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9章 就问你急不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本以为在派出所,更或是事发现场,问过后才知道,事情与李定安想像的不一样。

    失主是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收藏家,与台里某栏目的负责人认识,辗转联系之后,他的收藏室成了此次剧组的取景地之一。

    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不小心弄倒了机器,撞翻了博古架。所以,打碎的不止是一樽花瓶,而是好几件。

    失主很客气,说其他的都算了,只赔这件花瓶就行。然后让秘书把打碎的东西和发票一起送到了酒店。

    但摄影师很委屈,讲的声情并茂,说那座架子明明靠着墙,撞了一下之后,却是朝前倒过来的?

    制片人直觉摄影师在说谎:既便想碰瓷讹人,也不可能讹到央视的头上。

    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凭直觉,最好鉴定一下,和苏秀一商量,她们就想到了李定安。

    苏秀是于徽音的带教老师,对她非常照顾,不止一次给于徽音提过,还给李定安打过电话,正式邀请他担任节目组的嘉宾。因为实在抽不出时候,李定安婉拒了。

    所以于情于理,他都得来一趟。

    到了酒店,剧组正在开会,接到于徽音的电话,苏秀和制片人宁晶一起迎了出来。

    看到李定安,宁晶双眼微亮,笑吟吟的伸出了手:“李老师,久仰!”

    带着点调侃的性质,但不是质疑李定安学识和能力,而是过于惊讶他的年龄。

    而这句“久仰”,也并非完全客气。

    古新风开播近一年,常驻嘉宾有六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青,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吕本之,京大文博学院副院长吴湘、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馆员程永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穆振……

    吕本之和吴湘都不用说,程永权在“蒙古瓷”的项目组,包括穆振,大学里没少给李定安讲课。

    一提李定安,穆振就竖大拇指,说任教二十多年,见过的刺头学生数不胜数,但像李定安这种让学校领导都挠头、又拿他没办法,头疼之余还有点欣赏的学生,真就没几个。

    又把他上学时期带同学抗议、逼着学校开除老师、换食堂承包商的那些事情讲了讲。

    吴湘就笑,说李定安现在已经改邪归正,在京大从来没闹过事。

    穆振却嗤之以鼻:吴院长你数数,李定安去了你们学校,上了几天课?

    他就是想闹事,也得有适应和熟悉环境的时间……

    吕本之和程永权则是夸,说自从李定安到了国博和故宫,馆员们的收入涨了好大的一截。

    灌的耳风多了,难免好奇,宁晶就顺手查了查……然后,她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这人开了挂吧?

    算是见到了真人:很帅气,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温和谦恭,见人就笑。

    哪像刺头了?

    来的路上于徽音介绍过,了解了一些:这位宁导还不到四十,在央视文创类的节目的导演和制片人中,已经算是非常年轻了。

    但在业内很有名,担任过元宵晚会的总撰稿,春晚的设计师,《国家宝藏》的编导,还拿过白玉兰奖。

    宁晶伸出手,他轻轻握住:“宁导叫我小李就行!”

    “李老师不用谦虚!”宁晶笑着摇头,“部级项目负责人的含金量,我还是懂的!”

    这是实话。

    像程永权,研究员馆员,正高级别,知名专家,业内权威。但如果负责项目,至多也就是市厅一级。

    包括吴湘,一年立项的课题够多,但大部分都是校内项目。

    倒不是说级别不够,而是考古、文化领域的研究项目评定准则非常高,像三星堆,影响力够大了吧,也才属于“国家级专项基金项目”。

    往上,还有“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重大项目”。

    再往下还有,“国家级社科重点专项”、“国家级社科基金专项”、“国家级软科学基金专项”。

    像珍珠釉,至少也能达到“软科专项”的标准,像“镜光瓷”,最差也是“社科专项”。要是能往“军工”的方面沾一点,搞不好就成“重点专项”了。

    所以像刚刚申请的“南昌朱氏宗祠”、“八大山人故居”、“苗巫文化传承”等省级项目,李定安就觉得划不来研究,也没时间研究,索性全丢给了老师和同学。

    但搁一般的正高研究员,能吃一辈子……

    李定安开门见山:“宁导,东西在哪?”

    “在会议室!”

    “在开会?”

    “对,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肯定要总结学习,以免重蹈覆辙,不过不影响!”

    宁晶做了个手势,助理打开了门。

    会议室不大,大概三十多号人。屏幕上播放着图片,面前的桌子上还摆着碎瓷片。

    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正在强调,比如以后该怎么注意和避免。看到进来好多人,宁晶和苏秀也在,他本能的停了下来。

    随即,他脖子往前一伸:“李老师?”

    李定安定眼瞅了瞅:故宫的助理研究员,丁立成的学生,主攻字画,瓷器也有涉猎。李定安就记得,好像姓崔。

    “崔老师,好巧?”

    “李老师,我是这一期的外景嘉宾……您这是?”

    “哦,我老家在保定,和苏老师也认识……”

    明白了,专门请来鉴定的。

    他连忙下了讲台:“李老师,您请!”

    “没事,一起……”

    他刚要介绍,李定安摆摆手:“先看东西……”

    崔立点点头,递上了强光手电和放大镜。

    底下顿时哗然……

    “快看,像不像中午来接于大小姐的那位?”

    “不是像,而是本来就是……长这么醒目,你还能认错?”

    “是没敢认:他跑这干嘛来了?”

    “送于徽音的吧,看,于徽音也在门口……”

    “压根不是一回事……我是说:宁导和苏编怎么跟在他后面?”

    “是挺奇怪……”

    说着奇怪,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崔立本来讲的好好的,看到进来人,本能的停下,然后快步下了台。

    握手、问候、又稍稍的欠了一下腰……一气呵成,不见半点生涩,好像这一套动作已经有过好多遍。

    崔立是这一期的外景嘉宾,拍摄时,所有镜头中,除了古玩,剩下的全拍的是他,不是主角胜似主角。

    很渊博,也很专业,包括宁晶、苏秀对他都很尊重。

    其他人更不用说:对以“古玩元素”为线索,溯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演节目组而言,故宫近似于殿堂,故宫的研究员就代表“权威”。

    所以想不通,这声“李老师”,是从哪论的?

    再看姿态:礼让、拿放大镜、拿手电,再往旁边一站……像极了平时跟在他身边打下手的助理……

    一瞬间,上午才见过李定安的那几位全愣住了。

    就觉得又惊又怪,眼睛直勾勾的瞅着讲台,还小声说着话。

    顿然,宁晶目光扫了下来,会议室里为之一静,鸦雀无声。

    没人敢说话,只能仰着脖子转着眼珠,往讲台上打量。

    “崔老师看过了吧?”

    “看过,但我是门外汉,就看出是清朝中晚时期的珐琅瓷!”

    “您太谦虚!”

    说着话,李定安拿起放大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