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于朝廷了。”吴先民说道,“当地官府人手有限,但朝廷总会派人去赈灾的,你我这段时间召集北方学子,联名写一封请愿书送到府衙,相信朝廷看到后,会对北方雪灾更加重视。”
“吴兄说的是,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韩松岩说着,两人起身就走。
沈忆舒全程听完了他们的对话,扭头吩咐红玉:
“你去打听一下,北方雪灾情况如何,再看看南逃来京城的灾民有多少,如今都集中在什么地方,弄清楚之后,着人开设粥棚,为灾民施粥。”
“另外,吩咐我们的几个成衣铺子,做一批冬衣和棉被出来,不需要样式多好看,最重要的是保暖。若是朝廷腾了地方安置这批灾民,就把冬衣和棉被捐过去。”
“是,奴婢这就去办。”红玉领命而去。
绿柳为沈忆舒续了一杯茶,脸上露出回忆之色:
“从前,老爷和两位少爷没去世的时候,也经常搭棚施粥,救济百姓,姑娘原先贪玩,哪怕身体不好,也跟着去凑过几次热闹。”
沈忆舒似乎也想起这件事,不由得笑了笑:
“父亲在世时,确实是江南出了名的仁商,他赚钱归赚钱,却也经常开设粥厂、造桥铺路,江南沈家的老宅里,还放着当时官府送给他的牌匾。”
“奴婢记得,上面写的是‘积善之家’。”绿柳说道,“如今姑娘也要秉承老爷的遗志,要做个仁商了。”
“总不能令父亲蒙羞吧。”沈忆舒说着,又道,“走,我们先回去,问问紫苏沈家有没有从北方回来的商队,若是能从商队了解更详细的情况,确定北方灾情,我也好提前做准备。”
光是搭建粥棚、给灾民捐赠棉衣棉被是不够的。
毕竟能逃来京城的人只是少部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老弱妇孺,反而无法承受这么远的长途跋涉,还停留在雪灾肆虐之地,遭受痛苦折磨。
两人走出茶楼,正打算上马车回沈宅,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大嫂?”
沈忆舒循声看去,却见喊她的是顾家外出求学的几个弟弟,其中包括二房的庶子顾京华,三房的嫡子顾京颂,庶子顾京云。
他们三个都是大房顾京墨的堂弟,因此要称呼沈忆舒为大嫂。
刚刚开口唤她的,正是顾京颂。
“大嫂,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顾京颂笑着问道,“对了,你是不是正好要回家?能不能捎我们一程?我们刚出书院回来,没有车,脚都要走断了。”
顾京颂是顾家男丁之中,年纪最小的,又是嫡子,被三房养的精细,日常最爱撒娇。
从前那两年,他没少撒娇找沈忆舒要东西。
沈忆舒看了看他们三个,开口说道:
“我是要回家,但是却带不了你们。京颂,前几日我已经与你大哥和离,如今算不得你大嫂了,我也没有再跟顾家住一起。”
“另外,顾家搬家了,你们若是要回去,记得去青灯巷四十四号宅子。”
说完这话,沈忆舒便没有再跟他们多言,上了马车,径直离去,徒留兄弟三个站在原地,接受着庞大的信息量,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