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一时间赞成者、反对者纷纷上阵,国内文坛热闹了好一阵子。
去年方明华写的那本《太阳照常升起》,意识流小说也属于西方现代文学范畴,无疑也给这场争论添了一把火。
对于他小说的争论其实也是这场争论的一部分,不过他本人而言,就事论事,只讨论写作技巧而不说其他,对于这种文学辩论稍不注意就会上升到政治高度,他可是躲避不及。
今天也是如此。
与会的作家、编辑刚开始心平气和,引经据典,到最后就面红耳赤。
还好,没有出现国骂,毕竟这是研讨会不是菜市场。
方明华和陆遥坐在后排听着大家争论不说话。
老秦人不善言辞,对于陆遥尤其是这样。别看他文章写的情真意切,获奖感言写的也是洋洋洒洒,但对于这种现场争论并不擅长。
当然如果换做贾平娃来就不一样了,他的口才不错。
方明华决定不参和,他并不喜欢这种争辩。
有啥好争辩的?
你喜欢就写,不喜欢就拉到,干嘛非要说服别人?
伤身又费力。
他一边喝着茶,一边观察着与会者的争论,很快分成两派,一派赞成这个观点,另一派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
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申城和浙省的大部分作家赞成这个观点,而西北这边不少作家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张先亮的态度最为明确。
申城那边一个叫王未铭的作家言辞非常激烈。
“张主编,我认为你对西方现代派有偏见!现在国内文坛流行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思潮,决不是一群怪物们兴风作浪的产物,而是当今文坛世界必然会出现的易象,是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对,我把它称之为革命!”王未铭加重语气,眼神环视了一下周围,越发显得凌厉。
“现代派文学不仅来源于现实,而且反映了各种物质关系总和的精神内在,总之一句话,国内文学的将来一定属于西方现代派!”
“啪啪啪”会议室出现热烈的掌声。
“王姐,这位王未铭是做什么的?”方明华悄声问坐在另一边的王安依。
王安依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温和、娴静,只是偶尔说两句话,并没有参与者争吵里。
听了方明华的问话,王安依看了一眼那个戴着眼镜的男人,低声回答道:
“他现在身份是申城一家国营厂的职工,喜欢写作,刚刚加入作协,写过报告文学《我们这一代》,小说《今夜我无法拒绝》,很有才气。深受卡夫卡的影响。”
哦.
卡夫卡这个名字对于八十年代的作家而言并不陌生,捷克人,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国内很多作家都深受其写作风格的影响,如余桦、刘索拉、残雪、莫言、格非等。
所以,王未铭有这样的观点不足为奇。
卡夫卡本来就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啊。
张先亮似乎有点说不过,看了一眼住在后排默不作声的方明华,眼神示意他站起来说几句。
他这个微小的神情被王未铭捕捉了,于是笑着说道:“张主编,你让方编辑帮忙?恐怕人找错了吧?方编辑可是咱们国内公认的先锋派作家代表,而先锋派本来就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他绝对是赞成我的观点的!”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看着坐在后排的方明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