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出面发言了。
欧阳举人也不是蠢人,当即领会到叶行远的心思,便开口道:“蒙诸君错爱,让我当这个盟主。我不敢妄言妄行。只是有两点想法要与诸君说。
首先当务之急是联名上书,代表全县绅民请周县尊均平雨水,以缓民愤――这也是王老前辈生前所求,不可不行。
然后与此同时。再细细访查老前辈过世真相。如有当事者,必严惩不贷,县衙也必须要给全县绅民一个交待!”
其实两件事还是两件事,但欧阳举人却巧妙的将两件事颠倒了一个顺序。今日本县士绅聚集在此,是因为王举人之死,所以才会有如此自觉的集结。
但王举人死亡的事情并不清晰。各种证据严重缺乏。那各方扯皮起来,就没完没了旷日持久了,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期间变数太多,周知县又不是只会被动挨打的傻子。
其次,万一查出来王举人之死只是意外,与周知县并无干系。那士绅立场就反而显得尴尬了,到时候集会难以收场,只能不了了之。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在雨水分配,倒不如借王举人事件,趁着全县士绅都聚集在这里时,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然后再慢慢扯王举人案的真相,时刻对县衙保持压力。
再无人出言反对,全体士绅联名上书,对周知县下最后通牒也就成了这次集会的定议。欧阳举人当场亲自作文,然后传阅过后,众人便开始签名。
四位举人合署,数十秀才副署,包括丁举人和俞秀才在内,一个都没漏下。又因为叶行远首倡大义,虽然年资最轻,众人却礼让他在秀才中第一个签名。
叶行远当然明白,众人除了确实是示好之外,同样也有不想做出头鸟的心思,这才让他做了秀才第一位。但叶行远并不在意,既然做过了“首倡大义”之人,第一个签字又算什么?
在场士绅都签过后,欧阳举人举目四顾道:“诸君之诚心,祖宗神明可鉴!不知哪位愿意辛苦,去县衙投书?吾辈这就为尔壮行!”
一时间现场鸦雀无声...欧阳举人语气慷慨激昂,满心以为必然是一呼百应,却没想到竟然是一片沉默。
叶行远叹气,欧阳前辈这节奏还是没有衔接好,终究是没有搞群众工作的经验啊。如果趁着自己煽动气氛时,先要定下这个投书人,那总该会有几个年轻人热血沸腾一下。
此后写请愿书,再邀众人署名,耗时颇久,锐气便消磨了。秀才们都是有学问有脑子的,仔细想过就会权衡利弊了。
全县士绅联合对知县下最后通牒,一般人混在其中也许问题不大。就算是追究起来,法不责众,顶多算是个从犯。
但若作为代表去县衙投书,那可就挂了号。万一最后大家没斗过周知县,秋后算账时,投书人几乎铁板钉钉被视为主谋之一了,这风险可就大了。
冷场冷的十分尴尬,欧阳举人下意识又把目光投向叶行远,示意叶行远速速想个法子救场。不知不觉,叶行远似乎成了他今天的主心骨了。
PS: 老规矩明天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