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若其能迷途知返,朕不会追究。”
卢植笑道:“陛下思虑如此周到,臣就放心了。”
刘辩望着卢植脸上的皱纹,与他记忆中初见时相比,他的卢师老去了许多。
心中打定主意让华佗常去为卢植看诊后,刘辩又向卢植说起了他的另一个打算:“而今太学策试所出的乡吏表现甚佳,而关东五州乡间又缺乏官吏,朕想着效仿太学的策试,在郡国设下策试考核之法,凡是治下之民,皆可凭传参与考核。通过考核后,或是来京,或是朝廷派使者至州中,再行一次策试,过者则可以为乡吏,乃至于县吏……”
就算官吏的替代者不够多,但有一個算一个,让替代者浮出水面,总归是一种威慑。
而且,一旦此法能够实施,结合太学的策试,以及三署本就有的对郎官的考核——科举的雏形这不就来了嘛!
只能说,危机的确伴随着机遇。
卢植则思虑良久,说道:“臣思虑良久,此举并非不可行,可为一时之选,然臣所虑者,唯此法易选出些有才无德之士啊!”
“且太学生非是寻常士人,或是官宦子弟,或是精心擢选而来,若在郡国施行策试之法,太学策试亦要改上一改。”
刘辩没有忽视卢植的建议,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过去,卢植的经验让刘辩受益良多。
他答应道:“卢师放心,具体如何实施,还要交给尚书台拟定,并与公卿商议。我和卢师先说此事,只是担心有什么我没发现大疏漏。”
卢植点了点头:“陛下的做法很稳妥,不过陛下也不必妄自菲薄,陛下的才能臣是知道的,爱民之心臣更是了然。为了天下百姓,陛下即便偶尔有过激的想法,亦无伤大雅。”
刘辩听着卢植称赞的话很是受用,只是他心中隐隐觉察到卢植的话中有些他说不出的奇怪。
话说回来,在刘辩登基的这几年,以卢植为代表的录尚书事出现在云台殿的频率是越来越低的,从一开始的每日皆来半日,再到两三日,最后到常态的五日一次,卢植并未展现出丝毫贪权的倾向。在马日磾病退之后,虽还是五日一次,但每次的时间大大缩短。
当初桓帝之时,梁太后身故,桓帝不是没有想过同梁冀进行权力的和平交接。桓帝最初的试探是用给梁冀及梁氏亲眷增加食邑的方式向梁冀示好,从而试图换取将梁冀同意将五日一次的录尚书事转变为十日一次的平尚书事。
可惜桓帝面对的是过于膨胀的梁冀,最终他的示好以失败告终。
克制对权力的渴望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事。当然,刘辩也会时常召见卢植,并不局限于某一日。
在同卢植沟通过之后,刘辩便将自己州郡行策试之法的想法转给了尚书台。
同时刘辩也没忘写一封算是密函的私信交给皇甫嵩,让他留意兖州各大族私兵的现状。
至于得到皇甫嵩推功的满宠及其下属,无论从哪个角度,赏赐都是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