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刚落,殿堂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六祖惠能大师好!”乡亲们激动地不约而同说。
六祖惠能在热烈的掌声中站起来,双手合十,向台下行了个鞠躬礼,然后坐回到蒲团上,开始为乡亲们说他所提倡的禅宗禅——“禅宗的禅与六波罗蜜的禅是同一个事物,又是分别的两个事物;它与四禅八定的禅可说是同一个事物,又有所不同。众所周知,禅宗有四句格言,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语言也是应当扫除的,那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不借助语言文字,要想进入禅就很困难,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在这里,我有一个解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所以不立文字者,就是不执着文字,但又不能离开文字,还是要用语言文字作标月之指,因指见月,得月忘指,这就是语言的功能。”
六祖惠能作了一个简明的“禅宗禅”开场白后,便切入禅的起源这一话题:
首先,我讲一讲禅的起源。当然这个问题也只能简单地讲,不能展开讲。要展开讲,几天几夜专门讲禅的起源也讲不清楚、讲不明白。同时,像那样讲是比较学术化的方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场合不太适合。
关于禅的起源,我想分两点来说明:一是在印度,一是在中国。
大家知道,在印度,禅的起源是说,佛到了晚年临于涅槃之际,有一天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知其用意是什么。此时此刻,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在这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禅的起源。
当然这个公案的用意,只是就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件事提出,不能用我们现在人历史的、考证的眼光来看。有这件事,还是没有这件事,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和禅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禅要说明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传说,即使是历史也说明不了禅。所以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个公案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摩诃迦叶尊者是西天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菩提达摩第二十八祖。
菩提达摩到中国来传法,他既是西天的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国的初祖,他的传法经历了许多的坎坷。达摩大师到中国来的时候正是中国佛教义理盛行的时期,义理的规模基本上具备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达摩大师要来中国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就有相当的困难。达摩祖师到了南京,跟梁武帝一席问答,相互之间不能默契。所以他只有辞别金陵,沿着往长安的路线直抵河南嵩山。在那里,九年面壁,等一个人来。从九年面壁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大家可以想到当时弘扬禅宗法门的艰难。
经过九年的时间,才有一位神光二祖到嵩山去依止达摩禅师,求安心法门。神光后来叫慧可,是由菩提达摩给他改的名。这个公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占用过多的时间来讲了。
慧可从达摩那里得到安心法门,这就是中国禅宗的开始,经过两百多年才传到了我。
在我以前都是一个人传一个人,所谓六代传灯,这六代基本上是单传。为什么是单传?并不是不想多传,而是难得其人。这当中,从二祖到三祖、四祖,都是信受的人很少。四祖就是黄梅双峰山的道信大师。那个地方非常好,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从四祖开始才开了一个道场,建立了传法的基地。四祖是“大敞禅门,广接徒众”。就是说禅宗到了四祖,才真正逐步地打开了局面。从四祖开始,不但是传法打开局面,在生活资源方面,他也另辟蹊径,自耕自食,自己来养活自己,才真正走出传法的困境。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广大的信众资源都是在弘扬教义的法师们掌握之下,传心地法门在当时还不能够被很多的人接受。没有信众资源,在生活上一定是很困难的。在中国托钵乞食行不通,又没有信徒资源,怎么办呢?在山区里只能自耕自食。
四祖的道场号称住有1500人,自己开田,自己种粮食,自谋生活。由此以后,四祖传五祖,五祖传六祖,才真正使禅宗在中国开了花。
中国禅宗的起源大略如此:达摩祖师开其端,二祖、三祖承其绪,四祖、五祖、六祖正式开创一个规模。六祖以后,禅宗才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期间经过二百多年艰苦的传法阶段。中国禅宗的起源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