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了。大智慧啊,慢慢放下。有些人他就揣着不还,到“是人临命终时”,无常败坏的时候,强迫你归还,一定心不甘情不愿,你一定的。因为你平常都不还,到临命终的时候一次偿还,你受不了的,你绝对受不了的。

    尤其是福报大的人,一定要提前收尾,因为你借得太多了。福报越大、借的越多。你想想看,你的人生多彩多姿,你展开的比一般人大,难道你不提前收尾吗?福报越大的人,人生要越早收尾,因为你借得太多了,东西借太多了。总而言之,你如果要能够临终正念,你最好提前收尾,慢慢归还。你的人生有收尾的迹象,你的业力才有收尾的迹象,就这个道理。

    我觉得一个人临终前五年是关键的,往生前五年。他必须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对六根要慢慢慢慢地收摄。就是他对外境的攀缘心,你感觉出这个人的身、口、意,欸,他的心开始往内收了,淡薄了,他的六根的活动是往下降,他对阿弥陀佛的好乐是往上升。这种人生,我叫作往生的曲线现前。就是说,这五年当中,每一年都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六根的攀缘心每一年都在进步,五年的数据每一年都在递减;他对极乐世界的忆念,五年当中不断在增长。这两种曲线出现,往生的曲线出现了,往生的征兆也出现了。

    往生是要有一个过程,知道吧?你千万不要认为你是六祖大师,说放下就放下。你没那个本事,说实在的。我们一般都是慢慢放下的,渐修渐放。就像忏公师父说的,我们末法众生,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我今天放下一点,明天放下一点。我没本事马上放下,但是我慢慢放下,结果一样。

    所以,诸位!你看看往生的两大指标,你就知道你会不会往生了:你的六根呈现一种收摄的状态;你的净念、往生的愿力呈现一种递增的状态——你的往生的征兆出现了,这个指标就很清楚了。我们绝对不相信,一个人平常都没有往生的迹象,却临终正念,突然间往生出现,不可能,不合乎唯识的等流性,你也不是那种顿修顿放的人。所以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做好人生的收尾,你才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死。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做个总结。

    乙三、结示劝修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 内观真如 ——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二) 外顺弥陀 ——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我们把蕅益大师的理观跟善导大师的事修结合起来,就是人生首先要先内观真如,安住心性,不随妄转。我想,处理因缘最好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先超越因缘,就是站在没有因缘的角度来面对因缘,先把心归零。因为,你现在直接面对因缘太难了,你会当真的。按照佛陀的规划,就是说,我们人生留下很多因缘,这些因缘都是娑婆世界的业力,可以理解,人生总有个过去的回忆,但是你要善加处理。就是怎么样呢?先把心拉到你生命的原点,把心先拉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受想行识的那个意境去。站在你的清净心的角度,再回过头来看你的因缘,你就会看到,人生就是很多小水泡。

    所以,先超越因缘。记住,这很关键——先超越因缘。这个时候你看到“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你把整个法界的因缘回归到一念清净心的时候,你的念佛心全体就契入弥陀法界了。所以第一件事情,安住真如,不随妄转。

    第二个,你才有资格谈面对因缘。先超越因缘。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心归命,通身靠倒”。面对因缘,你就看得出来,娑婆世界是一个不好的水泡,极乐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水泡,所以我们换一个水泡,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所以,按照蕅益大师跟善导大师观念的结合,我们一定要先操作蕅益大师的概念,站在超越因缘的角度来处理因缘,就是这个概念。

    我们这个课讲到这儿,大方向就是说,净土宗的人,我们要从一个很熟悉的娑婆世界转到一个我们未知的净土去,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准备就很重要。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人去过,娑婆世界你非常熟悉,这两个跑道是逆向的,一个是有漏的,一个是无漏的,所以你做好心态的准备变得很关键了。你可以不断烦恼,你也可以不修任何功德,因为功德阿弥陀佛帮你做好了,但是你不能不做好心态准备。心态没有准备好,你就迈不过去。因为这个坎,你说它难,它还真难;你说它简单,也很简单,就一念心转得过来。你转不过来,那对不起,那就是业障深重;转得过来,就是万德庄严。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娑婆世界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坎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你要成功地走出过去。当然,过去不会放过你,它会释放很多信息来诱惑你,想把你抓回去。因为过去的人生虽然走过了,但是妄想留下了,它会不断地出现,把你带回去。这个时候,聪明的你该怎么办?你想一想,你要怎么走出过去。

    第二个,你要怎么开创未来?你对极乐世界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熟悉。你不知道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怎么欣求呢?一个人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欣求,这不合乎人性啊。所以,你把极乐世界的功德稍微背一背:依报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衣食具足,神通自在;正报庄严,寿命久远,怎么怎么的……稍微了解一下,能够激发你的好乐。走出过去,开创未来。

    最后,务实地安住现在,把它会归到一句佛号。三个重点。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有没有问题?我们只回答上课的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想请问师父,我们怎样才算达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答疑】这句话,“是心作佛”是一个因地,“是心是佛”是一个果地。净土宗的因缘观,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就是说,反正这句话只有两个主题,一个心,一个佛,是吧?“是心”,你是什么心态来忆念佛号,叫“是心作佛”。结果你这个心态就招感阿弥陀佛的什么功德,“是心是佛”。就是你的心态带动佛号,阿弥陀佛就给你相应的功德。就“是心”去造作佛,你这个心就跟佛相应;如果你是心“作娑婆”,你嘴巴念佛,那么是心就“是娑婆”。

    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结合,但是谁是主动?谁主动?当然心是主动。如果阿弥陀佛能够主动救拔你,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吗?那你还需要什么调伏妄想?根本你什么事都不用做!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如果阿弥陀佛能够主动救拔你,那我们为什么还在轮回呢?你有没有想过?不可能轮回嘛。阿弥陀佛没办法主动救拔我们。诸位!你要知道,阿弥陀佛的自受用是自在的,“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他要变成他受用的时候,那就不自在了,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的准备就变得很关键了。

    所以这句话说明了弥陀的救拔是有条件的救拔,你千万不要说阿弥陀佛可以无条件救拔你。如果他可以无条件救拔你,说实在的,我们不可能在这边轮回了。十方诸佛的本愿都是想度化众生的,问题他做不到。我再讲一次,弥陀本愿的摄受是有条件的。佛陀的功德一旦落实到凡夫的世界,他要遵守凡夫的因缘法。

    他回到他自己的世界,“佛为法王,于法自在”,那他没有什么因不因缘,他超越因缘。但是他想要来到我们凡夫的世界,跟我们感应道交,他必须要遵守凡夫的轨则,诸法因缘生。不是他要不要,关键是他做不到。就是说,你不想往生,佛陀不能强迫把你带走,不可能。你这样讲的话,就违背因缘所生法了。是“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

    诸位!你最好把因果不要错乱解释。有些人,净土宗有一部分的人是认为,是“菩萨影现中”,然后“众生心垢净”。如果“菩萨影现中”,让你“众生心垢净”,你所有准备都不需要了。那这样子,每一个人念佛都应该往生啊,一百个人都应该往生啊。事实不然。有些人念佛往生,有些人不往生嘛。那表示这个因缘有差别。

    我再讲一次,净土宗的因果观,是“众生心垢净”,然后才“菩萨影现中”。是你准备好了佛陀才出现,不是佛陀出现以后你才准备好。没这回事情。你没有准备好,佛陀怎么出现呢?他是怎么出现的?你说个道理我听听。他怎么出现?这样子他能够出现,那就不需要感应道交了嘛,就他自己来就好了。为什么要有我们众生能念的心,才能感应道交呢?那表示我们得做好准备嘛。“是心作佛”,所以才“是心是佛”,你内心的造作决定你的结果。这样子才合乎诸法因缘生,没有违背因果的道理。

    我再讲一次,佛陀是超越因缘,但是他老人家要来到凡夫的世界度化我们,他不能够违背因缘果报,因为凡夫是因缘果报。你看佛陀对阿难尊者因缘特别深,佛陀说他的心是平等的,但是因缘本来就有亲疏远近的差别,一旦落入凡夫世界,他就必须要遵守凡夫的生命的轨则。你看佛陀也要示现老病死,是吧?其实他的法身没有老病死,但是凡夫世界感受到的佛是有老病死,因为他来到凡夫世界,他要遵守“诸法因缘生”,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个“是心作佛”是因,“是心是佛”是果。

    【学员提问】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师父答疑】我们到了一个临命终的现场,首先你观察他的相貌,相由心生。我们平常相貌可以做假,对不对?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装着微笑。你临命终没有那个本事,临命终不能做假。临命终你看他的相貌,你马上知道他的心态,因为临命终他没有本事做假。他佛号念了一段时间,你看他的相貌就知道他的心有没有跟着佛号走,有没有顺从本愿,你一看他的相貌就知道了。如果他的相貌不对,表示这个佛号跟他的心不相应,收佛号,开示。因为他心没打开,佛号没用,关键在这儿。

    但是,你也不能够说一去就开示,人家搞不好念得正好,对不对?他的心已经跟佛号相应了,你一开示,你不是打闲岔嘛,是吧?所以先判断,判断他的表情。跟弥陀的功德一相应的时候,他的相貌是安详的。一个人不动念头、不动攀缘心的时候,他脸是安详的、寂静的,可以看得出来。他如果说脸上有纠结,肯定“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他心中一定有一个东西卡在那里,有一个妄想过不去。这个时候你念佛没有用,刹板,开示。

    但是开示就有问题啊,你不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除非你了解他。但是大方向,一个人一定被过去卡住,你想办法把他的心往未来带就对了,就是让他放弃过去。你就说,你这个房子都已经旧了,你这边盖了一个新房子,你要多想新的房子,不要老是想旧房子。你只要能够成功地把他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拉到极乐世界,你就成功了。就是让他怎么样?注意未来!你把他心往未来带。往事不堪回首,他一定落入过去的因缘。当然,我不知道他是落入财色名食睡哪一个因缘,大方向就是说,反正这个人落入执着,肯定是他过去的经验。你想办法让他从过去走出来就对了,是这个概念。

    但是有一种人很厉害。现在有一种人,他自己写开示。因为他不知道,你帮我开示都开示错了怎么办?对不对?也对啊,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圣人以外,最了解你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学习那么多经典,你知道哪一句话能触动你的心,所以你赶快记起来。记起来以后不能交给年纪大的,交给年轻的,说:我往生的时候,你就照这个念。这个方法不错,因为你自己知道你的盲点在哪里,是吧?你交代遗嘱的时候,你就自己把自己要开示的……欸,这段《遗教经》里面告诉我,人生啊,“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这句话能够打动我的心,写下来。好,你自己写一些开示,交给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你就说,你要看我往生的时候相貌不对,你就把这段给我念一念。对啊!因为人家都没有他心通啊,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是谁?当然是你自己啊,是吧?这也是个好方法。

    【学员提问】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忆佛、念佛、拜佛。那如果因为年纪大一点,膝盖有退化性的关节炎,医生也建议说不适合一直这样跪着、起来,这样的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如何拜,也同时能达到消业?谢谢!请师父指示。

    【师父答疑】你说呢?不能拜当然就不能拜。

    【学员】那怎么样才可以即到身业,而且也可以达到消业障?

    【师父】那就用问讯的,用问讯的。但是我们的拜佛,诸位,你们参加过我们的佛三吗?我们是拜得比较慢啊,柔软、放松、专注、缓慢。其实拜佛不要拜太快,拜太快你都没有皈依的心,在拜数目,不好!你要慢慢拜,在那种缓慢、寂静、专注当中,去感受那种皈依、忏悔的心。慢慢拜,不要拜太快。当然,你不能拜,也就不能勉强了,很多东西要随顺因缘。我们借假修真,要尊重你的色身。它不能拜,你不能勉强,是吧?

    我们一般来说,对治心里面的障碍要坚持。这个心本来就无限量嘛,对不对?因为心本来就不受业力影响,一般对治内心的障碍要坚持,不能念,要他念!不能拜,要他拜!印光大师说“不能拜,要他拜”是指心里面不想拜,不是身体不能拜。因为身体是不能勉强的,真的是不能勉强,但是对治心里的障碍要坚持。因为你身体是一个机器啊,它业报身你不能勉强,你必须要尊重它的业力。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平常在念佛的时候,都是按照印光大师所讲的三三四的节奏去念,可是有时候碰到身体状况不太好,气不足,就是没有办法一句三、一句三、一句四这样三句念下来,所以我就把它改成一句一气,总共是十句,可是我还是按照三三四的节奏去念,这样可以吗?也就是说,我在念佛的时候,我只记得它的节奏,可是我没有配合呼吸。

    【师父答疑】不用,这个本来就不需要配合呼吸。其实,我们发觉没有必要配合呼吸,可能刚开始需要,但是习惯以后,只有节奏没有呼吸了。一个原则,你用什么节奏都没关系,但是你节奏不要改来改去。记得,你固定用哪一个节奏就用哪一个节奏。你有你的节奏,他有他的节奏,都没关系。它是一个摄心方便。你的重点在佛号,是吧?

    我们这次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我们下一堂课跟大家谈一谈《往生篇》,会把从念佛到往生的一些重点跟大家谈一谈,希望下次诸位继续参与。

    阿弥陀佛!回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