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3汉学教授陈慕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不来台啊。

    辛辛苦苦编讲义,又备了那么久的课,这不就全变成无用功了吗?

    陈慕武还是有些不放心,他随便点了几个学生,又随便抽了几道课后习题,让他们给出题目的答案。

    因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给出答案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一致。

    但无论快慢,至少那些答案都是和之前奥本海默帮他计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

    都说在大学里上课难。

    可是,给大学生上课也不容易。

    尤其是剑桥大学的大学生!

    这让陈慕武又一个希望落了空。

    他在剑桥大学讲课,一方面是为了遵循三一学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想为以后的讲课练练手。

    但谁知道,这些学生连最后一章的习题都给做出来了,那再讲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可怜他准备了很久的这一门线性代数,才刚一出生,就立马夭折了!

    临时改课吧,又不太现实,至少今天这第一堂课不太现实。

    除了线性代数,陈慕武什么都没准备啊?

    难不成给大家讲讲,自己最近做了个好玩儿的起电机,能产生几万几十万伏特的高压静电,市场前景良好,欢迎大家来投资?

    干脆还是把这个难题,抛给提出来的那些人吧!

    “既然你们不想听线性代数,那你们想听什么?”

    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台下便七嘴八舌地给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回答。

    有人说想听相对论,有人想听量子力学。

    还有人对宇宙膨胀感兴趣,难不成中囯古代的时候真有那么一个拿着斧子的盘古氏,大斧一挥,就把天地分成了两半吗?

    那肯定是没有啊!

    都说了是神话传说,怎么还能当真呢?

    不过这个人的建议,倒是给陈慕武提供了一个消磨这堂课剩余时间的点子。

    他之前带着些恶趣味地进行文化输出,把盘古和大爆炸这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

    那现在也能如法炮制啊,讲讲中囯古代的物理学发展不就好了吗?

    到了这个时候,墨家的《墨经》就成为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在中学物理的教科书上,讲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节,总会举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并且在这个实验的介绍里,也会指出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种现象的人。

    但是到了那些喜欢夸大事实的公众号上,墨子的功绩就被各种毫无底线地歪曲放大了。

    说什么“墨子比阿基米德早几百年发现杠杆原理”啦,“墨子比牛顿早几百年发现力的本质”啦,这些全都是无稽之谈。

    就拿杠杆原理来说,虽然墨子生活的时代,确实比阿基米德早,可是《墨经》中记载的“负而不翘,说在胜;衡而必正,说在得”,充其量算是一种实验现象,不但不是完备的杠杆原理,也完全没有给出具体推导证明过程。

    为什么“墨子发现小孔成像”会被写进教科书,而“墨子发现杠杆原理”却在课本上不见踪影?

    这正是因为教科书是很严谨的地方,容不得半点模棱两可。

    如果只观察到实验现象,就能说是得出其背后的原理的话,那么何不更加大胆地说,尼安德特人比墨子还早了几十万年,就发现了杠杆原理呢?

    虽然盲目自大不可取,但是这些公众号中谈到的噱头,倒是可以让陈慕武化用到唬人上面,反正他也不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

    于是陈慕武在剑桥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从枯燥无味的线性代数,变成了“暴论”发布现场:

    比亚里士多德更早发现小孔成像,比阿基米德更早发现杠杆现象,比欧几里得更早对圆做出了定义……

    凭一己之力,虐了三位古希腊的科学家。

    这让墨子和他的著作《墨经》,也在课堂上火了起来,并渐渐传遍了整个校园。

    从那天之后,陈慕武的线性代数课仍然按照课程表上的时间进行着。

    只是他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和线性代数毫无关系了,反而更像是《中囯古代科学技术史》。

    除了墨子的《墨经》,还有张华《博物志》当中的摩擦起点。

    除了这些勉强算是科学书的典籍,还有各种成语俗谚。

    “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达到沸点之后,液体还要继续吸热。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是不是具有无限可分性?德谟克利特说不行,庄子说可以。

    出于对某位长者的尊重,陈慕武甚至着重地讲了讲最后这一句,并且还堂而皇之地把它和卡文迪许实验室联系到了一起。

    “有人说原子不可分,可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前任主任汤姆孙爵士却发现了原子里的电子。

    “又有人说原子核不可分,可是我的老师卢瑟福,却又发现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并且一直坚信除了质子以外,原子核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电中性粒子。

    “现在又有人说,质子就是最小的一种粒子,绝对不可能再继续分下去了。

    “这种说法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我觉得质子未必不能继续分,说不定他里面还有更小的东西存在着。”

    这样一来,若干年后,他陈慕武是不是又能成为了预言夸克存在的第一人了?

    这门名为《线性代数》的课,在剑桥大学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在学期进行过程中,连教室都换了几个。

    也就是李约瑟已经从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博士毕业了,最近不在学校。

    他要是旁听了陈慕武的这门课,估计都能提前几十年就开始思考他的那个“李约瑟难题”了。

    陈慕武这个课的爆火,也给了老汤姆孙一些启发。

    在三一学院新设教授的提案,被评审委员会给驳回了。

    可如果以剑桥大学汉学系的名义申请,让陈慕武这个正儿八经的中囯人去当个汉学教授的话,这次是不是就能通过了呢?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