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章 效仿王翦的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号召力能与赵振江、霍定军、王武成、郑平南几人比肩?还是说位子能与占据要津的孟鼎山、于醒三、赵抚远想抗?”。

    这几个人都是老赵家的铁杆,除了赵振江和赵抚远是老赵家正牌子弟以外,其余人等要么是赵老爷子当年袍泽的子弟,要么是赵振江再军中的袍泽,或者是赵家的女婿,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通是赵老爷子拉扯上来的,都受过赵家大恩,尤其是前边提到的那几人,赵振江自然不提,能上军机班子第一副的人岂能是庸才?其余人等如霍定军王武成等人也都是和南边猴子的战斗中见过血立过大功上来的,现在这些人都占据要紧,不是在军机班子里就是坐镇一方,统万军,而且这几人无一例外都见过血,这在军方是了不起的资历,尤其是在和平年代的军队中,见过血打过大战的将领平白的高上一头,你不服还不成,这就是资历就是威望!。

    董家几兄弟原本都是搞政工起家的,董澜城当初在院校里没毕业没赶上第一次和猴子的战斗,其他几个兄长倒是赶上了,可惜不是没上前线,就是半途扯下来了,要么就是搞政工的,总之资历上是差的太多了。

    赵老爷子拉起了诺大的队伍都源于和老人家的青眼有加,可现在赵家越来越强,那位老人家的身体越来越差,两相对比之下,就更不让人放心了,所以赵家要自散内功,以保万全!。

    这么一想,董澜城就通透了,失声的道:“您的意思是说赵家在效仿王翦的故事?”。

    王翦伐楚这个故事屡次的历代文臣武将引用却律师不爽,这故事说的是秦王干掉韩赵魏三家以后,兼并了三家土地子民,不仅实力大为增长,军队士气也非常棒,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便越发的膨胀了,要做天下的第一个天子,于是便想伐灭楚国。楚国之地那可绝非易于之辈啊,非上将不能取之。

    于是秦王找来了上将李信,问李信拿下楚国得多少兵马啊,李信说大王神威天助,我大秦将士义武奋扬,二十万虎贲泰山压顶犁庭扫xue足以灭楚。(当然了,这时候有些成语还没出现呢,不过为了表达李信的立场和决心而引用)。

    这是李信的答案,但是本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想法,秦王又找来了非常有灭国经验的老将军王翦,问了同样的问题,王翦一摸胡子放了炮:“非六十万兵马不可,少了不够用”。

    就算当时没普及数学课,秦王也知道二十万和六十万哪个多那个少啊,于是秦王得出了一个非主流的答案,王翦老了,胆子小了,不中用了。于是乎,告诉李信和蒙恬说你们俩去吧,王翦一看这架势,这也没啥意思了,如果这俩小子打胜了,那回国以后还不得笑话咱啊,如果这俩小子打输了,秦王一生气还不得怪自己乌鸦嘴啊,得,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嘛,你们玩儿吧,我回家哄孙子去了!。

    结果这俩人领着二十万的兵马去了,前期挺好,一路平推,还真有那么点大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架势,不过后期人家放了个大,李信的队伍让人家的英雄给秒了,损兵折将灰溜溜的跑回去了。

    这时候秦王才发现,不是王翦老了,胆子小了,是李信放了、卫星,秦王一看这小子不成,于是又舍了老脸把王翦请了回来,这回王翦也拿这个屎盆子烂摊子当聚宝盆端上了,说那啥,我也没啥本领,不过大王您要觉着非我不可的话,那我还要六十万的兵马。

    当初秦国已经打了一场败仗损兵折将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军械马匹折损无算,想要再凑齐六十万兵马辎重那可真是倾国之力啊,几乎把全国的武装力量都拿出来归王翦调派了。虽然秦王说得好听,这些兵马都归您老人家调遣,不用报我批准,时候给我发一个报备就成了。但是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秦王害怕王翦反水。王翦也害怕啊,他又没想过反水,当然就算想的话,部下里肯定有秦王掺的沙子,这些人还不一定听话呢,这种情况没发生,咱不讨论。就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手里捏着如此庞大的武装力量,王翦也怕十二道金牌卸磨杀驴啊。

    于是乎,王翦做了一个看上去非常不要脸的事儿,军队还没和楚国打仗立功呢,甚至还没走出秦国呢,王翦就腆着老脸和亲王要开拔费,这一招比军阀混战那时候大肆要开拔费早了小两千年啊。

    秦王就告诉他说,老王啊,你就放心大胆的干吧,只要你干好了,我能亏待你吗?。

    ~.<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