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旅游大巴后,姜岳升发现大巴上的司机和乘务员都是机器人。这两个机器人的工艺水平很高,如果他们不说自己是机器人,还真的不容易辨认。
姜岳升发现,机器人村为了让游人能区分谁是机器人、谁是游客,所有的机器人都带着印有“M”的臂章,大概是取Machine的字头吧。
旅游大巴带着游客先来到一个四五十米长的展厅。
进了展厅,姜岳升看到在展厅里有很多机器人的实物和应用场景的展示,体现的是机器人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导游机器人小姐一边带着大家参观,一边向大家介绍一些机器人的科普知识。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M6机器人,名字叫丽萨。下面我来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各位贵客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
“机器人从发展初期到现在,经历了大约一百二十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或者叫七代。”
“第一代机器人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也就是一百二十年前,有人把那时的机器人叫程序性机器人,或者叫规程性机器人。主要用在流水线生产上,比如现在在咱们面前的展台上展示的早期汽车生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和拧螺丝机器人,就是最典型的规程性机器人。它们的动作都是预先设定好的,身上安装了特定的工具和特定的传感器,比如焊接机器人的手臂前端安装了焊枪和位置校准仪器,就决定了这个焊接机器人只能完成特定的焊接任务,在别的工序就需要其他种类的机器人。”
丽萨带着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第二个展台。
“第二代机器人起步于上个世纪初,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初,我们把这类机器人叫做任务型机器人。这一类机器人外形看起来更像人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通过灵活地运用一系列的规程,来完成设定的任务。比如潜水机器人、自主型无人机,机器清洁工人等。但是它们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潜水机器人也只能完成一些潜水任务,它无法完成清洁工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任务型机器人的身上一般只安装了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传感器和规程。因此,它们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三代机器人也叫第一代智能机器人,起步于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它们比第二代机器人的最大进步是具备了基本的逻辑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它可以让机器人摆脱对规程的依赖,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有了与人类进行简单沟通的能力,比第二代机器人的通用性更强一些。可以替代一些售票员、门童等较为简单的工作。”
“第四代机器人,也叫第二代智能机器人,起步于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这一类机器人最大的进步就是具备了一些安全和危险的判断能力,可以在一些有危险的行业代替人类,比如隧道施工、井下作业、潜水员等。”
“第五代机器人,也叫第三代智能机器人,起步于2085年前后,这一类机器人具有了多任务判断能力,有了类似于人类的轻重缓急的选择和优化能力,也具有了人类的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能力,比如快乐和愤怒。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工作,比如餐馆服务员、商场导购、执勤警察、交通警察等。”
“第六代机器人,也叫第一代独立人格机器人,起步于2095年前后,它们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有了简单的利益和价值判断能力。可以根据价值判断选择投入精力的多少。可以从事助理、保姆、保安等服务工作。”
“第七代机器人,也叫第二代独立人格机器人,它们起步于本世纪初,在具有自我意识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具备了预想和猜测的能力,可以根据预想和猜测来调成策略,可以选择采取妥协、合作、调和等更加复杂的策略,从而形成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可以从事士兵、海员、警察等需要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听到这儿,姜岳升心想,应该还有第八代和第九代,但是可能过于先进,不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