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呢,你一个小丫头,多添一勺水的事,你能吃多少饭!”杨北京这话说的实诚,即便他心里没装着人家的大姐,眼前这小丫头也是怪让人喜欢和心疼的。
嗯,咱们要是结了亲,你要是能当上我大姐夫,我一天来吃三顿。姚三三带着这样的想法,笑眯眯地离开了饭店。
******************
下午放学,气温居然又下降了,怪不得老庄户都说雪前暖,雪后寒,雪后的天气冷得要命。气温一下降,路上的雪就变得硬硬的,尤其是路中间被脚踩车压的地方,雪压实了,如今冻的硬邦邦,滑溜溜,走在上头,稍不留心就容易滑倒。
姚三三跟着本村上初中的小孩们一起结队走家,路上不时就滑到一个,便只有小心翼翼的往前走。这时候就体现出住校生的优越来了,然而住校生要交一笔住校费,还要在学校里吃三顿饭,总不能一星期都带饭吃,要吃食堂,这么一来,花钱就多了。姚三三当然不愿情住校。
再说,住校要一星期去家一回,不能跟大姐二姐和小四在一块,那多没意思。
鲍金东自觉着身高力大,便随手把姚三三的书包抓过去,连自己的书包,随意甩在一边就肩膀上,一只手装在棉衣口袋里往前走,姚三三跟鲍小叶互相拉着手,小步走着。鲍金东一回头,说:
“你两个小丫,别拉着手走,要滑倒一块倒俩。”
“别不说好话!”姚三三回了一句。试着脚底下实在太滑溜,看了看四周,就跟小叶说:“咱们往边上走。”
路边的雪虽然深,但是不滑,踩上去嘎吱嘎吱的。两个小女孩一边小心走路,一边拉着呱。小叶看着走在前边的鲍金东,对姚三三挤挤眼睛说:“我四哥对你比对我还好。”
“四哥”说的是鲍金东,他在自家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四。姚三三听了这话,不禁瞄了小叶一眼,那年头乡村的人单纯,十来岁的小丫头,基本是不会有什么“早恋”的概念的,姚三三自己也不多想,鲍金东对于他眼中的弱小者,总是照顾的,更何况他们两个从夏天就一起收泥鳅,搭伙往埝城送,鲍金东自然就把她划拉进“自己人”的保护范围了。
“他对你哪里不好了?他就给我背个书包,你的书包,不也是在你哥身上背着呢吗?”姚三三说小叶。
“那是我叫他背的。”小叶说的是鲍金来,“他不给我背,怕回去我奶说他。我奶最疼我了,我哥他不敢惹我。”
姚三三心里慨叹,同样是女孩,这待遇差别怎就这么大!鲍金东父亲兄弟四个,生了八个男孩,就只有两个女孩,鲍老三家有个小柳是家族顶小的,还在念小学;鲍老四家这个小叶,刚上初中。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虽然鲍家奶奶整天为自家儿子孙子多而骄傲,却是十分疼爱两个孙女的。
雪地里走路总是费劲,一路走到家,不光不冷,甚至脊背上微微要冒汗了。到了自家巷子口,姚三三把鲍金东肩上的书包扯过来,自己拎着,一边走就一边把围脖扯了下来,拿在手上。
姚三三拐进巷子,看见自家门口的雪已经扫干净了,今天她不知怎么的,就是没由来的心情好,便蹦蹦跳跳进了家门。一进屋,大姐坐着绣鞋垫呢,小四正在写作业,二姐正在看小四的课本。姚三三就把围脖往姚小疼腿上一丢,说:
“什么破东西,一点也不暖和。”
姚小疼放下鞋垫,拿着围脖看了看,说:“旧了吧,本来也薄,等逢集你再买个新的吧。”
“我不想要围脖了。”姚三三拉着板凳坐到姚小疼跟前说,“大姐,我想要个围巾,我看人家围围巾可好看了。逢集你去买点毛线,给我织一个行不行?”
“买毛线啊……”姚小疼心里忽然因为这三个字跳得快了一下,顿了顿说:“行啊,我多买点,给小四也织一个吧,自己买毛线织,比买围巾要省不少钱。”
“关键是自家织的更暖和。大姐,你干脆多买点,反正也用不了几块钱,咱四个人都织一个,咱四个织颜色一样的,一看就是一家子姊妹。”
“我也不用每天出门去上学,不用织新围巾。”姚小疼说着问姚小改:“小改,你要不要?”
“不要,我在家带着围脖就不冷了。”姚小改说,“大姐,天这阵子冷,不用你跑一趟,叫三三上学顺便买回来就行了。”
“这怎么行?”姚三三赶紧说,“我得上学,难不成你叫我逃学去赶集?二姐你心眼坏了。”
姚小改气得呲吧三三:“你才心眼坏了。你晌午的工夫,上趟街不就买来了吗?”
“我不会买毛线,你自己懒不愿意出门,你也不许大姐去赶集?”
“笨蛋你,买个毛线有什么不会的?”
姚小疼赶紧说:“你两个,怎么就跟咱家那羊羔似的,到一块就顶,不到一块吧,还惦记着,刚才是谁叨咕说大雪天,怕三三走路滑倒的来着?”
姚小改撇撇嘴,姚三三一听,知道二姐刚才担心自己呢,就冲着姚小改伸着舌头做鬼脸。姚小疼看着她俩笑,就说:
“你俩别再斗嘴了啊,逢集我就去买,买点鲜亮的毛线,给你跟小四织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