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是做不了官的。
为此即便是王也要让渡权力给贵族,江山非大王之江山,乃大王与贵族之江山。
大王也不过是最大的贵族罢了。
垄断权力的贵族,能力和忠诚都是堪忧的,但是大王还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大王依旧是大王,可是贵族未必就能接着安稳做贵族了。
治下多一些有能力的人总是好事,至于和贵族争起来,这倒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平民,这才是大王应该考虑的。
反正对于贵族来说,有竞争,有压力,他们才会更听话。
在这件事情上,六国的贵族和六国的王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六国的王想的很好,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问题,他们能否真正的去划分好贵族与新兴寒门世子的利益。
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何况这是要断人家的世代家业!
而如今依旧是贵族掌政,他们是没有办法杀掉所有的读书人,甚至许多琐碎事情,基层工作都会交给他们去做。
但是也会倾尽一切全力去压制限制,排挤这些平民士子。
而真正满腹才学,有能力的人,是不会甘心于人下的。
尤其是在远远不如自己的人之下,那些只有着所谓高贵血脉的人。
除了血脉,他们一无所有。
无德,无才,无行。
若无外患,六国的王也许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治理,去改变,去协调。
可是在有外患的情况下,国内出现这种事情可就真不好办了。
杀是不能杀的,一味的压制排挤,又会逼得他们投秦,若是放任不管,贵族就会抱团排挤,压制。
至于支持这些士子更不可能,那样贵族会立刻造反。
在平民士子成气候之前,他这个王就要被处理了。
此形势,无解。
嬴政向来不喜欢阴谋诡计,一向喜欢用堂皇大势的阳谋对敌。
而阳谋,往往无解。
六国的王只能当看不见,任由贵族与士子争斗,平心而论,他们也是更想用这些出身贫寒的士子做事。
但是他们现在也只能当看不见。
而古老贵族与新兴平民知识阶级的斗争,注定无比残酷,并且短时间内一定是被贵族压制的,贵族的底蕴不是短时间可以摧毁的。
这是生与死的斗争,谁也无法后退,因为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如果周边没有外患,一切还好,起码对于王来说还好。
可是如果周边有一个强敌,并且这个强敌可以给这些新兴士子机会,并且这个强敌的名声还很好,土地与城池还在不停的变多。
那么,绝大多数人会做出的决定,也已经确定了。
在如今这个天下,但凡可以读书识字,有一身好本领的,要么是家有资产,要么就是真正的人中之龙,要么两者兼备。
这种人在当地一般都颇有名气,是大秦最佳的拉拢对象。
而且他们的积极性很强。
近些年,拿下这么多城池,只靠大秦自己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多亏了这些人啊。
对于这些有才学的人,和对待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他们依旧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入仕,寻常人也只能从吏员开始做起,但是只要表现良好,身家清白,是可以做官的。
至于那些真正的人中之龙,不用管什么两年,三年的考察,嬴政对待他们和对待秦人是基本一视同仁的。
通过考试,自可进入咸阳学宫,等待时机,便可一跃进入官场。
嬴政对于大秦的阶级流动是最为看重的,这才是真正决定大秦能否强大,能否稳定的根本。
阶级流动向下容易向上难。
目前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依旧是军功爵制,军功爵位永远是硬通货。
相应爵位享有相应的待遇,可以做官,并且可以用爵位顶罪,爵位的好处可太多了。
其次便是通过考试,这是为日后的科举打根基。
凡大县皆有县学,往上每郡有郡学,最后便是咸阳学宫。
当然,上学是要掏钱的,不上学也可以参加考试。
只通过县试,除非成绩优异,并且当地吏员短缺,否则也做不了官吏,不过好处还是有的,每月可领一些粮食。
通过郡试就可以做吏员了,想要做官是必须进咸阳学宫的。
县学郡学只要给钱就能上,但是咸阳学宫就需要考试才能入了。
其中郡学,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也可以免于学费。
咸阳学宫,只要进入,不只没有任何费用,而且包吃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