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南狮,美罗乡舞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中国的舞狮分为北狮与南狮,美罗乡舞狮表演属于南狮系列。

    相传是由湖广填四川时传入雅安再传入汉源石棉,美罗乡狮子村群众开展舞狮运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美罗乡的舞狮表演在场地上没有特殊要求,舞法讲究大开大合,形神兼备,注重鼓乐与动作协调配合。

    “天鹅抱蛋”、“翻云梯”、“狮子过栏桥”、“空中取宝”等招牌节目,充分体现了美罗舞狮表演艺术的精髓。

    美罗乡舞狮表演队不但每年都要在元旦、中秋、国庆节、元宵等重要节日期间上街为群众们义务表演,而且多次受邀参加县春节联欢晚会、大型舞蹈比赛和重要庆祝活动演出,深受全县群众喜欢。

    南狮是一种极具草根气息的民俗技艺,一百多年前美罗乡舞狮来源由湖广填四川进入雅安流传于石棉县美罗乡狮子湾。

    七十八岁的赵方林师傅,就是当地南狮传承人。作者第一眼看到这位老人时觉得他的身材略有些单薄。不过老人的精气神十足,两眼炯炯有神,脸上也总带着笑意。

    赵方林师傅的舞狮技艺是父亲传承下来的:“听父亲说,当时狮子湾的生活条件较差,家住当地碳厂沟,为强身健体和传授舞狮,父亲招收徒弟办武馆教授武艺。”

    赵方林师傅说,历史上这里最多拥有两头醒狮,以一头醒狮所需人数为例:至少两名舞狮人、两名钹手、锣鼓手各一名,以及引狮人、大头、小脸各一名人,足可以窥见当年当地人舞狮的热情和规模。

    “因为自己很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所以我就跟着学了起来。”赵方林师傅说。随着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也从起初的好奇变成了痴迷,最后便成为了一名职业舞狮的“演员”。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练好基本功,赵方林师傅每天都会练两三个小时的马步。

    “学狮非常辛苦,经常一个下午训练下来,全身又酸又痛。一个传统套路舞完,汗湿全身,脸上身上到处都是狮子的毛。”赵方林师傅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南狮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各地的舞狮队伍如雨后春笋,传统的舞狮在娱乐大众的基础上,被赋予了体育竞技和文化传承的意味,并在传统套路上有所创新。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需要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一般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和嘴都可以动。

    据了解,南狮长约2米,重15公斤,小巧玲珑,造型精致。狮头狮尾用挑杆支撑,由两个人同时操作表演。南狮舞原始粗犷,刚劲有力。表演时,彩旗开道造势,狮子在狮引的引领下,随着挑杆的舞动上下翻滚,奔腾跳跃,表现出狮子的各种神态,形象逼真生动。南狮的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表演节奏强烈,具有阳刚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