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六章士为知己者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情了!”

    杨正山心里暗道。

    ……

    待杨正山走出皇城,也就意味着朝堂上的皇位之争拉下了帷幕。

    不过翌日早朝,杨正山也终于见到了这一场闹剧的最终结局。

    身为新晋的靖安侯,杨正山也有上朝的资格。

    早朝之上,承平帝连宣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废除太子之位,册封为安王,就藩与南云潞安府,且即日出京就藩。

    此旨一出,也就意味着太子彻底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就藩于南云潞安府也代表着他失去了所有翻盘的可能。

    南云省乃是大荣的南疆,而潞安府更是大荣南方的边陲之地。

    就藩于南云潞安府,与发配边疆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道圣旨则是恭王就藩,与太子,不,现在是安王,与安王不同,承平帝对于恭王的责罚并不重,只是让其就藩,并无责罚之意。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承平帝对于皇子之间的争斗并不忌讳,他不讨厌皇子为争夺皇位使用各种手段,但是他讨厌无能的人。

    太子是因为无能被贬,恭王则是因为太过莽撞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最后一道圣旨则是册封诚王为太子,没有任何遮掩,也没有任何避讳的意思,承平帝当朝直接册封诚王为太子。

    当第三道圣旨宣读完成后,诚王立即出列上前谢恩。

    看着神采奕奕,面容庄重的诚王,杨正山啧啧称奇。

    同样是对抗太子,恭王却落了个就藩的结果,而诚王却赢得太子之位,这其中必然有众人不知道的事情。

    不只是杨正山,满朝文武都感到惊奇。

    其实诚王获胜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自始至终承平帝就对太子不满,不然他也不会让太子监国的时候,又让恭王和诚王临朝观政。

    如果他真的满意太子,自然没有必要搞出这些事情来。

    承平帝这次装病修养,其实就是对太子的考验,可惜太子没有通过考验。

    监国初期,太子昏招频出,不顾国事,一心只想与恭王和诚王争取,这显然不是一个为君者该有的胸怀。

    而之后,太子又逼得恭王和诚王不得不棋出险招,冲击宫禁,太子没有稳住朝堂的局势,反而让朝堂的局势越来越恶化。

    如此这般,承平帝自然对太子更不满意了。

    其次诚王在这场争斗中一直都显得很有分寸,他做的最多的就是推波助澜,拿着恭王当枪使。

    恭王在山河楼悬赏杨正山,是他出的主意。

    恭王要冲击宫禁,他就让人打开了京都外城的宣平门。

    所以他是恭王的帮凶,但却从未亲自下场。

    一切都是恭王做的,而他却可以抽身在外。

    表面玩世不恭,实际上是一肚子坏水。

    可承平帝就喜欢这样的诚王。

    最后则是他最终没有让月如姑娘下手。

    其实月如姑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代号。

    恭王以为月如姑娘是太子的贴身婢女,太子也知道身边的婢女是诚王的人。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月如姑娘是四个人的代号,包含一个婢女,一个太监,两个侍卫,全部都是太子身边的人。

    那个婢女只是明面上的刀,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是哪个太监。

    这道杀手锏,诚王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

    如果他想谋害太子,太子根本躲不过去。

    但他最终选择了放弃。

    不是因为兄弟情义,而是因为承平帝不希望看到他们兄弟相残。

    诚王很了解承平帝的性格,承平帝能够容忍他们在朝堂上争斗,但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兄弟之间痛下杀手。

    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他才选择了放弃。

    不过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诚王获胜的关键。

    那就是诚王于昨日就将太子和恭王的计划上奏给承平帝了。

    他自然没有见到承平帝,但是这不妨碍他将奏折递到承平帝面前。

    太子想在封侯大典之上,借悬赏杨正山之事,治恭王和诚王的罪。

    恭王向趁着封侯大典的机会举兵冲击宫禁。

    这些诚王早就一清二楚,并且提前向承平帝禀报。

    而承平帝最喜欢恭顺的人,这件事算是击中了承平帝的软肋,让承平帝对诚王更加满意。

    因此诚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三道圣旨宣布,满朝文武都明白皇子之争彻底结束了,不过这不代表此事就结束了。

    随后几天,朝堂上文武百官多有贬谪和治罪。

    武信侯论罪当斩,夺爵抄家。

    昌国公降为二等国公,世子孙继宗教子不严,剥夺世子之位,昌国公府嫡次子孙继业授封为世子。

    宣平侯张敖因纵容敢勇营将士从宣平门入城,罢免果勇营提督之职。

    不过张敖是诚王的人,现在虽然被免职了,但所有人都明白张敖的前途一片光明。

    敢勇营的一众武官或被罢免或被免职。

    除此之外,朝堂上还有二十余位文武大臣受到牵连,被贬谪出京。

    不过这些都跟杨正山没有关系,杨正山唯一关注的就是靖远侯苏乾的处罚。

    可惜这次靖远侯苏乾牵扯不深,对于他的处罚也仅仅只是罚俸。

    当然,现在的苏乾也不过只是一个闲散侯爷,靖远侯府的衰落已经是无法改变了。

    相比之下,杨正山这位靖安侯却成了京都的新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