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乱,皇帝不知,各地坏消息频传,大殷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连他自己也不知自己有没有力量力挽狂澜,这时候放姝娘去安全的地方,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终究还是舍不得!
天南地北,相隔着万重山,再见之日,遥遥无期!
许薇姝从紫宸殿出来,离开宫门,就看到三次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她回去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几日,天下已经出现了三路很成气候,攻城略地的反贼,当然,人家叫义军!
可惜,老百姓们是义军也怕,官军也怕,日子越发难过了。
“娘娘,您是没看见,咱们京城竟然有人当街纵火,那些官兵赶过去,街面上让烧了二十多家店铺。”
玉荷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唉声叹气。
许薇姝把东宫的一应差事,都和紫宸殿的大嬷嬷交接一下,大嬷嬷没说话,脸上也露出几分忧虑。
正说着话,宝琴抱了一叠书信,匆匆而来,围着自家娘娘转了几圈,许薇姝失笑,抓住自家丫鬟,从她手里抽出信来,打开看了看,这一看,她也傻眼。
一共有三十几个宫女,女官,甚至还有冷宫里妃嫔和太监,希望能跟她一块儿走!
“怎么可能?”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地方只能进不能出。
宫女和女官便罢了,还有离开的希望,可是妃嫔?
许薇姝叹了口气,不过,眼下纷乱,连宫里也遭了难,死了许多人,这事儿,到也不是不能办。
连方容都用不着,许薇姝现在还握着皇宫大权,直接下了道嘉奖救驾有功的宫人们的旨意,赏赐宅院,愿意出宫的,允许出宫与父母团聚。
至于妃嫔,混杂其中,改名换姓,就是内府的人也给了几分面子,没有追究。
冷宫里每年不知死多少人,走几个也不是大事。
太监不多,只有一个,毕竟太监和宫女不同,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勇气离开宫廷。
他是将作监大太监郭淮的干儿子,挺机灵的小太监,和许薇姝很熟悉,手艺也好,还会微雕。
皇帝病着,一切琐事都不会拿过去让他劳神,要不然,堂堂太孙妃想离开京城,怎么可能?
宫人们都来东宫谢恩,许薇姝皱眉:“你们若是只想离宫,不如留在京城,京城比外面安全繁华。”
宜秋宫的陈妃穿戴得整整齐齐,半点儿也没有当初疯疯癫癫的样子,身边还领着两个鞋女,过来找许薇姝,一见面就道:“我想明白了,这么多年活得糊里糊涂,就没去外面见识过,要是能和你一样,走遍万水千山,死了也甘愿。”
许薇姝哭笑不得,觉得这位娘娘大概是唱花木兰唱得魔怔,活了大半辈子,都是四十的女人,竟然看开了,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她一冲动,就答应下来。
宫中这些女人们,既然不怕外面的风霜雨雪,她担心个什么。
“丑话说到前头,你们在宫里再不好,总能吃得饱,穿得暖,哪怕受点儿欺负,也衣食无忧,至于留在京城,那就更好,有宅院住,置办个店面也行,做点儿别的营生都好,但跟我走,却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甚至死亡!”
许薇姝说的严重,宫里这些女子,有的说自己是死过很多次的人,对她们来说,在宫里熬日子,死亡是解脱。
还有年纪小的,只道自己能吃苦受累,什么都不怕,她们年轻,充满朝气,也对未来很向往,到是一个个盼着早点儿走,根本不知道前途艰难。
一连半个月,皇帝半睡半醒,脑子时不时就犯一下迷糊,方容忙前忙后,就连自家妻子离开京城,也不能远送。
许薇姝带着人浩浩汤汤地离了京城。
方容面不改色,一切如常,袁琦却忍不住长吁短叹,少了姝娘,他这位主子更难伺候。
京城中乱象频频,许薇姝也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她的邬堡已经建造得差不多,想完完整整地拥有自己的领地,想让领地成为真正的世外桃源,恐怕少不了要来几场杀戮。
坐在车里,许薇姝伏案写作。
她想把自己那些颇为高深的武功秘籍修改一下,改的简单点儿,哪怕威力不那么高,但容易习练,对身体有好处,这些武功秘籍,让所有的手下都修炼,匠人,书生,官员,农夫,人人习武,就算她的地盘上盗匪横行,估计也嚣张不了几年。
还有课本,课本也要简化。
她现在手里头的课本,宛如一张白纸的孝子读起来到比较省心,但她总要让治下所有黎民,都知道些知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