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见客厅中的人们都在看他两,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别看两人平时和众人嘻嘻闹闹,可今天他两却是主角,让人们这样看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见两人都不好意思,客厅内的人们也没有调侃他们,左玉霞把杨承志拉到一边,低声问道:“儿子,平城男女订婚有什么习俗没有,别到时让村里人笑话”。
听母亲左玉霞这么一问,杨承志顿时楞在哪里,他从小一直和杨老爷子生活在一起,不是学医就是上学做饭,那里懂得什么订婚。
“妈,我这就出去问问强叔,利军去年结婚,强叔肯定知道有什么习俗”,说完话杨承志和客厅中的人们打了个招呼出了院子。
在到强叔家的时候,不时遇到村里过来帮忙的村民,村民们都夸杨承志变了个样子,这一夸把一向大大咧咧的杨承志弄的十分不好意思。
等到了强叔家,强叔出去照看村里闹元宵活动不在家,家中正好只有强婶,强婶好似早就知道杨承志要来,一开口就说道,“承志,我还以为昨天你就过来,你是过来打问咱们村里订婚的事吧”。
杨承志不由的一愣,这怎么刚才和母亲商量完,强婶这就知道了,“强婶,你怎么知道我过来问这事”。
“你一直在外面读书,这订婚这么大的事情,你肯定不知道,村里的老人们早就安顿我们了,昨天我就给你准备好了,没想到你今天才过来”。
听强婶这样解释,杨承志才明白敢情村里老人早想到他们这一大家子人都不清楚村里订婚这一习俗,人家早就安排人给准备好了,这要不是母亲左玉霞问起,今天中午可就闹出大笑话了。
强婶出了堂屋端进来两个用红布盖着的大托盘三个绣着喜字的大红包袱放到炕上,强婶笑着说道:“这不是村里人们都给你准备好了,都在我这放的,就等你过来拿了,要是你到九点不过来,我还打算让利军和小玉给你送过去”。
见杨承志满头雾水,强婶把盖在托盘上的红布揭开,见其中一个托盘中放着红褐色的面条,另一个托盘中放着比混沌略大的小巧玲珑的饺子。
红褐色的面条杨承志知道,这是平城地区农村特有的一种小吃,这种面条并不是用白面做成的,而是用一种叫做香蒿打下的籽碾成面,里面在活上一些黄米面做成的一种面食。
村里人称它为香蒿面,吃起来劲道十足,又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只因为这种香蒿在村里比较少见,产量也小,所以这种香蒿面只是在家里来了特别重要的客人的时候才能见到。
杨承志指着两个托盘,“强婶,这东西时不是有什么讲究呢”。
强婶点点头,指着香蒿面说道,香蒿表示相亲相爱,长长久久,订婚宴上男女双方和家里人吃了香蒿面表示双方结成了情深意长的儿女亲家。
杨承志答应了一声,想不到这香蒿面还有这一说法,看到香蒿面,杨承志心里一动,“强婶,这香蒿面世谁家做的,你给问一下还有没有香蒿籽给我弄点”。
强婶伸手轻拍了杨承志额头一下,“你这孩子,这中午就要订婚了,你这还想种植香蒿呢,放心等完了我让利军给你送点香蒿籽”。
“强婶,那这饺子有什么讲究”。
“这饺子涵义可就大了,不过对于你来说也没什么,这饺子在订婚宴上不叫饺子,叫捏嘴,它意思是在订婚宴上说好的一切以后不能反悔”。
看杨承志似懂非懂的样子,强婶呵呵一笑,又解开了那三个印有喜字的大红包袱,其中一个里面包着两条绣着喜字的红腰带,一套棉衣、一套单衣,不过这两套衣服怎么看也不想现带人们穿的那种衣服,反倒像是过去社会人们穿的长袍马褂。
另一个包袱中包着手中纳成的千层底布鞋,和两个包装精美的木盒,第三个包袱中包的是农村人自己捏制的面人和果品点心之类的东西。
杨承志面带疑惑的看着三个包袱中的东西,“强婶,这衣服是不是中午我们要穿”。
强婶摇摇头,“这些东西本应该是你妈她们准备的,村里人知道她们都做不出来,所以这两天帮着做出来的,这衣服不穿放在家里,意思是婆婆的袄要传到老”。
说完话,强婶拿起那两个包装精美的木盒,“承志,看看喜欢不,这是村里人集资给你和海燕买的订婚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