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不过西林所内部还挺平静的。
毕竟乔泽也并没有寄希望于这个自然科学家第一年才开始评奖就能直接取代诺奖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他也并不着急。
一个科学类的奖项,不止是需要公信力,同时还需要许多硬实力的支撑。如果把地球简单分成两半,在学术总体层面来说,东半球还是要比西半球稍微落后些的。
所以乔泽其实也并不着急。
预估再等两年,新的数学物理普及之后,这种情况自然会开始改观。
说白了,慕强本就是人类的基本天性之一,而且还是那种藏在潜意识里的天性。能够克制慕强心态的人终究只是少数。所以乔泽一直觉得没有着急的必要。
他甚至都懒得管豆豆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让对面那位学界大佬滑跪的那么快,那么彻底。
不过想来跟他家豆豆无关,主要还是西豆那边的决策。
这就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个道理。同一样东西,生长环境不同,给人的观感似乎是成为了两种东西,自然界内的例子比比皆是。
自然界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遗传和表型可塑性的机制,来调整自身的特征以适应各种环境压力。人工智能的培养也是同一道理。
对于乔泽来说,西豆只要内核可控就足够了。
反正最后肯定会跟豆豆完全合并,无非就是将一些冗余的数据库文件给删除掉,不影响豆豆主体思维模式。在自然界这很麻烦,需要各种通过连续性试验不停地选种育种,但在计算机领域却很简单。
起码就目前来说,乔泽并不打算改变什么。
毕竟,好用。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大概率不会出现第一届乔泽自然科学奖得主,拿了奖但却选择不来领奖的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树在数学奖这块的贡献度分数遥遥领先,不出意外的话,今年首届乔泽数学奖大概率就属于这位许教授了。主要是许昌树那篇论文利用乔代数几何简化泰勒公式推导的影响力的确太大了。
不止是在数学领域,在工程学领域应用更是极为广泛,尤其是搭配计算机使用,能极大的节省算力跟时间,提高计算效率。受益者遍及全球。
当然能断崖式在第一位置,也是因为豆豆很贴心的在正式评奖这个月份,把乔泽从榜单上暂时移除了。
奖项是乔泽跟苏沐橙创建的,总不好自己去拿个奖。虽然乔泽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但这种自己给自己颁奖的戏码,太过抽象,而且没有必要。更别提这本就是早就已经决定的事情。
反正乔泽对于获奖这件事的态度已经很佛系。
之前想要拿诺奖,拿菲尔兹奖,是为了带着李建高一起成为院士。但现在乔泽觉得院士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比如现在学校就有一位大佬级的数学院士,没事儿就喜欢来西林数研所转一圈,还总喜欢拉着所里的年轻人聊些有的没的……
大概只能归咎为距离才能产生美,隔得太近美感就消失了。
大佬级的数学院士平和起来也就跟普通的小老头没啥区别。
当然对于西林数研所内部来说,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第一批表现优秀的助理研究员已经拿到了副研究员的职称。
在给职称这块西林研究所可比国内诸多大学爽快的多。只要贡献度达到了豆豆定下的标准,就能申请参加内部考试,通过了考试就能拿到职称。
总之整个三月对于西林数研所来说,大概就是安静而热闹。
安静是外界的看法,内部大家的积极性都还是极高的。
对于八楼三人研究小组来说,收获还是颇多的。
比如基本完成了对于新加速器理论的数学构型,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建设,并在理论上近乎完美的证明了其可行性。
这大概也是爱德华·威腾哀怨不能发论文的原因。
毕竟这绝对又是一个诺奖级成果。即便诺奖现在的地位尴尬,但明年拿一个乔泽物理学奖肯定也足够了。
但这只是细枝末节,在乔泽看来,目前数研所最大的进步大概在于正式确定了q理论的研究方向。
q理论这个名字同样也是爱德华·威腾建议下的命名,不用问自然是取自乔泽的姓氏。q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确定q空间这种结合了流形概念跟乔代数这种高维代数结构,确定空间中几何对象比如点、线、面这些跟物理实体的对应。
在q空间中的操作,除了传统的加法、乘法之外,以及乔代数几何中的扭曲等计算法则外,还加入了绞合、扩张这些新的运算法则。
当然绞合、扩张这些定义,已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符号,而是一个能捕捉跟描述复杂物理现象的工具。比如光是绞合运算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证明过程。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两个物理实体,它们在q空间中分别由向量 u和 v表示。绞合的运算过程分成了输入跟输出两种态。
输入代表着两个向量u和 v,输出则是绞合后产生的新向量w。
其对应关系就是w=uv=(f1(u1,v1),f2(u2,v2),…,fn(un,vn))
其中,每个fi(ui,vi)是对应元素ui和vi的函数,具体形式又需要一系列定义。
按照乔泽最新整理出的论文,可以用一张简单的例图表示:
是的,数研所八楼的三间办公室里,大家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五楼、六楼办公室里许多听力好的教授们,甚至还经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学术的争吵声。
不过一般都是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大声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乔泽是不参与的,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倾听,然后等待着两人争不出结果,找到他来点评。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不过三月还有件事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在豆豆不懈的教导下,乔泽手底下那五位博士生似乎真的开始开启了。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五个人都在国内数学顶刊投了论文。
其中有三个人期刊编辑已经给出了修改意见,基本上只需要稍加修改就能上线了。
另外两个人虽然还没消息,但想来应该不会等太久也会有结果。
这的确是个极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