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如期而至(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但他必须尽快融入进来。

    融入工作的最好办法,那就是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比如多跟侯思和沟通,做后者的思想工作。

    毕竟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到时候侯思和需要回去跟刘驰静见面。

    那么到时候如何开展后续的工作,这一点十分重要。

    此外,那就是抓捕到刘驰静之后,后续的工作又如何更快地进行,抓到刘驰静背后的大鱼,更加关键。

    并且还需要有备案:万一刘驰静没出现,怎么办?

    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陈国华并没有参与这些,甚至他只知道结果,不想知道过程。

    万幸的是,赶在五一假期到来之前,林志武他们已经突破了技术限制,把成品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二。

    意味着,并不需要多少时间,振华研究所就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芯片进行交货了。

    邱宗岳得知此事之后,甚是欣喜。

    提出了让林志武他们加班的要求,并且会给他们每人补偿两斤肥猪肉。

    这是额外补偿。

    到时候五一假期会挪动到,他们完成任务之后进行调休。

    对于这一点,陈国华只是把选择权交给了林志武他们,他自己不帮他们选择。

    更,不会强迫他们。

    然而,实际上,即便没有两斤肥猪肉的诱惑,林志武他们也会选择加班的。

    只因为最近发生的事儿,让他们格外紧张。

    深知芯片制造刻不容缓,林志武他们这些芯片工程师,自然是愿意主动加班的。

    邱宗岳连连夸赞他们思想觉悟高,不像某些人,就只想着休假。

    如此内涵陈国华,他当然是听懂。

    但他只是翻了个白眼,懒得解释。

    好不容易被邱宗岳逮着,让对方说几句,陈国华也不掉块肉。

    更何况,之前陈国华也没少吐槽对方,所以两人这算是有来有往。

    其实两人也已经不算上下级关系了,反而更像是忘年交。

    陈国华的付出和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身为直属领导的邱宗岳,看得更加透彻。

    再说了,于沫离的肚子已经很大了,五月底或者六月初就会临盆分娩,陈国华想要休假,多陪陪她也是人之常情。

    五一假期很快就到了,陈国华没有再回去上班,打算趁着假期好好陪于沫离,或许会去逛一逛颐和园吧。

    家里最近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儿。

    唯一算得上大事儿,便是他六姐陈桂英终于怀上了。

    按照医生的说法,应该是春节那段时间怀上的,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除了这件事之外,就没有其他事儿了。

    陈梨花还是大龄单身女同志,至今还没结束相亲的旅程。

    大家也算是看明白了,她就是爱玩。

    之前,陈国华带回来的单反相机,已经成为陈梨花的专属相机了。

    她放假的时候,就会带着单反相机,带着陈小月、陈援朝他们这些半大小子、少女去附近拍照打卡。

    由于她自己的工资是自己掌控,家里也不缺她那份工资。

    所以她自然是有钱购买胶卷。

    “国华,你跟我说的数码相机,就是那种不需要胶卷的相机,什么时候才研制出来呀?”

    四月最后一天的傍晚,家里的餐桌上,陈梨花又开始了日常催问。

    “七姐,哪有这么快啊?就算我们研发出来了,你们肯定也无法使用的.”

    陈国华闻言,摇摇头道。

    “你都能够跟我们说了,为什么不能给我们用?”

    “涉密问题呗。”

    此时,陈桂英突然开口回了一句,她妹妹陈梨花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个照相机而已,跟涉密有什么关系啊?”

    “这是高科技产品,只会优先供应国防、公安、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个人的话,肯定还需要再等一等.”

    顿了顿,陈国华接着说道:

    “我之所以说七姐你没办法使用,那是因为你肯定没有计算机,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话,很多照片就无法进行处理.”

    “到时候拍摄下来的照片,就只能够在照相机的小屏幕里查看”

    “而且最关键的是,受限技术原因,数码相机估计也拍不了几张照片。”

    这肯定跟存储器有很大关系了。

    即便到时候数码相机出来了,生产提供给到个人的照相机,内部的存储器,并不会很大。

    意味着,拍摄的照片就不会很多。

    如此一来,其实还是使用胶卷相机会更好。

    当然了,胶卷相机还需要采购胶卷,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现在还不确定未来会如何,只能够说,走一步看一步。

    等数码相机出来的时候,外界的局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说不定,到时候可以出口数码相机,赚外汇了呢?

    听到陈国华的话,陈梨花顿时颓丧了起来。

    是啊,计算机可是重中之重的电子产品,就算可以让个人购买,家里的电路,未必能够支撑得起呢。

    转过天,一家人去了颐和园闲逛。

    有了除夕那次的经验,一家人现在已经不会去人多的地方,只会选择人少,甚至是没人的地方。

    至于说完全不出来闲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儿。

    京城的治安环境本来就很不错,所以没必要因噎废食。

    五月的颐和园,环境很不错,天气也算凉爽,最适合出来游玩了。

    能够自己爬行,快要会走路的陈伟,来到这样的环境,最是欢喜了。

    在颐和园的一角,陈梨花她们拿出一张布摊开来,铺在地上。

    一家子就坐在这地方晒太阳闲聊。

    而陈伟这个小家伙,就在上面爬呀爬,开心坏了。

    然后没一会儿,陈伟这个小家伙,突然要嘘嘘了。

    眼疾手快的云婉裳,当即抱起小家伙,直接在旁边的小水沟里,让小家伙自己嘘嘘。

    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习惯养成的方式,让孩子自己习惯这些。

    不过,陈桂英看到这一幕,却突然问了起来。

    “国华,你上次说的纸尿裤,什么时候能够收到呀?”

    “六姐,这个要等白云城那边把工厂建起来之后,才能够开始生产.”

    陈国华笑着说道:

    “之前我就跟领导提过这件事,领导会帮我跟进这件事”

    事实上,白云城那边的纸尿裤工厂,已经在建立了起来。

    但原材料的收集还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了,南方那边的亚热带气候,资源是很丰富的。

    加上他们那边靠近东南亚,如果需要什么物资,也可以通过进口的方式运来白云城。

    不过应该不太可能进口,因为进口会涉及到外汇,偏偏现在全国上下都缺外汇,怎么可能会进口这些原材料?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白云城这边,自己来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纸尿裤的原材料包括无纺布、聚合物材料、粘合剂、胶带、保护膜和弹性纤维材料等。

    这些原材料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但目前的经济链还没构建起来,所以原材料的获取,还需要探索一条新的路。

    原本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如果有京城这边的领导关注,那么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要什么纸尿裤啊?你看现在伟伟不是挺好的嘛?”

    云婉裳一边把陈伟抱起来放在地上,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小家伙撒了一堆尿之后,马上又开始爬了起来,咯咯的笑声,传递到大家的耳中。

    陈小敏还拍着手掌,让小家伙爬向她这边。

    看着小家伙好奇地探索世界的样子,陈国华笑了笑,没有回应他母亲的话。

    就目前来说,纸尿裤还是有必要拿出来的。

    只要技术过关,对小屁孩来说,就不是什么坏事。

    反而还能够节省大人很多事儿。

    如果没有纸尿裤的话,一两个月的小宝宝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尿意。

    之前陈伟这个孩子可没少折腾家里的大人们。

    按照陈国华的意思,到了八九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开始培养小家伙定时撒尿拉粑粑的习惯了。

    五一假期,就在闲聊这些家事的过程中,悄然过去了。

    陈国华最开心的事儿,假期没人来打扰他,说明一切都正常。

    假期过后,陈国华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干活。

    午饭时间,薛亚军就来找陈国华汇报工作,主要是关于侯思和的事儿,以及大摸底的事儿。

    昨天是五一假期,准确来说,在四月最后一天晚上,抓捕行动就已经开始了。

    侯思和回到他老家之后,同样是跟家里人吃过晚饭,然后这才去见刘驰静。

    抓捕刘驰静的时候,没有任何意外,没有人受伤。

    并且殷孟伦他们也很快从刘驰静嘴里审问出了后面的大鱼。

    只不过,等他们开着船来到外海的时候,却由于天黑,导致对方逃了不少人。

    但第二天白天的时候,他们还是从海上打捞了好几条大鱼。

    其中一条大鱼居然是克列奥,这可是最新上任的某部门主管啊。

    这条大鱼被殷孟伦他们给上交了,目前是有关部门、外交部门等相关部门在跟进这件事。

    所以,侯思和这次算是立了大功劳。

    按照上面的意思,就是给侯大昌安排治疗,但能否救回来,真不知道。

    其实薛亚军他们应该是第一时间给陈国华汇报这件事才对。

    但后者在之前,就说过了,这件事就不用特别通知他了,直接跟上面汇报即可。

    他只需要知道处理结果即可。

    所以,对于上面的安排,陈国华也没有什么意见。

    除了侯思和的事儿,就是对振华研究所全员大摸底的事儿。

    还别说,真有不少研究员的家里,都过的很惨。

    类似林吉祥这样家里没了老娘,或者跟侯思和这样家里老爹生了重病的,不在少数。

    这样的情况,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肯定需要重点关注,特别是家里住在京城周边地区的研究员。

    相反,那些老家在南方或者其他地方的研究员,被收买的可能性比较低。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极不发达。

    如果那些人想要收买那些老家在深山老林的农村地区的研究员,光是信任二字就难以解决了。

    毕竟研究员需要联系老家那边,只能够通过信件或者电报的方式。

    这,无疑增加了很大的风险。

    也因此,大摸底之后,陈国华、薛亚军他们对这些研究员的情况,就掌握得更加清楚了。

    只要对这类研究员稍加注意,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可以顺藤摸瓜了。

    只不过,世间事,不可能一切事情都会按照计划来发展。

    对于陈国华来说,有了薛亚军这位二把手之后,他确实是松了很多。

    对于这两件事,陈国华只需要做到知情即可,其他的事儿,他可以不用再操心了。

    “老薛,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以后这些方面的事儿,就完全交给你来处理了,我就彻底撒手不管了。”

    听罢之后,陈国华便笑着说道。

    薛亚军闻言,谦虚了一下,旋即表示自己肯定会做好本职工作的。

    他早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角色转换也很快。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陈国华可就轻松多了。

    卸下了这些繁琐的事儿之后,陈国华穿梭在各个实验室的时间就多了不少。

    导致这些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几乎是接二连三地出现。

    制造芯片的临时实验室,已经连续交付了好几家外资公司的芯片,林志武他们还在努力,准备把剩下的芯片,快速交付。

    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这两大技术也相继突破了。

    都是激光器,技术是有很大关联的,之所以是先后突破,那是因为两大实验室都是跟设备研发实验室一起合作完成的,双方之间经常有交流。

    “你们把这台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带回去你们实验室,抓紧时间吃透光纤通信的其他辅助设备的技术.”

    陈国华如是吩咐道。

    光纤通信实验室有不少研究员,毕竟他们这个实验室,需要完成的任务不少。

    眼前这一台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只不过是制备光纤通信的其中一台设备罢了。

    还有很多技术等他们去突破呢。

    等他们离开之后,陈国华这才看向光刻机实验室的一众研发人员,道: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改进光源技术.”

    之前,陈国华他们研制出来的光刻机,所使用的光源是汞灯。

    这玩意儿可以产生波长为400纳米的蓝光和360纳米的不可见紫外线,这是初代光刻机的光源。

    现如今,陈国华他们需要研制的便是二代光源了。

    首先,从发光方式来说,就不是之前的什么汞灯了,而是激光。

    既然是激光,那么就需要不同的激光器了。

    “来来来,老章,你们还记得我之前给你们提到过的深紫外准分子激光器吧?”

    陈国华拍了拍手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但,没等章济川他们回应,陈国华又继续说道:

    “先不提深紫外准分子激光器如何制备,我们来说一说准分子激光这一项技术吧”

    刚把准分子激光器研发出来,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但是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

    毕竟陈国华绝对不会无的放矢,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原时空的历史上,准分子激光是一九七零年的时候,在莫斯科物理研究所发明的。

    这玩意儿就是使用电子束激发氙气二聚体,产生的准分子激光波长为172nm。

    然后在七五年的时候,北美海军研究实验室、诺思罗普研究和技术中心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等多家机构利用电子束激发惰性气体卤化物。

    直到一九七九年,西德朗松珂利才生产出第一台商业使用的准分子激光器。

    现如今这个时空,陈国华他们在研发的过程中,就直接尝试了十种能够产生准分子激光的气体。

    但已经成功的,目前仅有两种,还剩下八种气体的研发工作,并不会结束,而是需要进一步研发。

    换句话说,他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两种可以产生准分子激光的气体。

    “你们觉得这样的准分子激光器,它能有什么作用呢?”

    看着众人,陈国华先是复盘了一下准分子激光器的技术,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章济川当即便举手应道:

    “主任,我知道,这可以应用在光刻机上面,除此之外,我觉得在光学镜片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不错,说对了一点,还有吗?”

    陈国华面露赞许的目光,但却更加期待其他研究员的回答。

    光刻机就不用说了,毕竟这台准分子激光器就是为他们光刻机实验室制造研发的。

    光学镜片的这个作用,也是章济川取巧了,毕竟之前陈国华就给大家科普过关于光刻机的应用了。

    伴随着陈国华的提问,众多研究员们,苦思冥想。

    也有人回答了陈国华的问题,有对有错,倒是让陈国华有些哭笑不得。

    这些研究员的知识面,还是太窄了呀。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