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多轻省的赚钱办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蔡文升张口还想再说些什么,顿了几息后还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江海作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虽然年龄比自己小了几岁。

    但,东方都市报社在他的组织工作下,不但可以顺利创刊,而且还运转的有声有色。

    蔡文升心里清楚,江总编原先也是一名副刊部的主编,却从没有因此来干预过自己的主编工作。

    不仅如此,在自己提出一些新的建议,或对某些新闻需要追击经费的时候。

    江海也从来都是允以支持的态度。

    这些信任,在蔡文升之前任职过的文化单位,属于从没有过的特权。

    不可否认,能待在东方都市报的蔡文升,还真就是如鱼得水。

    报社能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总编,所以才敢于实行诸多创新。

    但,也正因为他的年轻,蔡文升觉得自己应该在适当的时刻,提醒一下对方。

    不过,很多时候,你劝他一万句,倒不如他自己经历一次。

    “行吧,”决定不再坚持的蔡文升,生硬的说道:“既然总编已经拍板了,那就按你的意思办。”

    江海点了点头,伸手将桌上的读者来信归拢起来:“再坚持四天,之后的内容都由你来定。”

    蔡文升苦笑着摇摇头:“反正这几天,只要还有类似的信件,我都给送到总编室来。”

    “都拿来,”江海太了解这些了:“无论咱们刊登什么样的习题,都不可能令每一位读者满意。”

    “所以说浦江日报会讨巧呢,一科一题不偏不倚。”

    “伱看,从这就能瞧得出来,咱们报社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安静了几秒后,两人都笑了出来。

    窗外,已经飘起了丝丝小雨。

    点点滴滴的雨声,令他俩同时望了过去。

    “日子过得好快啊,”蔡文升站在窗前感慨:“不知不觉,咱们都市报都已经创刊5个月了。”

    “的确如此啊,”江海伸出手,接住了几点雨滴:

    “同志们辛苦了,咱们报社从这个月开始终于尚有盈余了。”

    “口子补上了?”

    “补上了,到下个月,”江海转脸看着蔡文升笑道:“应该可以给同志们多发些奖金了。”

    自1979年下半年开始,“新闻事业单位走企业化路线”的改革方法,初见成效。

    接下来的几年,全国将进入纸媒快速发展的阶段。

    快得有多夸张?

    据统计,在1980年至1985年这段时间里。

    全国将出现每天一份的创刊速度,大到各省市文化宣传单位、工厂、学校。

    小到各乡镇、村委大队……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办不成的。

    这几天的浦江城,每到夜里都会飘落阵阵细雨。

    如此这般,也可以为燥热的空气,平添几丝清凉。

    李若诚伸手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看向窗外。

    两扇透着光的窗后,依然有和他一样挑灯夜读的青年。

    “用过量的铁和稀硝酸作用,反应完毕后,溶液显……”躺在床上的江川,捧着一叠剪报念念有词。

    “酸性?”

    “对了,”江川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铁离子的化合价呢”

    坐在书桌旁的应如画,看着天花板使劲想:“……嗯?”

    “这么简单怎么又忘了,”江川严肃批评道:“小哥之前可交待了,让我们把这些化学题,通通记熟了。”

    “太多了,我都记混了,”应如画转身赶紧捧起笔记本:“你别着急,今晚不背下来我就不睡了。”

    “好,我陪着你,”江川立刻坐正了些,眼里透着狠劲:“不背完坚决不睡觉。”

    两位姑娘的说话声,飘出了窗外。

    李若诚和江河,同时在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临近高考的日子屈指可数,这两个小姑娘终于有了些高考生的模样。

    夜越深,雨渐急。

    整座浦江城,每一户亮着灯的家庭,都有一位不同年龄的考生,正在为三天后的高考拼尽全力。

    7月5日,远在燕京的江山,早早就背着包出门了。

    与一夜风雨的浦江相比,燕京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最后一丝水汽。

    这个点,太阳还没来得及多使劲。

    西单路口的交通已经出现了上班早高峰拥堵现象,一声声此起彼伏的车铃,听得江山心烦意燥。

    远远的一打量,明显人比车多。

    江山所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十多辆自行车堵在路口。

    女售票员把头探出窗外,拿个小木块啪啪啪的一边敲一边嚷。

    当公交车再次路过天安门时,江山发现此时的游客,相比去年明显多了不少。

    好不容易挤下车,后背已经湿透的江山,大步在人行道上走着。

    物理作用下的空气,立刻在肥大的裤管里流动起来,单薄的内裤顿时飘逸了不少。

    街边的宣传栏前,围了几位驻足的群众,江山凑过去看了一会,

    基本上都是自卫反击战的报导和图片。

    他毫不犹豫的举起相机,拍下几张。

    再往前努力几步,前门楼子终于映入了眼帘。

    西南角处,一片新搭的凉棚下。

    白底黑字的“青年茶社”四字招牌,分外醒目。

    两张拼在一块的四方木桌上,摆满了蓝边大瓷碗。

    三位身穿小翻领白衬衫的小伙子,各个手拿一把大铝勺。

    一边舀茶兑水,一边大声吆喝:

    “大碗茶、大碗茶,两分一碗的大碗茶。”

    “既解渴,又爽口……”

    “嘿,那位拍照的哥们,要不要来一碗尝尝?”

    咔的一声,江山对着卖茶的小伙,再次摁下了快门:“成,给来一碗尝尝。”

    接着,他在方桌上排出了两分钱。

    端起其中一只大瓷碗,咕嘟咕嘟就干掉了半碗。

    微微清苦的凉茶,穿过咽喉直达脏庙。

    顿时,心都跟着平静了几分。

    “看来是真渴了,”卖大碗茶的小伙子,笑得欢的很。

    端着瓷碗的江山,也没打算闲着:“你还别说,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设一茶摊,生意指定差不了。”

    “那是,”小伙子又给江山添了半勺茶水:“开业头几天,每天都能进账60多块。”

    “60多块钱?”江山怎么听怎么没感觉。

    “厉害吧,”小伙子一脸得意:“足足3000多碗,水都烧不过来。”

    这么一换算,江山顿时有感觉了:“厉害!”

    1979年6月,面对不断壮大的待业青年队伍,燕京各街道开始兴办集体或个体生产服务事业。

    那时的天安门周边,除了有几处照相摊外,连个商业服务网点都没有。

    广场上一拨拨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游客,渴了累了连个喝水的地方都找不着。

    一位姓尹的待业青年发现这个情况后,灵光一现:要是在这儿能摆个茶水摊,准能火!

    于是,6把茶壶,100只蓝边大瓷碗、再添上两张桌子几张凳子……“青年茶社”就这么开张了。

    不但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