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薛洋扬眉道:“第一,谁说我义务劳动就赚不到钱了?你怎么知道我没有钱?多少钱算有钱,多少钱算是没有钱?莹莹想要的生活,你怎么知道我给不了?第二,你怎么知道我不懂古玩玉石?”

    “呵!”

    赵晓宇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哼道:“好,既然你说你有钱,我也不和你争辩,因为现在我无法去验证你是否有钱,但是你竟然说自己懂得古玩玉石,那我倒要好好考较你的眼力了。”

    赵晓宇环顾四下,想要随便找一样事物给薛洋看,最终目标投到了黄老爷子手里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上,哼道:“你可知道,黄爷爷手里那瓶子是何物?”

    薛洋道:“那是瓷器。”

    赵晓宇笑了起来。

    这一下就连唐装老人也无奈地笑了起来。

    那当然是瓷器,傻子也看得出来那是瓷器。

    薛洋说这话,实在是不害怕被人嘲笑啊。

    以此也可以看出,薛洋的确是不学无术的人了。

    薛洋要知识没有知识,要外貌没有外貌……

    这样的人,如何与赵晓宇争黄莹莹?

    那个年轻女子也叹了口气,只觉薛洋实在有些可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薛洋忽然笑道:“我只问你,那是不是瓷瓶?”

    赵晓宇道:“那当然是瓷瓶。”

    薛洋道:“既然我说对了,你有什么资格嘲笑我?”

    赵晓宇先是一愣,接着哼道:“我问你的是那个瓷瓶的细节!”

    薛洋笑道:“你早就应该这样说的,这瓶子当然是元青花。”

    “嗯?”赵晓宇又是一愣,没想到薛洋竟然知道那是元青花。

    不等众人彻底反应过来,薛洋已经滔滔不绝地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讲述:“元代疆域十分辽阔,兵不戍边,是华夏古代史上对外关系更为主动的广泛时期。元代的平民文化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是华夏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元代绘画抽象简阔,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至今仍然是华夏画的主流风格。元代的制瓷业更加繁荣,风格更加开放。钧瓷由宫廷走向社会普及,虽不知钧瓷窑变的控制技术,自然窑变有时也能巧夺天工。”

    “因仿柴窑色而建于宋代的龙泉窑在元代大放光彩。元瓷呈色普遍浅淡亮丽,发色简朴准确,黑色是元瓷的灵魂色。特别是景德镇与永和镇更是高人云集而异军突起。青花,单色釉,薄胎薄釉以及釉下彩,釉上彩等不断涌现,黑釉木叶纹与燿变天眼令人叹为观止。粗糙与精细并存几乎涵盖明清两代所有品种,为现代制瓷奠定了坚实基础……”

    薛洋又接着说了很长的一大段,听起来如数家珍,竟仿佛在背诵一片早已滚瓜烂熟的课文。

    整个屋子里面的人都傻眼儿了。

    即便是非常懂行的黄老爷子也不能够将元青花的这些历史说得那么详细,但是薛洋却能够说得如此仔细,仿佛盯着百度百科在念内容,这实在不得不让人惊讶。

    而实际上,薛洋的确是在念字。

    每一次动用鉴宝术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会自动出现在薛洋的脑海之中。

    薛洋只需要将这些内容照着念出来就够了。

    尽管如此,也足够惊呆场间众人了。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薛洋不仅懂得古玩玉器,而且还如此精通。

    薛洋一番长篇大论说完,又道:“元青花里面有三大巅峰之作,分别是元青花三顾茅庐大罐、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而此刻老爷子手中这瓶子,便正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无疑!”

    薛洋一番话直说得赵晓宇一愣一愣的。

    赵晓宇很清楚,若是要自己说,自己顶多能说出这乃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根本不可能连这个瓷器的历史都给说出来。

    赵晓宇完全愣住了。

    那个年轻女人也愣住了。

    如果这样的人都不懂古玩,那么什么样的人还懂得古玩?

    只是接着薛洋又道:“若这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真品的确值得鉴赏一番,只可以老爷子此刻手中所抱着的乃是赝品,不折不扣的赝品,真是可惜了。”

    什么!

    听到薛洋的这一句话,所有人都猛地愣住了。

    薛洋刚才说什么?

    老爷子手中这个东西,乃是赝品?

    赵晓宇仿佛抓到了薛洋的漏洞,忽然跳了起来,哈哈大笑道:“你这一次总算是错了!这东西乃是东海市有名的鉴宝大师曹云大师送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而且如果曹云大师真的心又不轨,你认为我爷爷与黄爷爷会看不出来吗?黄爷爷本就是因为古玩玉石发家的,一双眼睛何等犀利?我爷爷也在古玩一道上浸淫了很多年,自然也不会看错。这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当然是真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赝品的!”

    黄老爷子与唐装老人也看向了薛洋。

    他们对自己的鉴宝能力都深信不疑,当然不会认为眼下这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赝品。

    这只怕是薛洋在哗众取宠了。

    面对众人质疑的表情与目光,薛洋忽然笑了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