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六章 被告与国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南方地一大口岸,万商云集的所在,拍卖进行了十几天,每天都有外地的商人闻讯赶来,参与竞买,除却一半留岛劳役自用的,剩余拍出的价格,几于前几次出航的耗费,再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就顺理成章的多了。

    事实证明,这些南海土人虽然各子矮小,而且天性懒散,但是生命力却如蟑螂一样的很顽强,而且很能适应岭南的特有的暑热潮雨,充斥蛮毒瘴疫之类的恶地,只是生性懒散,驱使劳役,不肯卖力等缺点。

    不过这丝毫难不倒管理家奴佃户很有经验的唐人,在皮鞭、饥饿种种刑罚的教导下很快变的勤快起来。他们大量承当了开荒修路这些高强度的工作。虽然很多人就在头年倒在皮鞭与镣铐下,但是却有更多的人,因此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当万安州和崖州之间可以行马车的穿岛陆路直道,被开辟出来后,那些土人奴隶甚至还有一半活着。

    而且相比其他来源,也足够廉价,按照广州市面行情,一个卖身为奴的唐人,至少要五到十万钱的,一个稍受过训练的新罗婢,至少也要十万钱,而比较稀有只能依靠万里迢迢舶来的昆仑奴,更是高达数十万钱。而一个南海人(土著),在行情最低的时候,最多只要千钱,光是牛羊之值,就不止如此,如果是自己去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成为许多回程船队的一个惯例,如果是空载,就会去附近海岛转一圈。

    要知道整个工业革命时代,就是靠从非洲大陆掠夺的近一亿的黑奴支撑起来的。光这个南海的土人贸易,也足以让沿海在上百年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只是冯越比我想的更大胆,我当初只是在来信中暗示了一下海上有许多化外之地,连南海那些番国小王都管辖不到的地方,可以适当考虑在那里,效法夷州捕获土著的做法,补充一下海南建设上的劳动力缺口,结果他做的更绝,也走的更远,以天朝巡狩南海的名义,不但在佛逝国运回战俘,从那些海域番国那里大肆收买奴隶,在回程的路上大肆洗掠那些岛屿,几乎是船不落空。

    这些土人隔绝与个大小岛屿上,蛮荒未化,甚至还在原始社会阶段,效法中原建国称邦的那些小国也未必管的过来,遇上装备精良的捕奴团,几无力抗拒的。

    为了掩人耳目,甚至用利益均沾,他把随行的商船都威逼利诱的拉下水,以血契誓同进退,南海同业行会约束之,后来发现贩奴之利更大于贩货,除了自用之外,干脆做起了二道贩子,专售其利。

    赚钱消息总是传的很快,广州地的各族各色商人很快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和利润,官家又没有任何表示,于是在冯崇道的协调下,再次出海时,挂在海南名下的船队,已经形成大小数十商家组成的庞大阵容,

    后来更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本小利大的买卖,而且几乎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些生活在热带土人象老鼠一样的繁殖迅速),开始一轰而上的。据说只要有一条能出海的小型船,和十个武装说的过去的同伴,再加上不错的运气,找到一个尚未被人染指的小岛,很可能就能有一船被成为土人的的收获,这种机会很大,南海的的岛屿数以千万。

    至于其中海路的风险,以及陆地上可能遇到的意外和抵抗,被被这种淘人头金的冲动与狂热给无视了,那段时间街市上几乎充斥着某某人一夜暴富的小道消息。

    在这期间,海南巡检又扮演了秩序维护者和航线垄断者的角色,花了很大工夫重新规范了市场,为了保护这些可再生资源,采取了一种被称为许可证的制度。

    而为了保证这种资源的稳定而持续的供应,一些眼光比较长远的关系户,在海南为首的带领下,开始在岛屿上建造长期据点,进行所谓的海上圈地,他们成为日后开发南海的先驱之一。

    既然要长期居住,不免要开荒垦田,实现自给自足,于是用抓获的土人为劳力,大片大片的种植庄园,被建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里,又逐渐发现矿山,香料等物产价值。当他们已经不用靠土人贸易获利的时候,在这些岛上的经营,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因此,当室利佛势国沿海的居民,都被抓的差不多了,剩余都躲进内陆的山林后,在后续利益的趋势下海南的船队,就将目光延伸外海的诸岛,这些地方也有许多的土人,然后是那些南海岛国的边缘,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失踪。

    当然对外都说是,这些对室利佛势国开战的俘虏,毕竟,这些都是蛮荒不化的都是一个摸样,至于这些俘虏人种肤色口音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差异,就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这就是语言不通的好处。这有引起了恐慌和担忧,贱民再贱也是财产的一种,受到损失的人不免要产生反映,才有了这次国书告状之事。

    听到这里,我已经释然笑了笑。

    这种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紧张的,所谓海外掠奴又不是我家首开这个先例,要知道唐人在新罗沿岸掳女子售卖为利,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所谓的新罗婢,就是由此而来,有时候不够,就去抓岛国人女子充数,反正看起来都差不多,虽然每次新罗国都痛陈厉害,朝廷也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但因为利益牵涉太多,其实屡禁不止。

    后来就连新罗王家干脆将自己国家的女子训练装扮之后,作为一种特产输入唐朝,以换取等外汇,当初为了给夷州解决岛上光棍太多的问题,兼做勤恳卖力的奖励,也花了大钱接收过这样一批多达千人,操着生涩口音显然来源可疑的女子。

    既然连号称君子之国的藩属都如此,更别说这个过于遥远,除了进贡的时候,很难在上位者脑中有位置的所谓南海小番。据我所知,就连这场千里海外的冲突,在朝廷的志记中,也就是“南海贾与土人争衅,破埠而烧之”这么一句话。更有海外商人,长期从那些海岛上诱骗皮肤较黑的土著,然后冒充昆仑奴卖到广州以牟利,只是没有海南做的这么大手笔,而且还是官方的名义,等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

    既然已经做了,就要将其最大的利益化,反正这些海外土人又不是我们国民,他们的死活,不适用大唐的人道主义,也许我该回忆一下看过西方的殖民历史,给冯越一些关键的建议了。

    严格说,近代殖民做的最成功的还是日本人,它也是后世现代国家中,唯一一个还在官方有组织进行大规模殖民的国家,因为这是一个常年处于火山地震带中,时刻充满危机感的民族,所以大陆梦破灭后,从朝鲜战争日本再次崛起后,就开始大量输送海外移民进行软性殖民,不但置有专门的海外拓殖省,甚至有专门从小培养殖民为目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拓殖育体系,它的领事馆,也有专门风情民俗的指导机构,如何让日本的海外移民,更好的与当地人相处溶入社会,并取得影响力。

    就象日本占领台湾五十年,成功的奴化教育,几乎让台湾占领下的第三代以为自己和流求人一样,就是日本的二等公民,成为日军重要的补充兵员,到了90年代许多台湾政坛的头面人物,依旧以自己的日本姓氏为荣耀,但是作为日本在海外殖民最成功的范例,却是南美国家秘鲁日裔总统腾森,为了他的地位问题,日本甚至不管国际法敢和人家叫板。只是日本的老大美国,一向视南美洲为自家的后花园,容不得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弟染指,于是80年代后日本的移民的重点,才转向了战乱与贫穷落后的非洲。

    至于后世的历史书上,描述的是南洋土著民族的血泪史,还是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民族大融合,那已经不在我考虑的范围。

    不过这位佛逝国王也是颇有活动能力,居然能连横合纵另一些受到威胁的南海小国,秘密将国书送到朝廷,想必也是打点了不少关节,只是因为路途上延迟,外加官僚体系的作用,直到近期才被转到御使台,如果我身死在南沼或者打了败战回来,这或许是一个对付我的大利器,但现在拿出来却是黄花菜都凉了,这也是御使台那些家伙,把这东西透露出来做人情的缘故。

    “对于奴隶贸易,我们并不陌生,从人类走出蒙昧诞生国家这种东西开始,互相以征服为目的地奴隶贸易,就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中。罗马人征服迦太基人,斯巴达人毁灭雅典共和国,乃至以荣誉与尊严、爱情与丑闻为名义的特洛伊战争,甚至是东帝国时期的光复皇帝,重新驱逐摧毁野蛮人的国家,无不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大规模的奴隶贸易,。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已经文明已经极其发达,达到封建社会顶峰的东方帝国,重新拾起对这种野蛮而血腥的人口贸易的兴趣,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这个帝国刚刚经历内战之后财政危机,毕竟,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至高的君王甚至不惜将它承载荣耀与历史的都城,变成生财的机器。

    当初的起因已经不重要了,哪怕最初引发这段历史进程,只是因为一个极其可笑的理由,一个南海新兴的佛教国家,不知名的小吏无节制的贪婪引发的贸易冲突,又因为末代王室短视的庇护和强硬发展成贸易战争,哪怕这是一场连边境冲突都算不上的不对称战争,激怒了一位帝国权力核心的大贵族,而这位权贵在海上又有极重要的利益。上位者的愤怒和商人的贪婪,最终终结了室利佛这个古代国家,短暂的如昙花一现的历史。但是土人贸易的利益,让众多的参与者,如尝到血腥的鲨鱼而欲罢不能。

    这种影响甚至随着海路辐射到了西方世界,为了从东方换取奢侈品和精良的武器,以及来自海上的援助,欧罗巴的国王们,甚至以圣战为名,组织起了大规模的奴隶捕捉军队,在他们流淌着金磅的眼睛里,强壮的日尔曼人和乌黑的南大陆人,一样受欢迎”《奴隶贸易史之东方传奇》。

    “虽然后世都在痛诉土人贸易的黑暗和丑恶,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土人,就好比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两脚活资源,繁殖的很快,只要定期到岛上搜寻”《唐帝国在欧亚大陆的奴隶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

    “南海各地,几乎每个矿山,每条道路,每个种植园,都是南洋土著的血泪和尸骨堆砌而成的”见《唐殖民史考》。

    “南海诸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第一等的宗主国民和作为各种产业的管理者唐族,第二等的是以恭顺著称而被保留下来,本地出身的土著贵族,他们代表了税吏和地主,第三等是来自帝国周边开化程度高的熟藩,诸如新罗人或是岛国人构成的,管家、打手、护卫、仆人的阶层,还有部分归化脱籍的所谓熟土人和他们混血的后代,第四等才是野生的土人为主的狩掠奴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