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让前面的倒座和正屋都成了阿玉的天下。
倒座两边,一处是厨房和柴房,这是不会变的,而另一边原本的豆腐坊不见了,整个的豆腐坊的东西都已经让阿玉给卖给了别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活计又累人,有不怎么挣钱,索性这生意还是让村子里其他人家做了算了,自家已经都要忙不过来了。
大伯觉得也有道理,便听了阿玉的话,把这原本的豆腐坊变成了硝制皮子的地方,老秦家是村子里唯一的硝制皮子的人家,生意还是不错的。东厢房是药房,诊堂和药材库房,西厢房是三间客房,正屋中间是会客堂,东屋是书房,西屋带着耳房打通,则是阿玉一家三口的屋子。
而后院才是大伯他们的住所,大伯住在后院正屋的西屋带耳房,东屋带耳房是大郎两口子,东西厢房是二郎和三郎的。
按说这其实真的挺宽敞的,要知道老秦家的厢房都是三间的,正屋是三间四耳的房子,几乎考虑到了每一对夫妻都是三间屋子了,这多实在,一个小家足足有余。
可是大伯心里还是有些顾忌,他曾想过,把自己村长的位置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把家业也全给亲生儿子,可是再想想却觉得不妥当,一来,这个家的家业几乎都是阿玉给挣下的,他可以沾点侄子的便宜,却不能不仁义,想要全占了,那自己把侄子拉扯大的情分估计一下子就能全没了,让自己儿子以后没了亲人兄弟可依仗,自己还能再活多少年?能不能撑到儿子长大成人还不好说呢!以后这石头必定是要靠着兄弟们照顾帮衬的。
在一个大郎他们虽然是继子,可是这相处下来感情也好,他不能不为他们着想,这兄弟五个,说起来是一家子,可是真要有了矛盾什么的,分起来也快,毕竟复杂了些。
加上如今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开始娶亲,生子了,他总要早点做准备,下个决断,不能拖着,若是时间长了,这人心变了,到了后来弄得不可开交的,只怕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正是由于这个想法,大伯让阿玉住了前院正屋,算是把阿玉正是放到了台面上,也表明了,以后阿玉成为下一任村长的意思,其实就算阿玉不住在那个象征意义大的屋子,家里的孩子们这个时候也不会和阿玉去争,从一开始,阿玉就一直占据着首领的位置,从小时候的学武,挣钱,到如今的学抓药,学认字,一个个都是把阿玉当成了师长一般的来对待,就是大郎的媳妇,也不敢多嘴。
不过大伯的心意总是好的,是在为阿玉清理路障,他怎么能说不?难不成告诉大伯,自己还有十几年就得死翘翘?告诉大伯自己能看着他儿子娶亲就不错了?那估计,这大伯能哭死!
不管怎么说,在建造房子,把每一个小家都折腾出一个住处,阿玉还是赞成的,毕竟以后若是没有了自己,这些个兄弟们想要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有些难,估计要拖上好久,还不如自己帮着做了,也算是给儿子留个情分下来。
阿玉如今有钱!一万两呢!大伯虽然不知道小宝送来了多少东西,可是有一点是知道的,必定送了些银子过来,看阿玉这最近往家里买高档药材的手脚有多大就知道了,他把这孩子养这么大,这一点还是看的出来的。
既然手里有钱,那就把这事儿早点折腾好了才是,也好让他放心不是!
阿玉划拉了好些方案,最终由大伯选定了一个,那就是在围屋的西面,靠这农田的这一面也和东面一样扩建,只是这一次不是建上三个目字的院子,而是连在一起,建四个三进的小院,小院的形状就是阿玉家如今这样的,倒座加正房,在家后院,,只是这前后院的厢房不再是阿玉这里三间的式样,而是两间的,这样一来,三个目字加上两条横道的长度,建上四个连在一起的三进院子就足够了。因为这四家相连,每一个院子后院的正房的后墙几乎就是后一进院子倒座的墙壁,没有了正前房开门的可能,所以每一家的门都直接开在倒座和厢房间隔的地方,看着倒是也很是妥当。
因为这一次是属于计划建设,不是马上开工,阿玉和大伯商量,是不是等着三郎成婚后在开始建造,这样的话也让他们多点时间折腾点私房银子,到时候搬家也能松快些,多攒点家底。毕竟这样的建造房子,相当于分家,不能急吼拉楼的办,不然说出去好像是把他们赶出去一样,不好听。再说了,他最近发现各家牲口越来越多了,这前头的牲畜棚子有些不够用,到时候,想着是不是在最后头也建上一长溜的棚子,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大伯想想,也觉得有道理,顺带也和阿玉说了,自己关于田地的意思,这田地说是都属于大伯的,倒不如说是阿玉的,他要分给继子和亲儿子,等于是侵占了阿玉的利益,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说话阿玉肯定会听,也不会说什么,知道自己不会太委屈亲儿子一样的侄子。可是他总要听听阿玉的意思,他准备以后等分家的时候,大郎他们和秦石一样,一人四十亩,看着和三百七十八亩的总数比,实在不多,可是谁让这都是阿玉的银子买的呢!就这也是沾了大便宜了,已经是大伯仗着自己的身份,给自家的亲儿子,继子搂好处了。
阿玉听了没有什么意见,就他来说,只要把自家的医馆弄好了,这就是他儿子以后传家的本事,比田地也不差什么,大伯说什么就是什么,小爷有钱,好几张银票呢!再说看看数字就知道了,大伯还是知道分寸的,把大头都给了自己,他还能说什么!够当地主了就成了,还有二百一十八亩地,每年的租子也能有二百两,有什么不够的!
倒是大郎他们听说了之后,三兄弟给大伯跪下行了大礼,作为一个继子,还是一来就是三个,大伯能给他们管着吃喝,讨了媳妇,学了手艺,如今还要给他们造房子,分家业,这恩情,比着亲爹也不差什么了,对于阿玉的地位他们更是从来没有想过。他们自己也知道分寸不是,大伯和阿玉能想到他们,房子,田地什么都安置的好好的,不用他们费一点的心思,宽厚的已经让他们不知所措了。
至于大伯娘!虽然对于大伯把自己的亲儿子秦石都要一起分出去心里多少有点不自在,可是她也不是傻子,这家业怎么起来的是看的一清二楚,全是阿玉折腾的,让她说出把阿玉的东西夺过来给小儿子,她也说不出口不是!
更要紧的是,这一次大伯做得很是公道,一家五个小子,阿玉不算,剩下四个,田地,房子那是一模一样,虽然大家心里也清楚,大伯必定还会有不少的私房留给石头的,可是这个大家也能理解,毕竟那才是他的亲生的儿子,面上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能让所有人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胸径了。
不管怎么说,大伯这是从根子上一下子解决了家庭危机产生的可能,等着二郎媳妇进门,三个媳妇相处必定能不错,毕竟已经没有了可以挣的东西了不是!各家都分好了,就等着老三媳妇进门开始建房子了。
至于这大郎他们分出去后大伯他们的住所,大伯表示,到时候吗,他就住到分给石头的院子里,也就是那四间三进院子中的第一间,这大宅子到时候直接全给了阿玉,并且和阿玉商量好了,让阿玉一家子搬到后院,把前院的正屋利用起来,办一个学堂私塾,让村子里的孩子们也有个读书的地方。
这几年从阿玉教导家里的人读书识字以来,大伯越来越觉得读书的重要,不说别的,往来信件总是比传口信靠谱吧,若是子孙后代里能出一个正紧的读书人,老秦家又该是怎么样的发达!
阿玉已经有了儿子了,石头也长得健壮,看着就是个好孩子,家里也不愁吃穿了,他们供得起读书人了,不求孩子们立马就能科考做官,只要能这么读下去,一代代的,总能出个秀才什么的吧!就这样,估计也能算得上是书香人家了,大伯其实还是很在意这些的,他回到了家乡,可是却又不是家乡,同一个滁州,这里什么都好,可是却不是祖宗们埋骨之地,他想着,等着这里正紧的全安生了,也许他也该回去看一看祖坟了,有阿玉在,这祖坟冒青烟其实也能想一下的,看看,如今好歹也是出了一个名大夫不是!
也许大伯真的是年纪大了,想的越发的多了起来,也许这是属于男人的更年期?阿玉不知道,他这会儿没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因为丐帮终于来信了,带来了小宝关于他老娘处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