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傍晚时分,庄虎臣办完事回到荣宝斋,云生凑过去:“掌柜的,额大人找您好几回了。”

    庄虎臣有些意外:“他找我?”

    “今儿个等了您一下午,让我务必告诉您一声儿。”云生撇着嘴,“额大人那个落魄呦,就甭提了。”

    “不至于吧?”庄虎臣半信半疑。

    “没准儿就是找您借钱吃饭呢。”

    “额大人会到这份儿上?”庄虎臣还是不大相信。

    “我瞧着,悬!”云生十分肯定。

    沉默了片刻,庄虎臣说道:“要是这样儿,过两天等我忙过这茬儿,你跑一趟,到额大人府上告诉他,我在鸿兴楼请他吃饭。”

    “还额大人府?那宅子卖啦,眼下额大人住在南横街儿的一大杂院里。”

    庄虎臣吃了一惊:“哟,这可真没想到。”

    几天以后,接到庄虎臣的口信儿,额尔庆尼早早地就到鸿兴楼的门口等上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旧长衫,佝偻着腰,目光呆滞,胳肢窝里还夹着一个卷轴。庄虎臣从远处走过来,额尔庆尼迎上去:“庄掌柜的,您可来了。”

    庄虎臣一怔,竟没有立刻认出额尔庆尼来:“呦,额大人,您怎么成这样儿了?”

    额尔庆尼长叹一声:“唉!”

    “走,咱们边吃边聊。”

    二人进了鸿兴楼,在一个角落里坐定,堂倌走过来:“二位先生,您来点儿什么?”

    庄虎臣不假思索:“泥裹灶膛子鸡、清炒鳝丝儿,这得加香菜末儿,再来一个炒三香菜。”庄虎臣问额尔庆尼:“您还添点儿什么?”

    额尔庆尼摇头:“不添了,这就够了。”

    堂倌又给唱了一遍庄虎臣点的菜,转身离去。额尔庆尼的眼圈儿红了:“庄掌柜的,就是您没忘了我,现如今,我是叫天天不语,叫地地不应,树倒猢狲散哪!”

    “您这是怎么啦?”

    “想不到哇,大清国,说完就完啦!”

    庄虎臣试探着问:“大清国完了,您也不至于这样儿吧?”

    “我被七姨太骗啦。”

    “您一直待她不错啊,她怎么把您骗了?”

    额尔庆尼又是长叹一声:“唉!大清国一完,这就没了进项儿了……”话说到一半,堂倌端上菜来,额尔庆尼抑制不住美食的诱惑:“庄掌柜的,我就不客气了啊。”

    话音未落,一筷子清炒鳝鱼丝已经塞进嘴里,他尽情地咀嚼着,还陶醉地闭上了眼睛。

    “您怎么就让人骗了?”庄虎臣还等着听下文呢。

    额尔庆尼紧着吃了几口,这才腾出嘴来:“家里没了进项儿,就只有卖东西了。”

    “您府上那些东西,可是够卖上一阵子的。”这点庄虎臣心里有数。

    “要不是七姨太使了坏,我哪儿能够到这份儿上啊?东西卖来卖去,我那大宅子的房契就让她弄到手了,她勾着我原来的那个贴身侍从三郎,愣是偷偷摸摸地把宅子卖啦。”

    “不是您自个儿卖的呀?”庄虎臣满脸惊讶。

    额尔庆尼的眼睛没有离开桌子上的菜:“要知道是这样儿,还不如我自个儿卖了呢。”

    “那么大的一个宅子,卖了没分您点儿钱?”

    “卖的时候,我连影儿也不知道哇!卖完了,拿着银票,还带着不少值钱的东西,人就跑啦!”额尔庆尼的眼圈儿又红了。

    “呦,这可真是的!”庄虎臣是万万没想到。

    “庄掌柜的,我不是告诉您了吗,树倒猢狲散哪!除了这俩不是东西的,家里家外的人,也是偷的偷、拿的拿,眼瞧着值钱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额尔庆尼的眼泪流了下来。

    庄虎臣劝慰着:“您可别价,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我这是青山不在啦,还柴火呢?哼,想都甭想!”说着,额尔庆尼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卷轴,给庄虎臣展开,“庄掌柜的,这可是件好东西,要是您喜欢我就让给您了,怎么样?”

    庄虎臣仔细看着卷轴:“沈周的《岁暮高山图》,画是好画,不过……”庄虎臣欲言又止。

    “您说,不碍事的。”

    庄虎臣有些歉意:“我那铺子不收名人字画,没这项业务。”

    额尔庆尼失望了,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儿:“庄掌柜的,跟您实说了吧,眼下,除了您还瞧得起我,还能跟从前似的请我在鸿兴楼吃饭,别的亲朋故旧,都远远儿地躲着了。”额尔庆尼的眼泪又流下来。

    “您可别价。”

    “唉!这画要是您收不了,我给谁去呀?我这俩眼儿一抹黑,让人骗怕啦!”额尔庆尼把画卷起来,“回头儿又是一文不值二文的,白扔啦!”

    看着额尔庆尼可怜兮兮的样子,庄虎臣心中不落忍:“额大人,我不是也没说死嘛,您要是信得过,就先把画给我,我拿回去琢磨琢磨。”

    额尔庆尼赶紧递过来:“信得过,信得过。”画有了着落,额尔庆尼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吃上了:“鸿兴楼的泥裹灶膛子鸡,您还甭说,味儿就是地道儿,在北京可是独一份儿啊……”

    额尔庆尼的画展开在荣宝斋后院北屋的条案上,张喜儿和王仁山围在桌子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庄虎臣坐在一旁,他问张喜儿:“你觉着怎么样?”

    “我瞧着不错,可是,掌柜的,我可看不出门道儿来。”

    “要是你没上手就能看出门道儿来,还不成精啦?”庄虎臣又问王仁山:“你呢,仁山?”

    “我看是沈周的真迹,您瞧,这是沈周独有的‘短条皴’,起笔、收笔不裹锋,虽说皴笔的层次不算多,可斫得好。”

    庄虎臣颇为意外:“你懂画?以前没听你提过呀?”

    王仁山一笑:“我爹喜欢字画,也好画几笔,我也就是学了点儿皮毛,不过,您也别听我的,这画还得找懂的人掌掌眼。”

    “那是。”庄虎臣点头。

    “掌柜的,这阵子老有人上铺子来,问收不收字画。”张喜儿给庄虎臣续上茶。

    “我也琢磨这事儿呢,做买卖,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咱荣宝斋虽说一直是家南纸店,可眼下风头儿变了,咱们也得跟着风头儿走。”

    王仁山思忖着:“您的意思是,咱们增加新业务?”

    “对,眼下正是收名人字画的好时候,大清国没了,这阵子,宫里头的东西开始向外流了,前朝的王公大臣,像额大人这样儿的,没了进项儿,往后都得靠卖东西过日子。”

    张喜儿想了想:“咱收古玩不是来钱更快吗?”

    庄虎臣摇头:“不成,古玩这行儿水太深,弄不好就翻船。”

    “那名人字画就不翻船啦?”

    “名人字画我好歹有点儿底儿,但先别指望这个发大财,有人送来,撞就撞上了,价钱高的、瞧不准的,都不要。”

    张喜儿皱着眉头:“咱铺子里,除了您和仁山懂一些,我和伙计们都不懂,这怎么办呢?”

    庄虎臣喝了口茶:“做这个,心态要好才成,从明儿个起,我先把跟名人字画有关的一些个东西,陆续教给你们。”

    下午,庄虎臣拿着卷轴来到了贝子府,徐连春打开大门,见是庄虎臣,他眼珠子一转,立刻点头哈腰的,显得分外殷勤:“呦,庄掌柜的,您可是稀客,快里边儿请。”徐连春把庄虎臣让进了书房:“庄掌柜的,您先坐会儿,我这就给您请贝子爷去。”

    院子里,用人端着茶往书房走,徐连春走过去,揭开茶壶的盖瞧了瞧,吩咐道:“换好茶去。”

    “徐管家,来的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不就是荣宝斋的掌柜吗?”用人不以为然。

    徐连春的眼睛一瞪,小声骂道:“你懂个屁!眼下,荣宝斋的掌柜就是咱府里的财神,快去,手脚麻利点儿。”

    贝子爷热情地走进来:“庄掌柜的,咱们可老没见了!”

    庄虎臣站起身:“贝子爷,您的身子骨儿还是那么硬朗。”

    “嗨,没心没肺,瞎混吧!庄掌柜的,你坐。”贝子爷在庄虎臣对面坐下。

    庄虎臣问道:“这些日子,您都忙乎什么呢?”

    “忙乎什么?大清国都完了,我还有什么可忙乎的?”贝子爷一脸的无奈。

    “那也不能一天到晚就闲坐着吧?”

    “嗨,在家里逗逗鸟儿,烦了,出去听个戏,可不就这些吗,还能有什么新鲜的?”

    庄虎臣心中暗喜,他不动声色:“贝子爷,您打小儿在宫里出来进去的,还有您那各府的亲戚家里,名人字画可是没少瞧吧?”

    贝子爷点头:“是没少瞧,您还真别说,年轻的时候我可是正经迷过一阵子,没少下功夫。”

    “那眼下呢?”

    贝子爷凑近了庄虎臣,压低了声音:“正坐吃山空呢,谁还有心思弄那个呀!”

    庄虎臣把额尔庆尼的画展开:“您给掌掌眼?”

    贝子爷饶有兴趣地看着:“沈周的《岁暮高山图》,这画我见过,最早是我那发小儿额尔庆尼在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的任上,山西巡抚祝寿的时候送给他的,他送没送人我就不知道了,哎,庄掌柜的,怎么到您手里了?”

    “怎么到我手里就不跟您多说了,您觉着,值多少银子?”

    贝子爷迷惑不解:“干吗呀?”

    “有人要卖,我拿不准是真的还是蒙事的,请您给掌掌眼。”

    贝子爷仔细看了看:“是真迹,没错儿。”

    庄虎臣反问道:“您怎么就那么肯定,它不是假的呢?”

    贝子爷把画挂在墙上,向后退了几步:“沈周的晕染,浑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气,整幅作品妙韵生动又干净爽朗,大手笔啊!想仿沈周的画可不那么容易。”

    “要是作假的人,把沈周的绝活儿都学到手了呢?”

    贝子爷笑了:“庄掌柜的,那这作假的人就可以自成一家,不必费尽心机仿沈周了。咱们中国画讲究笔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执笔、下笔的习惯,这执笔的高低、立斜,下笔的轻、重、缓、急,再有,是悬肘还是悬臂,手腕的位置在哪儿,画和顿出来的点、线可是大不一样。”

    庄虎臣频频点点头。

    贝子爷继续说道:“自成一派的画家,他们的笔法特点,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慢慢形成的,这里面熔铸着画家的气质和个性,这是学不来的,作假的人刻意去临摹,玩好了顶多闹个形似,达不到神似。”

    庄虎臣很是钦佩:“贝子爷,我算找对人了,您的眼里可是不揉沙子,真的假的一瞧就知道。”

    贝子爷摆手:“可别这么说,这里的门道儿也多着呢,我不过是真迹见得多了,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辨出真伪。”

    庄虎臣摊牌了:“贝子爷,我今儿来是想跟您商量件事儿,往后,荣宝斋得着什么好字画就拿过来请您瞧瞧,辨个真假,不妨碍您玩鸟儿听戏,给您多少酬劳合适,您先开个价儿。”

    “这个……您跟徐管家商量去吧。”贝子爷痛快地答应了。

    慧远阁里,宋怀仁正在仔细端详一幅画,陈福庆从后门踱进来,坐在太师椅上,不紧不慢地说道:“怀仁哪,昨儿晚上我跟金先生谈妥了,他答应帮咱的忙儿。”

    宋怀仁听罢,喜上眉梢,他殷勤地给陈福庆沏上茶:“金先生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会长,只要他肯帮忙把那些画家的线儿给咱搭上,余下的,您就好儿吧!”

    陈福庆半信半疑:“也别高兴得太早了,那些画画的,我瞧着一个儿个儿的脾气都大着呢,哪那么好摆弄啊?”

    “咱干吗摆弄人家啊?他还当他的大爷,咱们是帮他卖画,中间抽头儿,大钱他赚,这叫互利,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陈福庆一扭头,看见李默云走进了荣宝斋,心不在焉地嘀咕了一句:“两全其美……”

    宋怀仁顺着陈福庆的目光望过去,随口说道:“这家伙又打上荣宝斋的主意了。”

    陈福庆警觉起来:“你认识他?”

    “不、不,我不认识。”宋怀仁赶紧否认。

    陈福庆心里全明白了,他把手里的茶碗放下,审视着宋怀仁:“怀仁,李默云的底儿我都清楚,你在茂源斋的时候怎么着我不管,在我慧远阁可不能来这个。”

    宋怀仁意识到刚才说走了嘴,他毕恭毕敬地回答:“知道。”

    “我看,联络画家的事儿先放一放,我这儿有笔现成儿的买卖,过两天你到徽州跑一趟。”陈福庆改了主意。

    宋怀仁的眉头皱起来:“大伙计,这刚有点儿眉目,我看还是尽早做起来好。”

    “着什么急呀,又没人跟你争跟你抢的,以后再说吧。”陈福庆站起身,走了。

    宋怀仁看着他的背影,心中骂道:笨蛋,傻死算!

    李默云三十来岁,其人来历不明,就仿佛是随风吹来的一粒草籽,不知从哪天开始就在琉璃厂生根发芽,倒腾起了古玩字画。他个头儿很高,极瘦,穿着件浅灰色的长衫,腋下夹着一个卷轴,像影子一般飘进了荣宝斋。

    云生迎上去:“先生,您要点儿什么?”

    李默云并不搭理云生,而是直奔挂着名人字画的西墙走过去,云生只好尾随在他身后。过了约莫一袋烟的工夫,李默云仔细地看完每一幅画,遗憾地摇摇头,托着长腔,慢条斯理地问道:“荣宝斋也是家大铺子,号称也做名人字画,怎么没见着好东西呀?”

    这话云生可不爱听,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应承:“在您眼里什么才算好东西?要是觉得这儿挂的都不喜欢,我还可以带您到里边儿瞧瞧。”

    “走,那就里边儿瞧瞧。”

    云生把李默云带到了荣宝斋后院的东屋,叫来了张喜儿。张喜儿请他坐下,客气地问道:“先生,您是想要幅字儿呢,还是要画?喜欢谁的?”

    李默云把腋下夹着的卷轴放在桌子上:“您就是大伙计张喜儿?”

    张喜儿点头:“我是。”

    “那我算找对人了。”他环顾左右,压低了声音,“您……说话算数?”

    “您想要谁的字画我卖给您,我收钱您拿走字画,这跟说话算不算数有关系吗?”张喜儿的口气变了。

    李默云并不在意,他套着近乎:“我明白了,敢情荣宝斋的规矩跟慧远阁不一样,不过,大伙计,我瞧着您是个老实人,我就是愿意跟老实人打交道,咱俩做笔买卖怎么样?”

    “您……什么意思?”张喜儿满脸狐疑。

    李默云把卷轴打开:“这幅画,您瞧瞧。”

    张喜儿反应过来:“您这是要卖画?早说呀。”

    李默云又压低了声音:“大伙计费心把它卖个好价钱,我会单给您好处,我跟琉璃厂的铺子都这么办。”

    “这个……”

    李默云凑近了张喜儿:“我手里有不少好东西,跟您这么说吧,要是您愿意,咱们借着荣宝斋的名声自个儿折腾,钱可是大把地赚,慧远阁的陈大伙计就没少捞,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就您在荣宝斋挣的那点儿辛苦钱,哪辈子才能发大财呀?”

    张喜儿不置可否。

    李默云收起卷轴:“您好好琢磨琢磨,想明白了就来找我。”他把一张名片留在了桌子上。

    民国初年是个动荡的时代,正当琉璃厂上的各家铺子使出浑身解数琢磨赚钱的新门道时,1917年6月14日,长江巡阅使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军”进入北京,黎元洪大总统被迫下令解散国会,7月1日,“辫子军”控制了通往紫禁城的道路及电信局、车站等一些重要场所和设施,张勋通电全国各省,宣布已“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即刻“遵用正朔,悬挂龙旗”。

    京城的旗人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额尔庆尼更是泪流满面,他击磬焚香,对着紫禁城的方向长跪不起:“皇上啊皇上,您终于回来啦……”而更多的人对小皇上忽然又回到了龙椅上感到惊诧。

    那天上午,一队“辫子军”在琉璃厂快马驶过,伙计们纷纷从铺子里出来看热闹,陈福庆紧走几步赶上前面的庄虎臣:“嘿,庄掌柜的,新鲜了,皇上都没了好几年了,怎么又出来梳着辫子的官军了?这算哪一出啊?”

    庄虎臣摇了摇头,没答话,他急匆匆地向荣宝斋走去。进了铺子,庄虎臣皱着眉头吩咐云生:“赶紧到后头找辫子去。”

    云生以为自个儿听错了,他瞪大了眼睛:“掌柜的,您说什么呢?”

    “我让你到后头找辫子去!”庄虎臣不耐烦地重复了一遍。

    “这上哪儿找去呀?早没了。”云生转念一想,“您要辫子干吗呀?”

    庄虎臣坐下:“昨儿个皇上又给请回来了,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黄龙旗又挂上了,没辫子哪儿成啊。”

    “这不是给咱们出难题吗?”云生噘起了嘴。

    庄虎臣正在想主意,张喜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掌柜的,不好了,额大人领着辫子兵奔咱们这儿来了。”

    “啊?额大人又抖起来了?那得赶紧准备准备。”庄虎臣带着众人七手八脚地忙乎开了。

    不大一会儿,一队辫子兵簇拥着额尔庆尼和张勋在荣宝斋的门口下了马,张勋看了一眼门楣上高悬着的匾,走进了荣宝斋。

    庄虎臣的脑袋后面拖着一条临时用麻绳编的假辫子慌忙迎上去:“大人请。”

    张勋在铺子里四处看着:“听说,皇上以前使的御笔、龙墨都是从荣宝斋进的?”

    庄虎臣点头:“没错,您……想用点儿什么?”

    “我不用什么,是给皇上用,还照老规矩办,马上派人送到宫里。”

    “是,大人。”庄虎臣恭敬地答道。

    额尔庆尼凑近了庄虎臣:“张大人可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儿,皇上刚回宫里,各项事务还没落听,张大人就张罗上了,一看,没有御笔、龙墨,这哪儿成啊?可不能坏了规矩,这么着,张大人亲自就过来了。”

    张勋在铺子里转了一圈,临走的时候发现了庄虎臣脑袋后面拖着的假辫子,他伸手抻下来:“掌柜的,你这辫子……”

    “临时凑合凑合。”庄虎臣很是尴尬。

    张勋把假辫子狠狠地扔在地上,语词严厉:“辫子凑合凑合也就罢了,本官不追究你,可皇上的御用品你可不能凑合,不然,后果你是清楚的。”

    庄虎臣的脸上冒出了冷汗:“不敢,不敢,额大人做证,荣宝斋卖的就是这块牌子。”

    没过几天,庄虎臣就按照老规矩把皇上御用的文房用品赶制出来,如数送进了宫里。他心里还盘算着:这下可好了,和宫里的买卖又接上了,往后荣宝斋的生意又能红火起来……可谁承想,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庄虎臣想的那样简单。7月12日,庄虎臣正走在前门大街上,忽然身后传来密集的枪声,他赶紧闪身蹿到旁边一家饭庄的台阶上,只见一队辫子兵仓皇逃窜,后面不远处,政府军的骑兵追赶上来,辫子兵落到地上的黄龙旗被政府军的骑兵任意践踏着,路上飞扬起漫天的尘埃……庄虎臣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没醒过味儿来。

    马路对面二楼的一个茶馆里,额尔庆尼垂头丧气:“唉,好日子还没开始呢,又没了!”

    贝子爷苦着脸:“咱没那造化,也就甭惦记了。”贝子爷一扭头,发现了庄虎臣:“哎,那不是荣宝斋的庄掌柜吗?”

    贝子爷刚要探出头去打招呼,被额尔庆尼拦下了:“您千万别叫他,我还带着张勋去了趟荣宝斋,给皇上弄了不少上好的文房用品,连银子也没给,说是先欠着,这下全褶子了,唉,往后可怎么见人呢。我对不住庄掌柜的呀……”额尔庆尼捶胸顿足,声泪俱下。

    张幼林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果然不出他之所料,皇上复辟的闹剧只上演了十二天就草草收场了,日子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就跟没发生过一样。不过,经历了这个变故,庄虎臣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腰也佝偻起来。张幼林心里明白,这个打击对师父而言是十分沉重的,他在琉璃厂经商几十年了,还没这么大笔地赔过银子,所以,这天晌午吃过饭,张幼林特意到铺子里去跟庄虎臣聊天,给他宽宽心。

    张幼林逛进荣宝斋后院的北屋,他诧异地看着庄虎臣:“师父,您这假辫子还留着呢?”

    庄虎臣神色不安:“幼林,我这心里头后怕,要是皇上哪天再回来呢?”

    “没有的事儿,张勋不就才闹腾了十二天吗?谁也不能逆历史的潮流而行。”张幼林在庄虎臣的对面坐下。

    “但愿吧,你说,给宫里送的那批东西,银子还收得回来吗?”庄虎臣心里一直琢磨这事。

    “您找谁要去呀?额尔庆尼能出得起这笔钱?段祺瑞带着兵又打回来的时候,张勋躲到了荷兰使馆,现在早不知去向了。”

    “那就没人抓他吗?”庄虎臣还心存一线希望。

    “据说,张勋的原配夫人曹氏对张勋热心恢复帝制很有看法,但曹氏管不住张勋,她知道这么闹下去没有好下场,就派靠得住的人带着三十万两银票到广州拜见了孙中山先生,一方面以此举支持国民革命,另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