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从此、正教振兴有望!(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希腊人突厥人混血奴隶,都不由得扯了一下嘴角。

    时至今日,每当他回想起与盖里斯初见时的景象,内心中依旧悸动不已。那是一根蜡烛亲自点亮了自己,在盖里斯的身后,犹如细线的小镇,接连亮起灯火。

    长夜漫漫,野兽横行,盖里斯将迎风执炬,逆潮而上。

    这人如港湾一般,吸引着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便是他亚历山德罗斯,也会去找寻能够安家的所在。

    然后呢,盖里斯很多时候,表现的其实都不那么符合他【先知】的身份,反倒是与老农们亲密无间。

    至于这些希腊人农民,虽然怀疑眼前的这些异乡人是不是异端,但仔细看过那个十字架后,便没什么怀疑的了。

    那是标准的东正十字,精美且华丽。

    当然,这些希腊人农民所不晓得的一点在于,盖里身上其实是带了好几份规格不同的十字架。

    务求见到任何基督徒的时候,都能融入其中。

    “兄弟,非常感谢你们的关顾!”如此说着,这位老者也自顾自画了一个十字,道了声“阿门”。

    在盖里斯几人又向其他人送出一点小礼品后,他们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这个村庄的来历。

    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并不说除了法兰克人就是撒拉逊人。

    事实上这片土地,越往北方走,信仰东正教的基督徒,就会愈发变多,甚至于还有一些本土犹太人,以及撒玛利亚人。

    这些东正教徒中,又有相当多都是希腊人。

    正是这些希腊人与撒拉逊人之间杂居,方才诞生了大量如亚历山德罗斯这样的混血儿。

    不过,虽然这些人信东正教也是基督徒,但就社会地位而言,依旧是明确清晰的二等公民,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

    盖里斯所来到的这个村庄,在阿拉伯大征服时代之前,便已经存在,然后残留至今。

    虽然盖里斯觉得对方有些吹牛,但暂且这么认同也无所谓。

    在提及当下耶路撒冷王国的战争时,这些希腊人老农,则表现出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原先塔博尔山上是有东正教教堂的、而法兰克人一来,塔博尔山上的教堂,就改姓为天主了。

    而他们这个东正教村庄,还要去给山上的那个修道院去交租!

    属实欺人太甚。

    不过他们也有担忧:“谁知道那些突厥人土匪,会干出什么样的畜生事呢?”

    如今,黎凡特地区,再也没有一个真正信奉东正教的国家。

    昔日统治过东地中海沿岸的东帝国,已经日暮西山了,他们这些人是被遗弃在外的人。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掳掠我们的要求我们在那里面唱歌;强逼我们的要我们欢唱,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

    【“我们怎能唱耶和华的歌,在外邦的地上?“】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诗篇》137:1-6

    与被虏掠因而离开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相比,他们这些希腊人,从未离开过自己故土,却早早就成了外邦人国土上的过客。

    撒拉逊人来时,他们要去缴纳吉兹亚税。

    而法兰克人来后,他们还要去缴纳吉兹亚税。

    属实抽象了点……

    按照这位老农的吐槽就是:

    “这十字军没来我们要交吉兹亚税,这十字军来了我们还要交吉兹亚税,这不等于白来了嘛!”

    吉兹亚税(Jizya)是一种在伊斯兰国家向非穆斯林人民实施的人头税。

    征税对象是有体力当兵及有财力缴税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隶。

    吉兹亚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兰经》第9章29节,其中提到对于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非穆斯林居民,可以通过交纳吉兹亚税来避免被战斗。

    这种税收政策,并没有迫使希腊等民族改信伊斯兰教。相反,保持希腊人的东正信仰反而能增加伊斯兰领主的财政收入。

    对此,作为征服了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王国,法兰克人从善如流。

    宣教?宣什么教!

    收异教徒税这才是香啊!

    盖里斯安排了一个帕拉丁回去通知情况,自己则与亚历山德罗斯等有着希腊血统、或者说就是希腊人的帕拉丁,留在了这个村庄。

    当天傍晚,他们几人,受到了来自中世纪淳朴农民们的“丰盛招待”。

    ……

    亚历山德罗斯艰难的从稻草堆里爬起来,醉宿后的头疼困扰着他。

    作为一个少年,他从未如此饮酒过。

    反倒是一旁的先知,和那些农民们打成一片,表演了个千杯不醉。

    一想起先知的豪爽,亚历山德罗斯就有些感觉怪怪的。

    正当亚历山德罗斯出门放水的时候,他突兀间感觉有人在高呼:“安拉胡克巴!”

    待他回首望去,这座村庄火光冲天。

    有些记忆在脑海里翻滚,有些冲动按耐不住,过往的那一幕幕再度闪现于眼前。

    两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火焰亦如吞噬大地的恶魔,向着亚历山德罗斯发出的狞笑。

    曾几何时,他见过这个场景,那时……他还年幼。

    “亚历山德罗斯,你的名字是保护者,长大后要记得守住村子啊!”

    哪还有村子?

    那不已经被烧成灰了吗?

    男人们嚎叫着拿起草叉与木棍,冲向那些骑马而来的异教徒,婴孩的哭泣与妇孺们的尖叫,贯穿在这烈焰之中。

    亚历山德罗斯幻痛了起来,他仿佛再度回到了过去,自己依旧是那么的无助且茫然。

    一名骑着马的突厥人,注意到了亚历山德罗斯。

    那突厥人先是一个侧身横刀,借由马力,便叫一位躲避不及的农夫头颅飞起。

    几个小时前,亚历山德罗斯还与此人在桌上喝着椰枣酒,拿着相熟的希腊语侃大山,眼下却就是生死两相隔。

    紧接着,那骑马的突厥人再度冲向了亚历山德罗斯。

    而这少年,双手空空,手无寸铁,呆愣在了原地。

    马蹄的每一次踏向地面,都是死神在敲着急促铜钟。

    那声音愈发加快,亚历山德罗斯便愈近。

    然后那突厥人与亚历山德罗斯擦肩而过。

    突厥人的脑袋滚落到了地上。

    紧接着,伴随着一声清脆的耳光,亚历山德罗斯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这才惊醒过来。

    盖里斯站在自己身前,不知何时他手上已经多了一把突厥人的弯刀,身上沾满了血。

    “给我回去着甲,拿起武器!”

    “是!”

    惊醒过来的亚历山德罗斯大声喊道。

    【主啊!你点亮了我的灯!】

    【我的神照明了我的黑暗。】

    【藉着你我冲入敌军!】

    【靠着我的神,我跳过墙垣。】

    【他救我脱离我的仇敌,又救我脱离了强暴的人。】

    【主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谢你,歌颂你的名。】

    ——《诗篇》第18篇节选

    亚历山德罗斯,以最快的速度冲击房间,他没有空去穿戴好所有盔甲,仅仅是在武装衣外面随意披上肩甲,就重新拿着自己的长剑再度冲了出来。

    与他一同而行的是另外两名帕拉丁。

    他们人生手中并无对骑兵的长矛,但却依旧义无反顾结成了阵势。

    一名帕拉丁与平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从来都不在于是否握有武器,而是一颗时刻都准备都战斗,为了履行誓言而牺牲的心。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盖里斯冲在所有人的前面。

    他们这些帕拉丁,又怎么可能不去追随呢?

    烈火熊熊燃烧着村庄,黑夜中野兽般的啸叫和尖锐的裂帛声交织,

    夜色如墨,只有那跳动的火焰为黑暗增添了一丝诡异的光彩。

    然而,在这群魔乱舞中,一个身影如同幽灵般闪烁着。

    每一次锋利的刀刃划破空气,带着刺耳的啸叫声,一道道鲜血如泉涌出,铺洒在土地上,渗入大地的每一个裂缝。。

    那些突厥人、那些战马……他们在直面盖里斯的时候,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如同风中飘摇的落叶,弱小而可憎。

    在这场恐怖的对峙中,突厥人的信仰和勇气如同纸糊的城墙,被盖里斯无情地击碎。

    曾经自以为的安拉庇护,此刻也变得虚无缥缈,不再眷顾这群战斗的勇士。

    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惊恐与绝望,只有逃跑,才能拥有一丝苟活的机会。

    然而,在这个火光妖艳的夜晚,这些袭击者们亲手点燃的烈焰,反倒成了他们的镜子,将他们不堪的身影尽数映照出来。

    每张恐惧的面庞,每双挣扎的手,都在火光中扭曲,形成一幅幅凄惨的画面。

    “盖里斯!盖里斯!”

    见证过盖里斯出手的农夫们,已经顾不得去思考这到底是则呢么回事,他们只是不断高喊着盖里斯!

    这是上帝的眷顾,此乃天使的临凡,必是要让异教徒之血泼洒大地的活圣人!

    从此、正教振兴有望!

    而亚历山德罗斯他们也在清剿着残敌。

    依旧是二合一章节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