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梁文青凝声说道:“给我来十个!”
末了又补充道:“跟去年那位姑娘一模一样的那种……!”
江樱面色震惊不可名状。
江樱劝阻无效之下,只得跟着双手提满了‘姻缘灯’的梁文青去往了元灯廊。
此时已是亥时时分,而细雨没能阻碍的了百姓们祈福的热情,元灯廊四处已被颜色形状各异的花灯占据,柔和的灯光融成一片温暖朦胧的海洋,并未受到廊外细雨微风的太多影响。
远远看去,恍若是上元河上悬着的四条交错的缤纷彩带,璀璨耀目。
待离得近些,便会发现在廊上谈笑漫步的多是年轻男女,而稍稍上了些年纪的,多半是将祈愿的花灯挂上去,便撑伞匆匆离去了。
由此看来,寒风夜雨中赏灯这种风雅事,多是年轻时才能干的出来,旁人觉着越傻气的行为,却最得年轻人热衷,不为旁的,归根结底也就这俩字儿――年少。
“……你们且去玩罢,我同萍娘去东陵楼里坐一坐,听听曲儿。”一路替庄氏撑着伞的梁平也有风雅之心,却也不好往年轻人堆儿里硬凑,遂笑着如是说道。
“我也去听曲儿――”宋春风阵营明确,不愿与梁文青一同去挂姻缘灯。
万一真的灵验……那他下辈子岂不是完了吗!
他的反应在梁文青意料之中,一门心思要去挂灯的梁文青也未多言,直催着撑伞的江樱往元灯廊去了。
冷不防的,迎面却撞上了一个人。
“喂!你怎么走路的――”对方先声质问道,听声音,应当是个小姑娘,且口气有些焦急。
梁文青闻言顿时反唇相讥道:“你若是长眼了岂会撞上我?”
不讲理的本质顿时又暴露出来了。
江樱无奈上前,正欲道歉,却见面前站着的人竟是一个俏生生的小丫鬟,和一名头戴幂篱的姑娘。
谢佳柔?
江樱几乎是一眼便认定了是她。
这倒不是她眼力劲儿多好,而是谢表姑娘身上这股清冷的气质,绝非是一顶幂篱便能遮盖的住的,但凡是留心之人,很轻易便能辨认出。
“……走吧。”谢佳柔阻止了要继续同梁文青争辩下去的百灵,轻声说道。
梁文青自知是自己撞人在先,方才态度强硬不过是不肯服软的性格所致,本身却也不是死缠烂打的无赖之辈,眼下见状冷哼了一声,又装腔作势地抛了个白眼,便侧过了身去让路。
谢佳柔似无意地扫了江樱一眼,遂带着丫鬟离去了。
“出来游玩还顶着个面纱,真是没劲,既然真不想让别人瞧见容貌,那干脆别出门啊……”梁文青向来瞧不起这些不知是真贵族还是假贵族的贵族小姐做派,说罢又是一通白眼翻过。
江樱无奈失笑,边催促道:“好了,快走吧,手里的灯还要不要挂了?”
行出了十步远的百灵却急的红了眼睛,声音略显慌张地说道:“姑娘,这下要怎么办才好?若是落到了有心人手中,姑娘的名声怕是……怕是……”
谢佳柔未语,继续往前走着,右手中的帕子已经攥的皱成了一团。
“都是奴婢的错,都怪奴婢不好……若不是奴婢执意劝着姑娘跟夫人一同出来散散心,便断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若真出了事,奴婢就是死一万次也难赎其罪!”百灵越说越激动,到了最后声音甚至都颤抖起来。
方才她陪着姑娘跟二夫人还有应王子冬珠公主一行人来此处挂花灯,然而待回到酒楼里的时候,却发现姑娘贴身带着的荷包竟然不见了!
若只是寻常的荷包还且算了,可那里头装着姑娘的贴身双鱼玉佩,是姑娘的母亲临去之前留下的,背面还刻着姑娘的小字――
且不管这块玉佩的价值,单说刻着小字的玉佩落入他人之手,那在士族人家里,便不是小事!
“姑娘,要不然……告诉夫人吧?”百灵情急之下想到了谢氏,犹犹豫豫地说道:“将情况同夫人说明,若日后万一真出了什么差错的话,至少还有夫人能帮一帮您……”
“我问心无愧,又何必多此一举。说不准反倒引得姨母疑心,以为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才故意提前找说辞来开脱呢――”谢佳柔尚算得上冷静,只是口气里透着一股难言的疏冷。
百灵远不如画眉了解谢佳柔,闻言忙道:“夫人自是会信姑娘的!”
谢佳柔冷嘲地抿紧了嘴角,面容冷冷不语。
她都险些将命丢在景阳湖里了,而她的姨母却也只是暗下教导了晋觅几句――她知自己轻贱,却不知竟轻贱至此!
谢氏信她?
可她却半点也不敢去信谢氏了!
……
江樱一行人从东陵楼中用罢茶点听完曲儿离开之时,外头的雨竟下的越发大了,上元河边的行人多已离去,余下的人们也是撑着伞步履匆匆。
只元灯廊中尚有些年轻人迟迟不肯离去,因时辰实在晚了,剩下的便多是男子,有一部分看样子是乘兴吃了些酒,在廊中放声谈笑着,也有倚栏望灯吟诗作对者。
“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像是没个头儿一样……”庄氏瞧了一眼飞檐上挂着的雨幕,皱眉抱怨了一句。
梁平“呵呵”地笑,撑开伞说道:“下就让它下了,有我在又淋不着你半分,怕什么。”
宋春风闻言难掩尴尬地轻咳一声,抖开了伞先行离了楼前。
江樱无声偷笑,梁文青则是毫不给面子的翻了个白眼。
“瞧瞧你……”庄氏貌似不悦地拿胳膊肘捅了梁平一下,因怕他又说出什么没正形儿的话来,忙催促道:“别这么多废话了,快回去吧!”
梁平也不多说,笑着将伞举过她头顶。
然而一行人刚要离去之际,却听身后传来一阵不紧不慢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有一道带着些许惊讶、些许笑意的声音不高不低地响起――“这不是梁老爷梁夫人,还有江姑娘吗?”
庄氏几人闻言不禁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