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内心的温柔和细腻,她脚步轻盈得像一片芦花,在廊檐下的木板地上蹑足走过时,几乎不发出一点声音。 隔着十步,她便朝赵鞅裣衽行礼,道:“父亲安好。” 赵鞅微笑着抬手:“免礼罢……” 他忙于外事,知氏夫人身体不佳,魏姬不受宠爱,居于新绛赵府。所以下宫家事很大程度上被季嬴默默接了过去,凡是女子能负责参与的祭祀,全都一手包办,从未让赵鞅操心过。 这也是让他颇为欣慰的一件事情。 “父亲,腊祭的享祀已毕,接下来可还有事情需要女儿去安排的?” 赵鞅想了想道:“也就剩下明岁开春的各种祭祀了,迎来送往方面,韩氏的阿虎已经成年,给韩氏的礼物要加倍,感谢下韩伯今日来拜访的好意。等到三月份时,伯鲁便要与韩氏女成婚了,那些宾礼之类,还须你多多操心……” 季嬴应诺,又垂首道:“父亲,女儿还有个不情之请。” “何事?但说无妨。” “瓷器本出于成乡,技艺掌握在那些鲁国陶匠手中,去岁以后收了不少值得信任的赵氏陶匠为徒,在下宫也有建造瓷窑,如今销行天下的瓷器,七成产于下宫,三成产于成乡,分别被称为赵瓷、成瓷,所获的金玉钱帛颇为可观。” 赵鞅原本还面含微笑,现在却慢慢严肃起来了,自己这女儿,居然对赵氏的支柱产业如此了解,她的确和无恤一样,时不时就能让他另眼相看。 “父亲政务繁忙,或许未曾发觉,自从今年**月间,半数鲁国陶匠去鲁国西鄙投奔无恤后,或者说,从无恤离开晋国后……” 说到这,她面上有了一丝罕见的感伤,但转瞬即逝。 无恤的远去虽然让季嬴一度伤神,但她本就坚强,很快就振作了起来。这一年多里俩人书信往来也没断过,季嬴亲手做的春服、夏蝉衣、秋服、冬裘,鞋履一一寄了过去,无恤凡是有什么新颖的出产,也会让人送回来。 比方说前几天,从鲁国寄来了不少似绢非绢,似麻非麻的东西,名为“纸”,质量好的可以用来书写,比沉重的竹简方便多了,质量差些的则可以用来做些不能为人道之的事情…… 想必宋国乐灵子处,也收到了一份罢? 她脸色微红,轻咳一声后继续说了下去。 “从那以后,虽然下宫、成乡出产的瓷器不减反增,但质量和外观却再无改进,连在新绛、温县等地的售卖也有些萎缩。匠人们不得其解,女儿在开窑时去看过一眼,发觉大多都是青瓷,全然照搬原先的样式,成色虽无多少变化,但看着却索然无味。” “为何会觉得无趣无味?” “工匠们没有用心去做,只是在模仿无恤和鲁陶匠留下的工序而已。世人已经对此物见怪不怪,女儿听无恤说过,这类工艺,重点在于用心研制,推陈出新,才能长盛不衰。所以想恳求父亲,让我试着管一管瓷器烧制,何如?” 说罢,她抬起了头,殷切地看着赵鞅。 说到用心,说到对瓷器的喜爱,谁人能胜过她? 季嬴眉清目秀,眸子清澈宛如水晶,颈项纤细温柔,肌肤晶莹细嫩,绝美的脸上自有一种安闲的态度,无法形容,只让赵鞅感慨不已。 她与其父、其母长得越来越像了。 季嬴已经十六岁了,但赵鞅却迟迟未为她举行及笄之礼,她也不着急,反倒专注于未赵鞅分忧解难。 于是赵鞅接受了这份好意,手指敲了敲案几,曰:“可!” 季嬴欣喜,再拜道谢,却听赵鞅提出了一个条件。 “瓷器已经是赵氏柱石之一,无恤带着鲁陶匠创造此业,其中自有它的规矩,虽然你说得头头是道,可不能由着喜好乱来。这样罢,你先代管成乡那几个小瓷窑,看看半年后,会有怎样的成效……” ……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翌年夏五月,繁花似锦,鲁国西鄙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 那是田间粟苗的颜色,是青蛙野草的颜色,也是济水、濮水的颜色,岸边的杨柳,水中的荷叶,还有荡漾着绿色青苔的水花,一条条狭长的船只从上游驶来,呈百舸争流之势! 船上站着些着短打,腰间别短剑,手持两丈酋矛、长戈、长戟的兵卒,看这样子,似乎是在修习水战之法。 岸边,穿着轻薄夏衣的鲁国小司寇、三邑中大夫赵无恤却大摇其头。 他对身边的张孟谈等人说道:“虽然这些武卒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已经初始水性,在快走的船上也能渐渐站稳脚跟了,但想要进入大野泽,与那些在水泊里活了半生的群盗抗衡,还差得远呢!”
感谢书友二次转生 ,九天炎羽 ,czdxh042408 ,野象弹波, ,無塵&公子小白 ,飞龙大哥 ,化腐为奇符合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