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63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无视了官署外一队越卒对地上一箱丝绸的疯抢瓜分,范蠡步入其内,拾起了一卷不知被多少人践踏过的竹简,翻了翻后吁了口气,对同来的越国大夫苦成说道:“比起宫室里残存的宝物钱帛,对越国而言,这些冷冰冰的简牍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吴国和越国虽然说着和中原大不相同的语言,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的鸟篆文是中原传入楚国,又从楚国传播过来的。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部落崇拜的巫鬼和龙蛇外,吴国越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上层文化,完全是中原和楚国文化的嫁接。

    与身为姬周后裔,培养出了延陵季札这种知书达理的“君子”的吴国比起来,越国就更是落后很多,越国宫廷官署里,九成的大夫都是文盲,会说雅言的寥寥无几,会在简册上认字刻字的就更少了。

    范蠡北上赵国,深深为赵国官吏文化普及之高二震惊,百姓以吏为师,中人之家的孩子从孩童时代起就能进入蒙学识字,优秀的人进一步升到小学,了解礼、乐、书、数;通过小学内部的考试,最出类拔萃的青年人可以升到大学,进入临漳学宫,学习更加复杂的东西,而赵国的一些基层官吏,除了募士外,基本就从各郡县的小学和临漳学宫里选拔,也应了赵国人子夏的那句话:学而优则仕……

    所以范蠡虽然建议勾践效仿越国的变法,却只能学得其形,不能得其实。在实行过程中,他发现,赵国的那套制度,非得拥有一个成熟的士人阶层才能建立起来,否则吏不识字,官不懂法,郡守县令不懂数字,如何向基层颁布律令,如何治理地方?

    所以越国也仅仅能在军中推行军功爵,但大部分将吏却连有哪十二等爵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算人头、计军功、定赏罚的吏奇缺,光靠越国八个还有点文化的大夫,如何忙得过来?

    越国现在的制度,是一种跟周初封建差不多的体系:越王高高在上,作为越人共主,其实只能管到会稽周边,下面所谓将、吏、大夫,其实是散布山林溪泽间的部落酋长,多亏了勾践有些才能,才能让他们倾心归附,但这种归附,没有一个制度的保证,很快就会随着勾践的逝去的终止……

    这样的越国,就算兼并了吴国,又能走多远呢?

    所以在范蠡看来,越国若想在灭亡吴国后还能拥有未来,只能从头开始,继承吴国从中原学来的那套还算成熟的典章制度,同时任用吴国的士人阶层,实现吴越合一,在越国内部也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代的官吏来,加速越国内部封建、部落的解体,变成一个真真君主集权的邦国。当年伍子胥和季札便是如此做的,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才见成效,否则,光靠原始的蛮勇,吴国根本不可能打造一个偏霸南方的基业。

    于是范蠡便不管战事还未收尾,就在这大梁和瓦片都先带着一批人整理起在他看来,吴国最宝贵的遗产来……

    然而到了夜间,却有一个不速之客找上门来……

    ……

    一阵脚步和嘈杂之声响起,当外面放哨的越人大呼小叫地喊着有刺客时,范蠡也顾不上让与他一同埋头收录文书的苦城商量对策,第一时间便吹熄了灯烛。

    他让苦城躲到一边,自己则抽出了剑,紧贴墙壁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看着头顶的大洞――这守藏室的大梁和半个屋顶的瓦片都在战火中不翼而飞,若是有人要来行刺,从那里进来自然是最方便的,也真是会挑时间,越人刚刚入城,城内一片混乱,真是行刺的大好良机,吴越之地,专诸、要离、伍子胥舍人,从来就不缺凶悍的刺客死士。

    黑暗中,果然有人影掠过,迟疑片刻后从梁上跃下,虽然四周一片漆黑,但依然能看清轮廓,如今反倒是他们在暗,敌人在明了。

    范蠡看准那人落地的一刹那,猛地抽剑一跃而起,举剑朝那人背后刺去。

    一声清脆的声响,那人反应倒是快,反手挡下了这一剑,奈何却被范蠡举起脚在腹部猛地一踢,黑暗中有人轻轻一哼,随即趴倒在地!

    等灯烛再度点亮时,范蠡的剑尖已经对准了那个刺客的脖颈。

    苦成上前,小心翼翼摘去其头上所戴的斗笠后,露出了一张女子俏丽的脸,范蠡也不由被眼前的人微微一惊。

    “郑旦?”

    PS:晚上还有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