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经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文明,就与他们从世界岛各地汲取各种文明的优良技术有关。

    或许很多技术并非是阿拉伯人发明,但却都是阿拉伯人令其发扬光大。

    而且,这个武器的潜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一群从未摸过弓箭的铁匠,都能轻而易举的对几十步外的目标进行射击。

    无论这东西,眼下如何,但至少有着潜力。

    “来人,赏!所有参与了这次武器设计打造的工匠和工程师,每人都可以去挑选两名奴隶,然后再给你们200第纳尔自己分!”

    听着前面的话,工匠还有工程师们都兴高采烈,但听到后面的时候,他们却就面露难色了。

    最后有学者上前走到萨拉丁身旁,低声告诉萨拉丁,他们为了铸造这武器,已经花费大量的黄铜了。

    然后,最近这些日子,东地中海地区,主要的铜矿产区塞浦路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对铜矿的销售进行了限制。

    这就导致阿卡的铜价暴涨。

    虽然说在中东地区,铜的价值不如天朝,但那些黄铜的价值,在经历过涨价后,也已经颇为昂贵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萨拉丁一愣,然后随即想到了有关塞浦路斯巨变的消息。

    他就这么站在阿卡的沙滩上,看向北方愣住了许久。

    最后吐出一个名字。

    “盖里斯?”

    “除了塞浦路斯外,我们所能采购到的铜,主要是产自什么地方?”

    萨拉丁低声向一旁的伊萨·哈卡里问道。

    然后一旁的伊萨·哈卡里,面色也颇为不好:“那就是小亚细亚了,又或者波斯那边……”

    这么远的距离,价格自然不可能便宜。

    事实上哪怕萨拉丁放出消息去求购铜矿,等到走海路那边运来矿石,那也是相当长时间之后了。

    “我们就不能用铁吗?”

    萨拉丁忍不住问了一句。

    然后那些工程师和铁匠们,面色就更为尴尬,显然铸铁炮这件事,有点超过他们能力范畴了。

    在这种火药武器的原理被洞悉后,他们这些穆斯林工程师学者们,就很快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威力将会由什么来决定。

    当然了在铸造技术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如果想提升威力,又不想被过量火药炸死,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钱使用铜,来降低技术难度。

    搞定不了铸铁,那就加钱换黄铜,黄铜铸造起来还是麻烦,那就加钱换青铜。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说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收益,同样也是在说战争的昂贵。

    如今这个年代的常备军本就是吞金巨兽,萨拉丁在马穆鲁克上的花费,占据了自己所有开支中的一半。

    而在粗略的计算过大批量生产铜炮所要花费的成本后,萨拉丁人就开始有些不好了。

    特别是如今铜的价格,居然还开始涨价……

    虽然说这次对耶路撒冷王国的战争,让他获得了非常多的战利品,但眼下看来那些赚的钱怕不是都得拿去铸炮。

    而且少量生产火炮,与大量生产火炮,又是两回事。

    这个时代铜的产量本就是有限的,附近最大的铜矿产地又被盖里斯所控制。

    一旦为了铸炮而投入大量资金去收购铜,那么势必会造成铜价再度上涨,铜价上涨后……

    相较于临场指挥,萨拉丁真正精通的其实是内政。

    所以他能直观意识到这里面的一系列物价变动,以及对自己的压力。

    不得不说,萨拉丁有些怀念和“麻风王”做对手的时候了,至少那个时候他不需要纠结这么多。

    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等“麻风王”死了再打。

    可现如今,盖里斯才是年轻人,他则其实没多少年好活了。

    时间、当真是宝贵。

    ……

    而在另一边,有关经济的问题,也成为了第二王国内部的一大争议点。

    因为之前免除了人头税,再加上田税的降低,就使得不少农民手里有了点闲钱,有能力进城消费购物,其在客观上刺激了城市手工业的一轮兴盛。

    但商品也因为供不应求而出现物价上涨,并开始影响市民们的生活。

    在上议院中,代表巴利安家族的一位贵族议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提出了一项议案,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

    “我提议,对名单内多种商品的工坊实施一定额度的退税,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售价,使更多民众受惠,同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紧接着,这位贵族议员公布了一份商品名单,其中包括布匹、玻璃、染料、香皂等叙利亚地区的主要产出。

    这一提议让在场的议员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王座上的西比拉。

    表面上看,这项提议似乎是君主对民众的恩赐,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未必是这些在场的议员家族。

    作为失地贵族,他们在提尔城的产业寥寥无几。

    显而易见,这项议案旨在扶持伊莎贝拉一方的势力。

    在首次从外约旦到提尔的通商后,外约旦方面开始向提尔输送技术工匠。

    伊莎贝拉一派以这些技术工匠为基石,在提尔城外建立了多个工场,用于就近生产一些消耗品、日用品,乃至某些药物。

    得益于简易加工车床及其他简易机械的使用,这些工坊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商品。

    此外,对某些简单技术的改良也使得阿拉伯世界原有的商品更加美观、效果更好。

    例如,对原有的阿拉伯香皂产业进行改良,更科学地调配了香皂的酸碱度,工匠们还在香皂中加入了硫磺,生产出硫磺皂。

    硫磺皂不仅可以抑制皮脂分泌,还能杀灭细菌、真菌、霉菌、螨虫及寄生虫,对一些皮肤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因其确有显著疗效,硫磺皂得到了广泛推广,甚至被许多阿拉伯医师视为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品。

    在创造了这么大的经济利益后,如果说有人不眼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结果这个节骨眼上,巴利安派系的议员,还提出来要对该类型的工坊,进行后续的税务减免。

    自然是激起了相当大的浪潮。

    有关女王西比拉,其实是巴利安的傀儡等言论,也愈发的喧嚣尘上。

    事实上,现如今提尔的各项改革,也确实陷入了一个困境。

    伊莎贝拉与巴利安带来的人太少,不足以直接接管这边的领地,他们是通过大量的利益交换,才构建起当下这个行政状态。

    同时,王权也并没有直接的进行任何转移,而是停留在了西比拉手中。

    在如今居伊归来之后,西比拉的态度其实也开始有些模糊了。

    不少贵族群体,都聚拢在耶路撒冷宗主教伊拉克略旗下,开始公开的串联。

    巴利安与伊莎贝拉等人,之所以没有同这些贵族直接翻脸。

    其实有一个原因在于,那些贵族们,并不是非常坚决的反对改革。

    他们其实是在反对改革的红利,没有被他们这些贵族吃干抹净。

    而这其实也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12世纪发展生产力,最要命的一点在于什么呢?是技术的不充足么?是思想的保守呢?还是说在于某些传统势力的反对?

    都不是,最最要命的一点在于消费者群体。

    与后世那雄厚的市场相比,这个年代的消费者团体所能进行的消费,可谓单薄的可怜,而这个时代的生产出的商品,也会因为一些最寻常的冲击而功亏一篑。

    故而在提尔,盖里斯让伊莎贝拉他们直接免除人头税,并降低田税,就是为了让农民群体多上那么一点可怜的消费能力。

    而就这点增加的消费能力,都使得提尔的物价发生剧烈波动,以至于影响到市民阶级的生活,可见这个时代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在维系着怎样一个危险的平衡。

    要么消费能力不足,生产出的商品无力销售,以至于生产者破产;要么消费能力一点简单的过剩就能造成物价的上涨,就能影响到其他人群的生活。

    这却就是提尔所面临的处境,因为消费者市场的薄弱,任何一点波动都让人难以忍受。

    给工坊降税,压低物价,是处理城市内部物价矛盾的方式之一。

    至于出口?

    这年头,提尔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欧洲,在欧洲没有发现美洲金银矿前,欧洲具备消费能力的人群其比例,只会比耶路撒冷王国更低。

    要知道耶路撒冷王国的城镇人口占比是长期超过25%的,而欧洲的城镇人口占比则是在整个中世纪从未超过10%。

    这不到10%的城镇人口比例里面,又有多少是低消费能力的城市贫民呢?

    稍微估算一下,就会发现整个欧洲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可能都无法超过两百万,分摊到一个个国家手里,那么也就几万到十几万之间。

    如果指望外部市场,能够消化掉日后第二王国的产出,这就大概率是一件极端尴尬的事情。

    可以说,议会中的矛盾,便在于改革的红利,到底是被贵族侵吞,又或者说是去培养新的消费市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