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五章 “逼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这一切的繁华背后,是吴哥王朝对工匠资源的极致利用。

    为了建造这座旷世奇城,吴哥王朝几乎汇聚了整个东南亚乃至印度的顶尖工匠,人数超过二十万,其中不乏世界级的雕刻大师。

    然而,这些能工巧匠的命运,在大元帝国的铁蹄下发生了逆转。他们被江鸿飞“请”至大元,成为了帝国建设的宝贵资源,预示着大元帝国未来建筑艺术的无限可能。

    大元帝国征服吴哥王朝所收获的财富,更是难以估量。

    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统计的财富就已达大几十亿缗之巨,而流入江鸿飞私人库房的财富更是无从知晓。

    这笔庞大的财富,无疑为大元帝国的国力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历史上,金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那个时代最为繁华的东京汴梁城,即便是将东京汴梁城搜刮得几乎一干二净,金国也仅能获得区区六十亿缗的财富。

    ——这个数字在后世看来或许庞大,但实则远未达到金国的预期。面对无法兑现的巨额赔款,北宋朝廷不得不忍痛割爱,以奇珍异宝、丝绸锦缎乃至女性为抵押,最终仍欠下金国金三十四万二千七百八十锭、银八十七万一千三百锭的债务,并承诺每年进贡,以偿还这沉重的战争赔款。

    相比之下,虽然有可能还比不上赵宋王朝,但吴哥王朝亦算是极为富裕了。

    而吴哥王朝并非孤例,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小国,虽规模不一,却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享受着东西方海上贸易带来的红利。

    ——它们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国家能够轻松地从繁忙的贸易中分得一杯羹。

    以至于,即便是规模较小的小国,也能轻易累积起十几二十亿缗的财富。

    谈及海上贸易的繁荣,不得不提大元帝国的崛起。

    自江鸿飞崛起以来,大元帝国便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这一决策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大元帝国在短时间内便建立了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

    据统计,大元帝国已与上百个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从东方的爪哇、渤泥,到西方的印度、阿拉伯,乃至非洲与欧洲各国,无不与大元帝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帝国的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中国历代以农业税为主的王朝截然不同。

    以去年为例,大元帝国的财政总收入高达四亿七千六百万缗。

    其中,农业税,即传统所称的两税,其总额不过六千余万缗,仅占帝国财政收入的微薄一隅,不足其总量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商业税及其专营项目,如盐、茶、酒、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乃至火车、轮船等政府垄断行业的收入,竟高达两亿五千多万缗。

    这一数字不仅震撼人心,更标志着大元帝国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

    大元帝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独树一帜,皆因商业及其相关专营收入首次逾越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一壮举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绝无仅有。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海上贸易,它如同帝国经济的引擎,推动着财富与文明的双向流动。

    江鸿飞掌舵的大元朝廷,深谙此道,不遗余力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构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贸易网络。

    如今,大元帝国的贸易触角已延伸至全球百余个国家,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体系。

    中南半岛的征服,不仅为帝国带来了广阔的陆地疆域,更使得原本便繁荣的海上贸易如虎添翼。

    爪哇、渤泥等南海诸国,印度的小邦国,阿拉伯世界的商贾重镇,乃至非洲与欧洲的遥远国度,均被纳入这一庞大的贸易体系之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皇子大陆,这片被大元帝国新发现的广袤疆土,更是成为了大元帝国海外贸易的输出地,被江鸿飞暗度陈仓送去的上千万人口和一众皇子,给什么要什么,大元帝国再从那里运回来灵石、粮食、橡胶等大宗商品……

    这么说吧,大元帝国的海洋贸易之盛,已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即便是大航海时代的初期也难以企及。

    随着初步工业革命的完成,大元帝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奢侈品资源,更涌现出大量轻工业产品,如成衣、鞋帽、日用器具乃至自行车等。

    这些商品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珍宝。

    大元帝国的造船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铁包木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规模与速度均远超历史上的任何船只,甚至开始尝试运用集装箱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

    航海技术的飞跃,为帝国船只赋予了远航的能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搭乘帝国的船只,穿梭于浩瀚的大海之间。

    更令人瞩目的是大元帝国商人的海外拓展精神。

    他们成群结队地驶向未知的海域,探索新的贸易航线,建立新的商业据点,将帝国的影响力播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商人中,不乏饱读诗书的士子,他们虽未能在科举之路上功成名就,却在商海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了推动帝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随着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大元帝国的海商群体迅速崛起,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据户部统计,各大港口城市中,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缗身家的海商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成为了帝国经济的支柱,更是世界贸易史上的传奇人物。

    海贸商贾之富已令人咋舌,而中南半岛,扼守东西方贸易咽喉,其财富更是难以估量。

    江鸿飞征服此地,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试想,若非江鸿飞耗费巨资建铁路、推工业、兴战事,大元国库或已充盈至数百亿缗,乃至更多。

    当然,如果不是江鸿飞这么折腾,大元帝国也不可能赚这么多钱,更不可能这么厉害。

    所以,江修被江鸿飞几句话就给说得哑口无言。

    不过江修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而是一个以储君为目标的成熟政治家。

    而且,江修忧虑的焦点,非当前之境,而是大元帝国的长远未来。

    大元帝国是拥有众多财富。

    海上贸易是赚钱。

    江鸿飞搞出来的工业革命是能为大元帝国源源不断的收割全世界。

    可这几十亿缗看着是多,但终有枯竭之时,且按江鸿飞的挥霍速度,恐难撑十年。

    更令人忧心的,是大元那庞大的三百五十万军队。

    这支前无古人的巨大军队,年耗一两亿缗,如同无底洞。

    加之伤亡抚恤、老兵安置,皆是沉重负担。

    而江鸿飞若继续征战西域与基辅罗斯那片贫瘠之地,就得花费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军队,关键不会再有收入,恐怕就会使大元帝国陷入无尽的经济漩涡。

    面对此景,江修并未退却,他向江鸿飞躬身一拜,言辞恳切:“父皇,户部虽富,却也需精打细算。以户部之盈余,数十年内或可维系,但长远之计何在?还望父皇三思……”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