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气。”
“最主要的是,三县人口加上进入紫阳县民众,实则有四县人口。根据户贴制的汇总,其人口总数已达二十多万,不亚于钱江县。”
张天正色道。
“你怎么看?”许元胜看向石镇。
“钱江县的例子摆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军屯制势在必行,这场大雪也让大家看到了,城内才是最安全的。”
“何不顺势而为。”
石镇也赞同道。
“大批城外民众入城,就需扩建城池。”
“那是需要大量银子的。”
许元胜沉吟道。
不是哪个县,都能和钱江县比的。
“大人,我等算过了。”
“人工可以先行赊欠,青砖和石块以及木料不缺。”
“另外雪灾之下,不少民房已不能住人,继续翻盖还不如完全拆了用于扩建城池,在城内搭建新居。”
……
“另外可以先行建外城,城墙需要大批的石块和青砖,可放到后期慢慢的加固。”
“有兵马在外面,若还能攻破城池,那是我等无能。”
张天解释道。
“你们把刚刚所言,形成文字,呈送给府衙。”
“若是三县城内和城外都愿意尽快落实军屯制,府衙原则上是支持的。”
许元胜说道。
“是,大人!”张天兴奋道。
一旁的石镇也满脸喜色,若是如此,集三县之人口也有不输于钱江县的兵马了。
傻子都知道。
越早落实军屯制,好处越大。
许元胜自然看出了他们二人的心思,不过也没有点破,能够为自己所执政的地方谋福利,说明二人心思放在了此地。
不是坏事!
在开阳县住了一晚上。
官道上的积雪已被铲平,勉强可供战马行走。
许元胜第二日就带着人骑上马往府城而回。
这一日早上。
郑九舜和薛涛在张方平的陪同下,登上了城楼上。
看着城外白蒙蒙的一片,特别醒目的是那矗立的瞭望塔以及密密麻麻的人影。
“这瞭望塔若是建在前线,就好了。”
“建在府境之内,是不是有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了?”
郑九舜开口道。
“瞭望塔所需的青砖,为我青州府自产,有府衙以及各县衙门出银,无需民众出银。”
“另外有这瞭望塔,民众心安,商路畅通,兵马方便调动。”
“最主要我等和大人不在一个高度上。”
“我们想的是执政在哪里,就把哪里建设好,不辜负一地民众之供养。”
张方平在一旁解释道。
“虽然有些自私。”
“不过有这份担当和本分,倒也实属难得,总比什么都不干的好。”
郑九舜开口道。
“设身处地的想。”
“有这瞭望塔,睡觉也能踏实不少。”
薛涛淡淡一笑,扭头看向张方平,两人皆是相视一笑,当初大荒国兵马入青州府,那时若有瞭望塔,也能方便传递消息。
现在就无这个担心了。
“那些民众一大早,是要做什么?”郑九舜看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朝着官道走去。
起初还以为是负责镇守瞭望塔的兵士。
现在才看清人数甚多,应该是城外村子的村民。
“应该是铲雪。”
“通过各县发来的文书,各县村民已然扛过雪灾的影响,现在走出家门应该是打算清扫官道,为过往行走提供方便。”
张方平解释道。
“看来你们青州府的府丞,也能早点归来了。”郑九舜笑着道。
“是好久没有见他了。”薛涛笑了笑道。
张方平点头一笑。
“即然路好走了。”
“去钱江县看一看。”
“我倒是对你们这个军屯制感兴趣了,迁移大批妇孺老幼入城,动静着实不小。”
“这可是我们大胜,未曾有过的制度落实。”
郑九舜忽然开口道,目光看向了北方,军屯制朝廷里早就有人喊过,但从未落实过,他对此也颇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