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他递给张觉夏一封信,“李喜掌柜昨日让人送来的。”
张觉夏也懒得接了,直接问道,“信里说什么了?”
“三叔在安和县又做成一笔生意,收益五百两银子。”
“这么多?”
“嗯!”
“这么好的好事,当真是便宜他了。算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算是如了李齐的意了吧!
他手里有了银子,咱们的日子也能舒坦一些。
不过,他就不能动动脑子,别做这种一杠子的买卖,好歹分个成,以后不每个月都有进项。
真是笨死了,抄作业都不会抄。
不过呢,劳烦相公,把咱们三叔挣银子的事,告诉李齐。”
叶北修想了想,“我这就去办!”
张觉夏看着叶北修的背影,感觉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好,自己一句话,就能悟出什么意思。
临过年关,街上的人越发多了。
张觉夏无论开的哪家铺子,都是人满为患。
秦二勇进城办事的时候,带着李玉兰一起来了顺和县。
张觉夏高兴地留了他们饭,又和李玉兰说了很长时间的私房话。
在秦二勇等的差不多放弃时,李玉兰提醒张觉夏,“嫂子,二勇今天带我来县城,除了我们要置办些过年的东西外,他还有事要和你商量。”
秦二勇感激地看了李玉兰一眼,还是娘子好啊!
李玉兰想回避,被张觉夏拦住了,“玉兰,你在一旁听着就成。
平日里你在二勇身边待得久,你懂得越多,他的助力就越大,到时你们两个真遇到了事,也可以有商有量的。”
李玉兰听出了张觉夏的意思,嫂子这是想提携自己了。
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听了起来。
老规矩,秦二勇自是先把庄子里的事,从庄稼到作坊,再到庄子里的各家各户,只要是秦二勇觉得有用的地方,就都会说给张觉夏听。
其实秦二勇做的不错,张觉夏很满意。
她便主动问了问他们庄子里读书的事,秦二勇笑着说道,“自从请了先生去村子里教书,现在庄子里的人比起原先来强多了。
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打架的人少了。”
李玉兰听了秦二勇的话,也跟着笑了起来,“嫂子,我和二勇的感觉是一样的。
我记得作坊刚开业的时候,二勇都得把柳庄头带到作坊,让他压阵。
不然,真管不住他们。
那些人可有意思了,一句不合适就动手。
虽说二勇在作坊里定了规矩,他们担心扣工钱,不敢造次。
可回家的路上,该动手的还是动手。
自从让他们或多或少地识了几个字后,大家都学会讲理了。”
“这么说来,庄子里的这些人倒也是真性情。”
“嗯,我也这么认为。”
“二勇、玉兰,你们过年的时候准备在哪过?”
“自是在庄子里过。”
“商量好了。”
“嗯。我们打算把我娘和我奶接到庄子里过年,可又担心我奶这人在庄子里摆架子。
嫂子,你说要是光接我娘,把我奶一人放在家里似乎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