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官员外郎两名,从六品,下辖主事若干,正七品。
商人可以入皇商司任主事,以皇商的身份经营皇家的产业,包含玻璃产业。
朝堂有对皇商司官员的任免权,皇帝可委派宦官入皇商司任监官,监察皇商司的运营和财务。
皇商司收益按比例一部分归户部,一部分入内帑。
至于比例是多少,那就是延平帝与户部的事情了,杨正山可做不了主。
皇商司归朝堂管辖,但管理的又是皇帝的私产,皇帝和朝堂都能从中受益。
不过这个建议有很多矛盾点。
首先就是分配比例的问题,皇帝该拿多少,户部该拿多少。
其次是否要将其他产业也要纳入其中,比如盐铁,比如皇家的一些田产和房产。
最后还有一个大矛盾,那就是给商人官身。
士农工商,皇商若是有品级和官身,那就相当于改变了士农工商的阶层。
要知道在大荣,商户可是贱籍,不能参加科举,不能为官吏。
不过商户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官,若商户子弟可以投军,投军之后,若是能在战场上立功,也是能提拔成为武官的。
所以商户可以做武官,无法做文官。
而杨正山之前让梁修跟着杨明浩,让罗博跟着杨承业,就是想让他们通过立功的方式摆脱商户贱籍的限制。
一旦出现皇商的官商,就相当于给商人获得官身开了一个口子。
到时候整个大荣的商户都会对此趋之若鹜。
而天下读书人就可能会站出来反对。
杨正山琢磨了一下,又在下面添了一句话,商人任皇商司主事不得升迁。
如此一来,争议依然会有,但应该可以降低读书人的反对情绪。
杨正山整整写了一天,才将这份提议写完。
其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合适或者他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不过这不要紧,他只是提个建议而已,要不要采用他的建议,如何实施他的建议,那是延平帝的事情。
第二天,杨正山就让人将这封信件送去了京都。
也就在杨正山让人将信件送去京都的时候,东阳府城内,丁秋敲开了安如晦府邸的大门。
“小人靖安侯府管事丁秋拜见安大人!”
安府正堂中,丁秋神色恭敬的对安如晦抱拳一礼。
安如晦对于丁秋的到来感到很诧异。
他当然知道靖安侯杨正山,毕竟他与林展的关系莫逆,而前来辽东赴任时,林展也曾跟他说过若是遇到麻烦可以轻靖安侯帮忙。
只是他的性子不允许他攀附权贵,所以从始至终他从未想过跟靖安侯府有什么牵扯。
同样,他也没想到靖安侯府的人居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你是靖安侯府的人?是靖安侯找我有事?”安如晦摸不透丁秋的来意。
丁秋点点头,“侯爷让小人将这些东西交给大人!”
说着,他从身后的同伴手中取来一个方正的木匣。
安如晦有些迟疑的看着木匣,“里面是什么?”
“大人看了便知道了!”丁秋道。
安如晦皱了皱眉头,他怕这里面是一些不能拿的东西,比如银子。
不过想想靖安侯似乎没有理由给他送银子,他便伸手打开了木匣。
木匣中摆着一本本册子,很厚一摞。
“这是?”
丁秋道:“这是平远布政使赵云星,右参议叶倡廉,按察副使宁东升,东阳府知府董书言,广宁府知府王德新等十八位官员与诸多富商勾结的证据,他们官商勾结,欺压良善,豪取良田,横行霸市,打压同僚,迫害商户,杀人枉法!”
“并且他们近期还欲借辽东大旱抬高粮价,按照他们的计划,再过半个月他们就会将粮价提升一倍,并且还会鼓动百姓作乱,胁迫朝堂调拨钱粮救灾!”
“什么!”安如晦彻底呆住了。
丁秋的话实在是太匪夷所思,太骇人听闻。
官商勾结什么的,安如晦都不觉得意外,甚至连杀人枉法,他也不会感到震惊。
可是抬高粮价,鼓动百姓作乱,胁迫朝堂调拨钱粮!
这样的事他都不敢想象。
他急切的将木匣中的册子一本本翻看起来。
上面记录着许多行贿受贿的事实,牵扯的官员绝不止十八位,但是可以看出这其中是以平远布政使赵云星为主。
当然,赵云星不会亲自去收银子,收银子的是一个叫刘三的人,这个刘三就是赵云星身边的亲随。
很快,安如晦就将账册全部浏览了一边,他脸色阴沉的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要抬高粮价,鼓动百姓作乱!”
丁秋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口供递给安如晦,“这是按察副使宁东升的口供!”
安如晦打开口供看了一眼,上面的确有关于抬高粮价和鼓动百姓作乱的供述。
“这是真的?”
丁秋淡淡的说道:“是真的,宁东升现在在我们手中,他可以随时出堂作证!”
“你们抓了宁东升?”安如晦大惊。
“没有,我们只是请宁大人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喝茶去了!”丁秋道。
喝茶!
不就是关押起来了吗?
安如晦深吸一口气,看了看木匣中的账册,又看了看手中的口供。
“他们真的要鼓动百姓作乱?”
丁秋目光闪烁,“人证物证俱全,且有详细的计划。”
安如晦怔了怔,尔后用惊愕的目光看着丁秋。
“你在骗我?”
丁秋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没有,这些物证都是真的!”
“……”安如晦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