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三章 亲戚(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五千多万?还美元?”黄婶子骤然爆出的尖叫声把所有人吓了一跳,顾不上别人的目光,黄婶子激动地叫道,“啥叫财大气粗?这就叫财大气粗!五千多万啊!老天爷啊!那不是拔根毫毛比大腿还粗?这下子我。。。。。。咳咳,我说雪梅啊,这下子你就安安生生地享福。”

    其他人也被王杨的回答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但是光是这个五千万就已经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天文数字了。

    接下来,众人的目光更加火热,两眼放光地询问着王杨在美国的经历,尤其是黄婶子,对于and1公司状况问的格外详细,特别是财务上的事情,刨根究底,几乎连and1打扫卫生的大妈一个月拿多少钱也想知道。虽然王杨不知众亲戚为何如此热心,不过还是简略将公司状况诉说一遍,至少也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经济形势,让他们知道自己儿子现在已经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林堂叔、拴成舅和明山爷听说王杨如今家大业大,更是老怀大畅,连夸王杨有出息,他们虽然不识字,不清楚王杨的身家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但真心替王杨高兴。

    众亲戚一时间马屁如cháo、谀词滚滚,捧得杨雪梅合不拢嘴,大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架势。就连王杨也有点儿飘飘然起来。

    “雪梅啊,”黄婶子这时突然话题一转,一副郑重其事地表情,“今天我们过来,除了看看你们,还有一个事儿,林堂哥,不如你来说。”

    “噢,对对,刚才一直顾着高兴,把这事儿给忘了。”林堂叔一拍额头,猛醒道。不过接下来又挥挥手:“其实也不是什么事,今天小杨回国,大家高兴,那个事儿就先放放,不着急。。。。。。”

    黄婶子连忙打断他的话头:“也不能这么说,这事儿也是为了大家好,成不成也就一句话,咱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万事好商量嘛。林堂哥你就别藏着掖着了。咱们今天都指着你呢。”

    林堂叔略一迟疑,看看一脸疑问的王杨和杨雪梅说道:“这么说也对,雪梅啊,其实是这么个事儿,咱们村里今年又提起修路了。你还不知道?”

    杨雪梅恍然大悟:“又要修路?这事儿前几年不是放下了吗?现在钱能凑出来了?”

    林堂叔苦笑着说:“那么多钱,哪儿那么好凑?”

    杨雪梅大惑不解:“没钱怎么修路?”

    林堂叔指指王杨:“这不,听说娃子挣到大钱了,这样造福邻里好事儿,咱们这不是过来化缘来了吗?”

    林堂叔本来就是直肠子,跟王杨一家关系又极好,再加上觉得这是好事,也没什么顾忌,直接就说出来了。

    “其实,这也是为大家好,”林堂叔话音刚落,黄婶子立刻接上了话茬,“雪梅你也知道,村里的土路已经好多年了,一到下雨,泥巴深的能把胶鞋吸掉,根本走不chéng én。本来想着大家伙对钱(家乡话:集资的意思)给整一整,不过村里到县公路有七八里地,实在是不好整啊。”

    王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一点黄婶子倒是没有说瞎话,2000年的时候,村村通还是没影儿的事儿;王杨老家的那条连接村里和县公路的土路难行到堪比蜀道,特别是下雨后,大坑连小坑,一脚踩不对就人仰马翻,确实应该大修一次了。不过修路是非常花钱的,建筑工程界一直说“金桥银路铁房子”,一方面固然是说收益,但另一方面也是指成本,即便是一条不太宽的水泥路,对于老家这样没有什么副业收入的农村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所以这么多年来,村里上上下下不知道商议了多少次,每次到了筹钱的时候就傻眼了。一直到后来推行村村通工程,国家财政解决一半资金,市财政和县财政也支援一部分,再加上村民集资,这件事才算是尘埃落定。

    “这两年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了,赚的钱也多了,就商量着对点儿钱,一定得把路修修,不光是你,每家都有份儿。现在咱村里就你家小杨混得最出息,生意都整到国外去了,听报纸上说,身家几十亿,天爷啊!”黄婶子眼睛滴溜溜转的飞快,马屁拍的啪啪响,“小杨你也说了,你那公司一年下来能挣好几千万美元,所以大家就想着看看你能不能帮上一把。”

    林堂叔也说道:“小杨,这是给村里办好事,成不成就等你一句话,如果现在你手头紧,那也没啥,等你啥时候宽绰了也成。”

    王杨倒没有多想什么,这也是老家的一个传统,凡是出人头地的,都会自觉地回报家乡,前世里,王杨的一个堂哥做生意赚了钱,就把村里一个臭水塘填平,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超市;现在王杨身家几十亿,自然不好落于人后,他正要点头,却无意中瞥见黄婶子表情异常紧张,似乎非常在意自己的答案,尤其是看到自己有点头的意思时,眼神里不自觉地掠过一丝狂喜,这让他心中不由得打了一个问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