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也知道陈慕武在假期的时候去了法国巴黎,去那里找谁,不言自明。
他始终记得自己在去年从利物浦回剑桥的火车上,说给陈慕武当证婚人的事情。
现在同样是坐着火车,于是卢瑟福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调侃了一番。
煎熬了几个小时后,总算是到了伦敦。
陈慕武拒绝了和其他人一起到学会准备的地方住宿的邀请,而是仍然像往常一样,跑到了英国公使馆。
铁打的公使馆,铁打的朱兆莘。
从去年升任驻意大利公使之后,朱兆莘就一直为赴任在做准备。
从此他俩每一次见面,都会让彼此认为是在英国见的最后一面。
结果这一年当中,就见了至少三次最后一面。
没有任何意外,朱兆莘依然在伦敦留守。
同样没有任何意外,这次确实是在英国的最后一面了。
国内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新任驻英公使已经确定,只等过完春节之后,就从国内出发,来英国赴任。
虽然外交部给出来的名单上,这新一任的公使是曾经担任过总理的颜惠庆。
可朱兆莘却告诉陈慕武,叫他别抱太大希望。
他在英国当了五六年临时代办,名义上的驻英公使始终都是顾维钧,可是这位顾公使在英国履职的时间,从头到尾加起来都不够几个月。
据朱兆莘估计,这位颜前总理也同样不会在英国待多久。
或许他干脆来都不来,只会再派一个参事或者一等秘书继续做临时代办应付差事。
这其实对陈慕武算是个好消息,在英国“代天巡狩”的人地位越低,那么自己也就越能更好地便宜行事。
……
欢迎新加入学会的会士们,为去年取得成就的一些人颁发隶属于皇家学会的各种奖牌奖章。
陈慕武早就预见到了这次会议的无聊,玻尔虽然在最后一天出现在了会场当中,可两人也仅仅是简单打了个招呼。
“玻尔教授,祝贺您成为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士!”
“哎呀,陈博士,好久不见,过去一年你又取得了那么多的成果,真叫人羡慕。”
寒暄之后,玻尔并没有继续和陈慕武谈心,他也不急于在这一刻就开始挥动小锄头。
在伦敦参加完皇家学会的仪式之后,玻尔还会到剑桥大学住上几天,做做报告,参观参观实验室,和物理学同行们交流经验。
到时候,他们两个人之间有的是时间。
但这次伦敦之旅对陈慕武来说,除了浪费时间之外,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1月26号,卢瑟福邀请了几位皇家学会的会士,包括他的两位好学生,陈慕武和远道而来的玻尔,一起去伦敦苏豪(Soho)区弗里斯街22号的一间实验室里参观访问。
一开始听说是实验室,还是建在富人区的实验室,陈慕武以为多半是伦敦那个有钱人闲得无聊,心血来潮,想要研究一下科学。
他能做出这种推测,并不是完全出于仇富心理,而是因为去参观访问的除了他们这些皇家学会的会士,同行的还有《泰晤士报》的记者和摄影师。
只有无聊的有钱人,才爱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来。
可等到了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此前的猜测大错特错,这间实验室里还真有新鲜玩意儿。
苏格兰人约翰·贝尔德,是实验室的拥有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电视机的人。
早在去年的3月25日,他就已经在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进行过为期三周的公开演示,用他发明的电视系统向人们展示移动剪影。
这次,他又通过《泰晤士报》,邀请皇家学会的会士们到实验室里参观作见证,来证实他确实发明了一种能够实时传输运动图像的新鲜玩意儿。
当电源开关接通之后,一个被打了很多个孔的圆盘开始转动,转盘后的电灯泡被不断遮挡又释放,从孔洞当中通过的灯光忽明忽暗,照射在贝尔德的助手奥利弗·哈钦森的脸上,然后反射的光被一种设备捕捉并转换成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传输,和一系列的逆向操作,最终把哈钦森先生的脸,在贝尔德的电视上显示了出来。
《泰晤士报》的摄影师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世界上第一张电视显像照片,就这样被记录在了照相底片当中。
陈慕武对贝尔德发明的这个电视不怎么感兴趣。
因为像这种机械扫描式的电视,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
用电子扫描的电视才是未来电视发展的主流,淘汰机械式的,也正是这一种。
不过陈慕武也算不虚此行,他从这次的实验室参观活动里受到了两点启发。
第一点是关于那个已经被卡文迪许实验室搁置的电子显微镜项目的。
之前陈慕武一直没弄明白的一点,是如何把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结果具体呈现。
他当时想的解决办法,是每进行一次样本观察就在里面放上一张显像底片,通过照相的方式,记录观测到的最终结果。
不过既然有了电视,那么也可以直接把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转移成电信号,然后额外安装一块荧光显示屏幕,这样就能在不频繁更换底片的情况下,来观察显微结果了。
在二十年代,能在电子显微镜上利用这种技术,无疑是很先进的。
至于得到的第二点启发,是贝尔德在演示完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陈慕武无意间听到的。
他向记者们讲述了研制电视时的艰辛过程,说自己曾经在一次实验当中,接触到了高达一千伏特的电压。
虽然这次意外没有闹出人命来,但还是让他的手变形,留下了残疾,并被房东赶了出去。
贝尔德继续在那边忆苦思甜,而陈慕武的思绪却早就放到了高压电上面。
现在他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小组,也正在研究和高压有关的东西。
这种高压不但能够加速粒子,对原子进行粉碎,同样也能电死人。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对起电机周围的环境做到绝缘处理。
这是自己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疏忽,而这个疏忽还是人命关天的!
还好起电机的材料没准备完全,也没开始正式建造。
牢还没破,羊也没亡,不需要补,只要提前加固就可以。
如果真要是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闹出人命,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