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还要在港岛混饭吃,惹火了这几家公司,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那剩下一些投资数目比较大,质量和钱景堪忧的戏怎么办?
找别的投资方,尤其是圈外的投资方!
骚操作开来了,他们这些人找到投资方,先说个比较低的数字,这样投资方压力不大,很容易就能接受。
等拿到了钱,那可就是他们说了算了,各种明目手段花样都能给你整出来。
拍戏什么的都先放一放,不急。
导演得先换个车子,制片人也要换个房子,女主角儿们买几个包包,这不过分吧?
人之常情嘛,多合理啊,不然怎么能后顾无忧的拍好戏呢?
戏还没拍,第一批资金花光了。
反正投资方不差钱,再找他们要就是了。
什么?你不给?
那这片子咱们可就不拍了,您之前投的钱我们也不退。
什么?伱问那些房子车子包包是怎么回事?
这都是道具!是拍摄需要!不信,我给你看账本嘛!
投资方还能怎么办?总不能找人把他们给做掉吧。
无奈,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追加投资,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最后一看,投出去的钱,比他们最开始说的那个数字高了不知多少!
这里的典型例子就是墨镜王,能把投资方坑进住院,差点儿送了命!
又比如陈可欣拍《武侠》,陈得森拍《十月围城》都是这样……
港圈的导演们,大多是师徒制,师父拍电影的手艺可能没学到,但怎么轧投资方的钱,徒弟们都学到了,甚至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港片后来奄奄一息,除了是被好莱坞打的溃不成军的原因外,他们自己作死也是关键。
各种操作坑怕了圈外的投资方,热钱涌入的现象一下子就没了。
……
这还不止,他们还拿着“片花”坑片商。
有“片花”的都还算有良心的,大部分连“片花”都没有。
没有“片花”、拍摄方案、没有剧本,就在这种“三无”的情况下,他们就敢就能先把片子卖出去。
我们这部戏,打算请某某某来演,请某某某来拍,你想要货,先拿钱吧。
看货?看什么货?这些人的名头还不够吗?爱买就买,不买我找别人了。
就这样,什么都没有,钱先到位了。
钱都赚了,谁还有啥心思拍电影?随便糊弄一下就得了,片商钱都给了,还能退货不成?
后来的事儿就都知道了,台省片商联合起来跟港圈谈判讲数。
然并卵,港圈觉得离了我们的货,你们别想挣钱。
台省片商们怒了,联合起来,说动了当局。
开门,放好莱坞电影!
离了你张屠户,我还能吃带毛猪不成?
于是,台省、东南亚这些港片最重要的外埠市场纷纷沦陷,就连本埠也快彻底丢了。
上游没了资金,下游没了市场,港圈怎么办?
被逼无奈,陷入绝境的港圈,只能背起行囊,纷纷北上。
像一群蝗虫般,去祸害另一片田地。
你看,轧煤老板们的钱,坑国内影视公司的资源,然后赚自己的好处,捧自己的人,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就连后来BAT下场的那些年,包括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影视公司,啥都没有,只靠一张PPT,就能让投资者信任,股价大涨……
这和港圈当初卖“片花”的操作是不是如出一辙?
……
说回《潜伏》剧组,王志航没办法,只好联系周成功,老周把徒弟大骂一顿之后,不敢耽误,又立刻给林一诚汇报。
“艹踏马的!给脸不要脸的东西!”林一诚不由破口大骂。
林一诚很清楚,影视圈子里不服他的人很多,看他不顺眼的一样不少。
好不容易靠着《满江红》,算是暂时打服了电影圈,现在电视圈子又开始炸刺儿了!
生气归生气,事情还是要处理的。
“告诉东扬青雨那边,要钱没有,如果还想继续合作,让他们的人把钱都给我吐出来,以后手脚都放干净点儿。要是不想合作,那就撤资走人。”
“我只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我就不这么好说话了。”
“演员那边你也去安抚一下,如果东扬青雨撤了,那咱们还继续拍,找不到合适的导演,我亲自上。他们因此耽误的时间损失,星河影视公司给他们补上。”
等老周出去后,林一诚想了想,打电话把郑军叫了进来。
在公司的时候,郑军就跟公司的几个保安待在一块儿,算是有个去处。
等郑军到了后,林一诚跟他交代了一些事情,看郑军点头后,林一诚又递给郑军一张银行卡,“这些你先拿着用,不够我再给。”
“速度要快,只要不违法,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看结果。”
“好。”
接着,林一诚又给赵飞宇大都督打了个电话,说了十多分钟才挂掉。
以前,林一诚在影视圈里,从来都是靠成绩说话。
这次,他想换个玩法,打算亮一下肌肉,用武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