气势,张昭不去辅佐他,又去辅佐谁?

    今日一见,刘备之表现大出于张昭之预想,所以才脱口而出刘备乃天赐之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